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古诗词欣赏》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古诗词欣赏》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为了充分挖掘本校资源,做好《古诗词欣赏》校本课程的开发、管理、实施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显特色、出成果、争示范,特将方案制定如下: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我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源远流长。尤其历代名篇名作,不仅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学习古诗词能造就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学习古诗词犹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染其色、闻其香、尝其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净化自己的灵魂。
以“学生成长体验”为出发点,植根于学生阅读生活领域,借助古典诗歌这一载体,让学生认识人类文化的丰厚博大,让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多元优秀文化的营养,能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充分享受童年的多彩与快乐中得到和谐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课程目标
总目标: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书香文化 具体目标:
1、让学生较为系统地接触、学习古典诗歌作品,从小广读博览,接受名家名篇的熏陶。在大量诵读、欣赏等综合实践活动中,积累大量语言文
字的精华,丰富孩子的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孩子的语文读写能力,形成语文学习宽厚的和开阔的知识视野。
2、造就有文化底蕴的教师。教师教育应该从读书开始。教师们沉下心跟学生一起读,去读古典诗歌,从中外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一方面能滋润自己的心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在实践中自觉培育具有高尚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的新人;另一方面,也能带动学生多读书。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2、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提供知识信息源,进行课堂教学、课后活动、练习评价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技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2、以“读”为核心,进行鉴赏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法”,如诵读,美读,比读,议读,研读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古典诗词的能力。 3、掌握正确的鉴赏诗歌的方法,学会鉴赏诗歌。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2、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在“诵读”中品,在“练习”中悟,真正领悟到诗歌的无穷魅力。
3、让师生在互动中共同成长,汲取诗歌的营养,满足自身的精神需要,
从而达到获得知识、启迪思想、熏陶情感、激发意志和提高语言能力的目的。
三、课程内容设置
1、课程内容:根据课程总目标,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古诗词、赏析等。
2、实施对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
3、实施形式。(1)诵读。(2)欣赏。(3)综合实践:办诗文小报、读者交流会、诗配画、情境表演、阅读一得谈、合唱、诗文接龙等。
年课 程 内 容 级 锄禾 悯农 一年级 春晓村居 所见 小池 鹅 画 静夜思 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山村咏怀 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课程内容和敕勒歌 赋得古原草送别 二年级 回乡偶书 绝句 山行 宿新市徐公店 望庐山瀑布 赠刘景文 赠汪伦 三嫦娥 春日 年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目标老师根据本班情况随时调整 课 程 目 的 备注 乞巧 望天门山 小儿垂钓 夜书所见 饮湖上初晴后雨 咏柳 游子吟 独坐敬亭山 过故人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四时田园杂兴 送元二使安西 年级 题西林壁 望洞庭 乡村四月 忆江南 游山西村 渔歌子 泊船瓜洲 卜算子 五咏梅 长相思 年级 浪淘沙 牧童 清平乐.村居秋思 舟过安仁 马诗 元日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七步诗 鸟鸣涧 六芙蓉楼送辛渐 江畔独步寻花 年级 石灰吟 沁园春.雪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天净沙 秋 竹石 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渔歌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己亥杂诗 浣溪沙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清平乐.六盘山 五、课程实施管理
学校在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的同时,把经典文学诵读的教学向课外延伸,为在这方面有爱好和能力的同学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1、开设古典诗歌欣赏课。纳入地方校本课表。
2、学科渗透。每门学科根据古典诗歌的内容,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增加相关内容,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3、围绕古典诗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诵读比赛等。 六、课程评价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的保证。
1、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对诗歌知识的获取度,更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统计、调查、检测、评价和反思,加强学习过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