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焉耆一中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试点工作汇报材料
焉耆一中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试点工作汇报
材 料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精神,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精神,按照《关于印发自治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新教基[2011]14号)和《关于组织申报自治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试点项目学校的通知》(新教基办〔2011〕13号)的要求,针对我校“以师生发展为本 为学生成长服务”为办学目标,进一步加强学校多样化发展教育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审美能力和健康意识,推动学校素质教育持续、健康向多样化、特色化方向发展,面向高一学生开展试点工作,现将开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焉耆县一中始建于1938年,至今已走过70多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占地面积达91.5亩,教学楼建筑面积13092.77平方米。学生公寓楼二栋,一号公寓楼建筑面积4137平方米,2号公寓楼建筑面积5987平方米;学生餐厅一栋2层,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图书综合办公大楼一栋,建筑面积5293.4平方米;网络教室5个,电化教学室5个,理化生实验室12个,厕所2个建筑面积550平方米。1个标准的人工草地足球场,三合土铺设了400米环形跑道、篮球场6个,体育健身设施共计56件,各类体育卫生器材配备齐全.
学校在编正式职工293人(女职工191人,男职工102人,汉族153人、回族32人、维族105人、蒙族3人),特岗教师6人。教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268人(其中高级75人、中级123人、初级67人、未评3人),行政人员4人,工勤人员21人,保卫人员12人,生活班主任9名,教职工中党员人数76人(预备党员1人)。目前有教学班59个,学生总数2610人。住校生1076人(其中:男435人,女641人)。高一年级14个班(汉语部10个,在校生519人(其中借读42人),维语部3个,在校生134人,双语班1个31人,合计:684人);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 为学生成长服务”为办学目标,坚持环境育人、特色育人,校园内文化氛围浓厚,教学成绩逐年提高,先后被国家、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命名为:国家级传统
1
体育项目运动学校、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定点学校、自治区汉语教学先进集体、自治区模范教工之家、自治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项目试点学校、自治州教育先进集体,自治州文明单位、自治州教育工会先进集体、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州级花园式单位、州级绿色学校、安全文明单位、自治州德育示范校和依法治校示范校。
二、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宣传,充分认识开展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试点的目的和意义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教育,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也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战略转型的需要。当前我国普通高中存在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与学生群体异质化、学生求学动机多样化、家长对子女期待多样化、高校和社会对高中毕业生的需求多样化之间的矛盾,是普通高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多样化教育成为普通高中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必然途径。
我校深入领会:普通高中教育要实现多种培养目标,不能只满足学生升学这一需求,还要为不能升学的学生寻找出路;学校要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出发,设想在为学生升学打基础的过程中仍然要开发不同学生的潜能,培养出更多有特长或专长的学生,以满足高一级学校对多样化生源的需求;培养出大量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合格劳动力和实用人才,从而增强普通高中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参加文明、健康、活泼的体艺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基本掌握几项体育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的重要意义。
(二)、切实加强普通高中多样化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一,强化领导,营造氛围。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点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学校 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此项试点的重大意义,统一广大干部、教师的思想认识,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学校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试点的良好氛围。为有效领导试点工作,我校成立了试点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试点的整体规划和试点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形成领导重视,层层把关的工作体制,把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岗、
2
到人,同时给予必要的人力、物力和经费保障。试点工作办公室成员如下
组 长:张铁骑
副组长:卡哈尔·热合曼
成 员:李昌东、吾买尔江·阿吉、贺蓉、古丽汗·吾斯曼、杨娅莉、伍亚东、艾尼瓦尔·克然木、姚立海、古丽尼尕尔·库尔班、刘仁贵、阿不力孜·卡德尔、翟太峦、艾尼·斯迪克、张新芸、蒲雪峰、艾力·吐尔逊、马彦龙、艾海买提·热西提、郭磊、张冬梅、吾尔尼卡·卡德尔及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李昌东同志兼任。
第二,加强沟通,密切协作。承担相同类型项目的试点负责人重视相互之间的协助与交流,多分享在试点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及时研究项目实验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不同类型项目的负责人也与其他类型项目负责人加强交流,及时向试点办汇报进度,确保试点项目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第三,完善制度,保障投入。首先学校将负责试点项目的指导教师的工作量纳入教师的正常工作量,超课时的教师发放课时费;其次与教师的年终考核挂钩;最后对试点项目实施成效显著的指导教师,给予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权。 (三)、学校开设试点项目 根据学校实际,面向高一年级学生学校下发学生兴趣爱好项目选修表,根据学生自愿原则,选报适合学生需求的项目。通过统计我校高一年级2011年秋季能开设的项目有篮球、乒乓球、足球、民族舞蹈、书法、数学建模、民汉(英语、汉语口语)、朗诵、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动画制作、DV短片拍摄及制作、科技制作、武术、维语初步等项目。2012年春季,学校与县职业中学联系,在县职业中学几名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又新增设了芦苇花艺术作品制作和丝网花编制两个项目。学校多样化发展领导小组依据学生选修项目,结合师资安排指导教师、授课时间和地点。从周一至周四每天下午第九节课,指定教师在指定地点授课。教务处、教研处加强动态管理,过程指导,每周将检查情况汇总上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视情况进行处理,对于不合要求的项目及时给予调整。 (四)、试点工作初有成效
1、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体美教学。学校体育工作坚持体育与健康教
3
育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以体育教学为中心、课内外相结合、合理设置课程。学校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课程。在课表上落实“两操两活动”, 广播操、眼保健操、课外活动、体育俱乐部活动要长期坚持。住宿生每天早上由生活班主任督促、体育教师带班跑早操;同时严格要求专课专用,不许占课,教务处随机抽查。每星期的体育课是快乐体育的主渠道。以转变观念,实施“快乐教育”为突破口,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实效性。体育教研组老师认真执行《中学体育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备课、以加强教材建设为着眼点,使学生全面掌握新课程所规定的各项健康常识及体育技能,以改革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为基本途径,采用快乐体育和成功体育,进行分组自主教学、试行男女分班授课和分层的目标推进教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学校认真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具体要求,每周开设了初中3节、高中2节体育课,每天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每学年举行一次大型的田径运动会,组织开展各年级的篮球联赛、拔河、新生广播操比赛及冬季长跑等活动。学校还成立了多个体育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有田径队、乒乓球队、篮球队、武术队、排球队、棋类等,满足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学生树立终生体育观念奠定了基础。
在艺术常规教学中突出“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的教改理念。为了学生能终身享受艺术,热爱艺术,把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作为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我们学校艺术教研组全体老师达成的共识。我们通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改革评价体系等等,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艺术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艺术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学生更学会了“学海无涯‘艺’作舟”,真正使艺术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上的乐园,让艺术走进学生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
2、特长生的训练工作:(1)、体育特长生的培养:高一新生进校后,学校先进行2-3次的素质测试,分析其成绩,根据学生的特长优势,初步制定可行的训练计划;高一、高二年级时注重体能的训练,配以基本技能的训练,坚持早晚训练,训练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早晨60分钟左右,晚上90分钟左右,寒暑假时间会更多一些;进入高三以后偏向于技能的训练,强化专业训练,根据训练计划,坚持周一、三、五以体能为主,周二、四、六以专项训练为主,高三第二学期,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