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00622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试卷(B)答案
号:题 学 答 : 要姓名 不 内 级: 班 专业 线 订 : 院 学 装
浙江农林大学 2009 - 2010 学年第 二 学期考试卷(B卷)
标准答案
课程名称: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课程类别: 必修 考试方式: 闭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 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得分 得分 评阅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试验因素:试验中人为控制的、影响试验指标的原因。
得分
因素水平:对试验因素所设定的量的不同级别或质的不同状态。
精确性:也叫精确度,指试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测值之间彼此接近的程度。
随机误差:由多种偶然的、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总体:根据试验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二、问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得分 1.田间试验常用的抽样方法有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答:常用的抽样方法有典型抽样、顺序抽样、随机抽样和成片抽样等。
典型抽样:有目的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方法灵活机动、收效较快;但完全依赖调查者的知识和经验,结果不稳定,且不符合随机原则,无法估计抽样误差。 顺序抽样:按照某一既定的顺序抽取一定数量的抽样单位构成样本,方法简便、易操作,能使抽样单位在试验小区中的分布比较均匀,样本代表性好,一般情况下抽样误差较小。但若存在趋势变异,可能出现偏性,而且难以无偏估计抽样误差。 随机抽样:样本的代表性强,能无偏估计抽样误差;但比较麻烦。
成片抽样:破坏面积最小;但易因基础材料的不同而造成很大的抽样误差。
2.拟对3个水稻品种、2种密度进行两因素试验,试验重复2次,裂区设计,密度为主区因素,品种为副区因素,主区作随机区组排列。对该试验进行设计,作出田间排列图。 答:
(1) 对主区因素密度产生随机数字如2、1,并在图上排列。
(2) 将2个主区因素分成三个小区,分别产生随机数字,如密度2主区产生随机数
字1、3、2,密度1主区产生随机数字3、1、2,并在图上排列。 区组I:
密度2 密度1 品种1 品种3 品种2 品种3 品种1 品种2
同法得到区组II: 区组II:
密度1 密度2 品种2 品种1 品种3 品种3 品种2 品种1
得分
三、计算题(共80分) 1.共测定了4个大豆品种的产量,分别为(单位:kg/亩):1.3,1.4,1.5,1.2,求该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调和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18分)
答:算术平均值x=(1.3+1.4+1.5+1.2)/4=1.350 几何平均值=(1.3*1.4*1.5*1.2)1/4=1.345 调和平均值=n/(1/1.3+1/1.4+1/1.5+1/1.2)=1.341 中位数=(1.3+1.4)/2=1.35 众数:无
极差=1.5-1.2=0.3
方差=[(1.3-1.35)2+(1.4-1.35)2+(1.5-1.35)2+(1.2-1.35)2]/(4-1)=0.016667 标准差={[(1.3-1.35)2+(1.4-1.35)2+(1.5-1.35)2+(1.2-1.35)2]/(4-1)}1/2 =0.129 变异系数=0.129/1.350*100%=9.56%
2.用两种电极测定同一土壤3个样品的pH,结果如下表。问两种电极测定的结果有无差异?(15分)
样品号
处理
1
A电极 B电极
5.78 5.82
2 5.74 5.87
3 5.84 5.96
注:t0.05(1)=12.706 t0.05(2)=4.303 t0.05(3)=3.182 t0.05(5)=2.571 t0.05(6)=2.447 答:
样品号
处理
1
A电极 B电极 d
5.78 5.82 -0.04
2 5.74 5.87 -0.13
3 5.84 5.96 -0.12
H0:μd=0;HA:μd≠0。显著水平α=0.05。
d=(-0.04-0.13-0.12)/3=-0.29/3=-0.097
SSd=(-0.04)2+(0.13)2+(-0.12)2-(-0.29)2/3=0.00487
s_={SSd/[n*(n-1)]}
d1/2
=(0.00487/6)1/2=0.02848
t=d/s=-0.097/0.02848=-3.4059
_d|t|
结论:接受H0,两者没有差异。
3.在相同栽培条件下,3个玉米品种的产量如下表。检验3个品种产量是否有差异。(15分)
品种 产量(kg/20m2) A 16 12 18 B 10 13 11 C 11 8 13
注:F0.05(2,6)=5.14 F0.05(6,2)=19.33 F0.05(3,8)=4.07 F0.05(3,9)=3.86 答:
品种 产量yi 总和Ti 平均数 A 16 12 18 46 15.33 B 10 13 11 34 11.33 C 11 8 13 32 10.67 T=112 y=12.44 C=T2/nk=1122/(3*3)=1393.78
SST=?y2-C=162+122+182+102+132+112+112+82+132-1393.78=74.22 SSt=?Ti2/n-C=(462+342+322)/3-1393.78=38.22 SSe=74.22-38.22=36
玉米品种产量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品种间 品种内 总变异
DF 2 6 8
SS 38.22 36 74.22
MS 19.11 6
F 3.185
显著F值 F0.05(2,6)=5.14
结论:三个品种产量没有显著差异。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