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习题答案(第1章~第3章)概要
将B行各偏差加一个q值,C行各偏差加2q值,经基面转换后各点的偏差值如图3(b)所示。同理,选择轴II-II进行基面转换,可得图3(c)所示的各点偏差值。由图3(c)中可看出符合平面度误差评定的三角形准则,故该表面的平面度误差f为偏差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即:
f??27?0?27(?m)
????????????????????????????????????????????????????????????????????????????????????????????????????????????????????????????????????????????????????????????????????????????????????????????????????????????????????????????????????????????????????????????????????????????????????
(a) (b) (c)
题8图
9. 用文字说明题9图中所标注的各形位公差的含义。
(1)以¢16f7 圆柱轴线为基准,M8×1轴线对¢16f7 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1mm。 (2)以¢16f7 圆柱体的圆柱度公差为0.005mm。
(3)以¢16f7圆柱轴线为基准,SR750球面对¢16f7 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为0.03mm。
题9图
10. 解释题10图中单缸内燃机曲轴零件各项形位公差标注的含义,填在表2.9中
题10图
9·
·表2.9 单缸内燃机曲轴零件各项形位公差标注的的含义
序号 公差项目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圆柱度 径向圆跳动 对称度 圆柱度 径向圆跳动 平行度 公差带形状 两同心圆柱面 两同心圆 两平行平面 两同心圆柱面 两同心圆 两平行平面 公差带大小 0.010mm 0.025mm 0.025mm 0.006mm 0.025mm φ0.020mm 无基准要求
解释(被测要素、基准要素及要求) 被测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10 mm的两同心圆柱面之间、当被测要素围绕基准轴线A-B作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被测圆锥面任一正截面的圆周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25 mm的两同心圆之间 被测中心平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25mm,且相对基准中心平面F对称配置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被测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06 mm的两同心圆柱面之间、无基准要求 当被测要素围绕基准轴线C-D作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被测圆柱面任一正截面的圆周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25 mm的两同心圆之间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φ0.020mm,且平行于基准轴线A-B的圆柱面内 11. 根据图2.53的公差要求填写表2.10,并绘出动态公差带图。
a) b) c)
d) e) f)
题11图 表2.10
图序 a) b) c) d) e) f) 采用的公差原则 或公差要求 独立原则 单一要素的包容要求 最大实体要求 最小实体要求 关联要素的包容要求 附加于最大实体要求的可逆要求 边界名称 无 MMB MMVB LMVB MMB MMVB MMVS或LMVS尺寸(mm) 无 19.99 19.98 20.07 40.000 19.98 MMC时的形位公差值(mm) 0.01 0 0.02 0.07 0 0.01 LMC时的形位 公差值(mm) 0.01 0.04 0.07 0.02 0.025 0.05
· ·10
第三章 思考与练习
1. 表面粗糙度的含义是什么?对零件的使用性能有哪些影响?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刀痕、切削过程中切屑分离时金属的塑性变形,工艺系统中的高频振动、刀具和被加工表面的摩擦等原因,致使被加工零件的表面产生微小的峰谷。这些微小峰谷的高低程度和间距状况就称为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使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对在高温、高速、高压条件下的机器(仪器)零件影响更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表面的耐磨性。 (2)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配合性质的稳定性。 (3)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抗疲劳强度。
(4)表面粗糙度还对零件表面的抗腐蚀性、表面的密封性和表面外观等性能有影响。 2. 为什么要规定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两者有什么关系?
规定取样长度是为了限制和削弱其它几何形状误差,尤其是表面波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lr过长,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值中可能包含有表面波纹度的成分;过短,则不能客观的反应表面粗糙度的实际情况,使测得结果有很大随机性。规定评定长度是因为零件表面各部分的表面粗糙度不一定很均匀,在一个取样长度上往往不能合理地反映某一表面的粗糙度特征,故需要在表面上取几个取样长度来评定表面粗糙度。
评定长度可以只包含一个取样长度或包含连续的几个取样长度。一般推荐取ln=5lr。对均匀性好的表面,可选ln<5×lr;对均匀性较差的表面,可选ln>5×lr。
3. 试述测量和评定表面粗糙度轮廓时中线的含义。
轮廓中线是评定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基推线。评定表面粗糙度轮廓时的中线主要有两种:(1)轮廓的算术平均中线:在取样长度范围内,划分实际轮廓为上、下两部分,且使上、下面积相等的线;(2)轮廓的最小二乘中线:具有几何轮廓形状并划分轮廓的基准线,在取样长度内使轮廓线上各点的轮廓偏距的平方和为最小。
4. 评定表面粗糙度轮廓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分别论述其名称、符号和定义。
评定表面粗糙度轮廓时的主要参数是幅度参数,有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在一个取样长度内,被测轮廓上各点至轮廓中线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和轮廓最大高度Rz(在一个取样长度内,被评定轮廓的最大轮廓峰高与最大轮廓谷深之和)。
5. 选择表面粗糙度参数值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选择既要满足零件的功能要求,又要考虑它的经济性,一般可参照经过验证的实例,用类比法来确定。一般选择原则如下:
(1)在满足表面功能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较大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 (2)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小于非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
(3)摩擦表面比非摩擦表面的参数值要小;滚动摩擦表面比滑动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小;运动速度高,单位压力大的摩擦表面应比运动速度低,单位压力小的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参数值要小。
(4)受循环载荷的表面及容易引起应力集中的部位,粗糙度参数值要小。
(5)一般情况,过盈配合表面比间隙配合表面的粗糙度数值要小,对间隙配合,间隙越小,粗糙度的参数值应越小。
(6)配合性质相同时,零件尺寸愈小则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应愈小;同一精度等级,小尺寸比大尺寸、轴比孔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要小。
·11·
通常尺寸公差、表面形状公差小时,表面粗糙度参数值也小。但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和尺寸公差、表面形状公差之间并不存在确定的函数关系,如手轮、手柄的尺寸公差值较大,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却较小。
6.设计时如何协调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参数值之间的关系?
通常尺寸公差、表面形状公差小时,表面粗糙度参数值也小。但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和尺寸公差、表面形状公差之间并不存在确定的函数关系,如手轮、手柄的尺寸公差值较大,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却较小。一般情况下,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可参照教材表3.6所列的对应关系。
7.常用的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有哪几种?各种方法适宜于哪些评定参数?
测量表面粗糙度的仪器形式多种多样,从测量原理上看,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比较法、光切法、干涉法和针描法等。这些方法基本上用于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幅度参数。
8.在一般情况下,φ40H7与φ6H7相比,φ40H6/f5与φ40H6/s6相比,φ65H7/d6与φ65H7/h6相比,哪种配合应选用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为什么?
φ6H7比φ40H7选用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允许值;φ40H6/s5比φ40H6/f5选用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允许值;φ65H7/h6比φ65H7/d6选用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允许值。因为:同一精度等级,小尺寸比大尺寸表面粗糙度参数值要小;过盈配合表面比间隙配合表面的粗糙度数值要小;对间隙配合,间隙越小,粗糙度的参数值应越小。
9.有一转轴,其尺寸为φ50,上偏差+0.017、下偏差+0.002,圆柱度公差为2.5μm,试根据尺寸公差和形状公差确定该轴的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Ra和Rz的数值。
由题意可知:形状公差约是尺寸公差的16%,参照表3.6,Ra的数值应小于尺寸公差的1.2%,Rz的数值应小于尺寸公差的5%;所以Ra约为0.16μm Rz约为0.63μm。
10.某箱体孔尺寸为中φ65H7,若其形状公差按其尺寸公差的60%选用,试确定该孔的表面粗糙度允许值Ra和Rz。
由题意查表5.3,尺寸公差为30μm,形状公差按其尺寸公差的60%选用,则Ra的数值应小于尺寸公差的5%,Rz的数值应小于尺寸公差的20%;所以Ra约为1.25μm Rz约为5.0μm。
11.比较下列每组中两孔的表面粗糙度幅度参数值的大小,并说明原因。
(1)φ80H7与φ40H7中的两个H7孔;φ40H7比φ80H7选用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允许值;同一精度等级,小尺寸比大尺寸表面粗糙度参数值要小。
(2)φ50H7/p6与φ50H7/g6中的两个H7孔;φ50H7比φ50H7选用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允许值;过盈配合表面比间隙配合表面的粗糙度数值要小。
(3)圆柱度公差分别为0.01mm和0.02mm的两个φ40H7孔。圆柱度公差为0.01mm的φ40H7孔比0.02mm的φ40H7孔选用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允许值;孔的表面形状公差小时,表面粗糙度参数值也小。
12. 解释图3.35中各标注示例(表面粗糙度代号)的含义。
· ·12
图3.35 题12图
(a)用磨削加工的方法获得的表面,双向极限值,上限值:默认传输带,算术平均偏差1.6μm,评定长度为5个取样长度(默认),“16%规则”(默认)。下限值:传输带λs默认为标准化值,λc=2.5mm,粗糙度的最大高度6.3μm,评定长度为5个取样长度(默认),“最大规则”。加工纹理垂直于视图所在的投影面。
(b)用铣削加工的方法获得的表面,双向极限值,其幅度参数Ra上限值为50μm,下限值为6.3μm,评定长度均为5个取样长度(默认),“16%规则”(默认)。传输带均采用λs=0.008mm,λc=lr=4mm。加工纹理近似同心圆且圆心与表面中心相关。
(c)用铣削加工的方法获得的表面,双向极限值,上限值:算术平均偏差0.8μm,评定长度为5个取样长度(默认),下限值:粗糙度的最大高度3.2μm,评定长度为1个取样长度。传输带均为默认传输带,粗糙度合格性判断规则均为“16%规则”(默认)。加工纹理垂直于视图所在的投影面。
(d)3处轮廓表面均为去除材料,其中R3圆角处表面粗糙度的算术平均偏差Ra的上限值为1.6μm,倒角处算术平均偏差Ra的上限值为6.3μm,φ40外圆处粗糙度的最大高度Rz的上限值为12.5μm。其余技术要求均采用默认的标准化值。
(e)工件孔表面粗糙度的算术平均偏差Ra的上限值为0.8μm,其它轮廓表面粗糙度的最大高度Rz的上限值均为6.3μm。其余技术要求均采用默认的标准化值。
13.试将下列表面粗糙度要求标注在图3.36所示的圆锥齿轮坯上(其余技术要求均采用默认的标准化值)。 (1)圆锥面a的表面粗糙度参数Ra的上限值为3.2 μm;
(2)端面c和端面b的表面粗糙度参数Ra的最大值为3.2 μm;
(3)φ30孔采用拉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参数Ra的最大值为1.6 μm,并标注加工纹理;
(4)8±0.018键槽两侧面的表面粗糙度参数Ra的上限值为3.2 μm。
图3.36 题13图
·1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