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五代文学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5 18:41:55

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猛虎”、“长蛇”或以为写实,连上文看,似为比喻。写蜀道难的人为因素。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对友人的规劝。《古诗十九首》:“行客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回应开头,一唱三叹。最后写蜀道难的人为因素。

此诗的主题多有争议(参看《解题》)。或以为与《行路难》同一主题,即感叹世途艰险,仕途坎坷。或以为表现了对唐帝国命运的关心。

此诗以反复咏叹的形式抒发强烈的感情,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将神话传说与想象、夸张结合,使读者仿佛进入神话世界,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诗境苍凉、悲壮、雄浑,体现了李白诗风的豪放特色。形式上长短句结合,采用散文句法,参差错落,富于变化。与李白同时的殷璠就称“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见选评)传说贺知章见此诗即惊呼李白为“谪仙”(见解题)、“太白星精”(《唐摭言》)。

3、

供奉翰林时期(42-44岁)。

经过长期漫游之后,李白名动天下,天宝元年(742)玄宗连下三诏,征李白入京,李白大喜,有诗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传说玄宗接见之日,御手调羹。此后李白在宫中任翰林供奉,草拟文诰诏令之类,有力士脱靴、贵妃捧砚、醉写答蛮书等传说。然李白的理想未能实现,又被人进谗言,只好上书请求离开朝廷,于是天宝三载春,被赐金还山,结束了帝京生活。

4、重新漫游时期(44-55岁)。

离开长安后,李白又走上了漫游的道路,这是他生平第二次大漫游。先与杜甫相识于洛阳,又在汴州遇见高适,三人一起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一带),他还正式加入了道士籍。在许氏夫人死后,李白又续娶宗氏于梁园,并以梁园、东鲁为中心,北游燕赵,南游广陵,往来于宣城、金陵等地。这一时期代表作

41

有《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

《将进酒》(作品选78页)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首句起兴,极有气势。用空间范围的夸张说明时间飞快流逝,不能逆转。两个“君不见”一气呵成,一泻千里。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依题意,由悲转欢,感情大起大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对前途充满信心,体现豪爽性格。李白东游吴越时不到一年就散金三十万周济一些落魄公子。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虽然有悲,但“且为乐”,见出不愿沉浸在悲哀中的精神。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由长句变短句,似睹诗人频频劝酒之醉态。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言之不足故歌咏之。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转为愤激之语,并非不想富贵,而是不愿不义而富且贵。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举出实例证明上句。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反客为主,使人如见其醉态。千金散尽还有马、裘。末句回应开头,有愁则极力“销”。

此诗大开大合,由极悲转为极欢极乐,后又出现极愁字眼。气势磅礴。节奏有张有弛。诗中还巧用数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很好地表达了豪壮之情。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作品选91页):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明人安磐《颐山诗话》:“太白诗起句,古人谓之开门见山。”直抒登楼之感,如陈子昂“前

42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句。前句写时光难驻,后句写心中郁烦。以重复手法强调,既云弃我去,又云不可留,既说乱我心,又说多烦忧。“昨日”、“今日”之后又加“之日”。长句式表现一触即发,一发而不可抑止的激情。亦如《将进酒》之开头,但后者用比兴,此处直抒胸臆。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转写登楼所见,心情较为豁达开朗,由多烦忧转为畅饮。亦暗示送别。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一赞李云,一表自己,扣“谢朓楼”,亦表明自己的文学主张。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酣畅之情达到高峰,以幻想形式表达对光明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复愁。”感情一落千丈。谢朓楼前有宛溪水,故取水比愁,新奇而贴切。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其实李白的理想是功成身退,功未成而退乃是不得已。

此诗借饯别以咏怀,送别情景只略点一下,绝大部分篇幅是诗人内心活动的形象独白。感情大起大落,瞬息万变。先是多烦忧,继而酣高楼,壮思飞,直欲上天揽月,转而又愁复愁,最后以隐居避世解脱。诗人写忧愁亦是用豪放笔法,调子仍然高亢而不低沉。

5、 “安史之乱”爆发至去世(55-62岁)。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十二月,肃宗李亨弟永王璘以平乱为号召,自江陵引舟东下,三次下书召在庐山隐居的李白作幕僚,李白为救国应允入伍。后肃宗以“图谋割据,反叛朝廷”之罪消灭了李璘的军队,李白也被捕,后经郭子仪等人力救,方免于一死。乾元元年,五十八岁的诗人被判长期流放夜郎,途中遇大赦,回到豫章(南昌)。上元二年(761)李光弼率师出征,李白还欲从行,因年老体弱,中途病还,次年病逝。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动乱,身世的蹭蹬,李白诗歌由豪放飘逸转向深沉顿宕。

43

代表作有《古风》其十九(作品选69页),有学者认为此诗作于天宝十五载正月或稍后,地点在华山。

此诗用游仙体,前十句为一部分,写诗人随华山明星仙女去拜访卫叔卿的情景,将神仙世界表现得极美,恍恍惚惚,似真似幻。

后四句为一部分,从仙境转向人间,与仙境形成鲜明对照。以景结情,意溢言外。

诗中描绘了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世两种不同的世界,表现了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情调从悠扬变为悲壮,风格从飘逸转向沉郁,二者和谐统一,标志着李白诗风的转变。

《早发白帝城》(作品选96页),或言为年轻出蜀时作,似不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首句写出发地地势之高,为船快蓄势,亦体现作者欢快心情。次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还”字亦透出喜悦。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啼不住”指声犹在耳,故后句曰“已过”。“轻”字传神,同样的船,逆水觉重,顺水觉轻。更传出轻快心情。作者在流放途中所作《上三峡》诗曰:“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袁行霈曰:“在喜悦中又带有几分惋惜和遗憾,似乎嫌船走得太快了。”似不合实际。此诗以速度之快写心理之快,因为写兴奋心情宜用快节奏,愉快、畅快、痛快、欢快、快乐,都有一快字。

诗用上平“删”韵作韵脚,读来悠扬、轻快,与诗中情调吻和。 二、李白诗歌所体现的个性气质

李白诗歌鲜明地表现了他的个性气质,有人统计在唐代诗人中“我”字的使用频度以李白最高,反映出李白诗歌强烈的自我确认意识,折射出浓厚的狂放色彩(参见罗时进《唐诗演进论》),李诗所体现的个性气质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44

搜索更多关于: 隋唐五代文学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猛虎”、“长蛇”或以为写实,连上文看,似为比喻。写蜀道难的人为因素。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对友人的规劝。《古诗十九首》:“行客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回应开头,一唱三叹。最后写蜀道难的人为因素。 此诗的主题多有争议(参看《解题》)。或以为与《行路难》同一主题,即感叹世途艰险,仕途坎坷。或以为表现了对唐帝国命运的关心。 此诗以反复咏叹的形式抒发强烈的感情,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将神话传说与想象、夸张结合,使读者仿佛进入神话世界,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诗境苍凉、悲壮、雄浑,体现了李白诗风的豪放特色。形式上长短句结合,采用散文句法,参差错落,富于变化。与李白同时的殷璠就称“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见选评)传说贺知章见此诗即惊呼李白为“谪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