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文之句子翻译
2015年中考语文复习之句子翻译训练
《小石潭记》(八上)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似的。
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7.佁然不动,俶而远逝。
——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
8.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溪水)像蛇那样蜿蜒曲折,时隐时现。
9.其岸势犬牙差互。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1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马说》(八下)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千里马吧!
《送东阳马生序》(八下)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有时)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敢放松抄书。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越。
——抄完,跑者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已经成年,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驱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名人和他们交游,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5.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1
6.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7.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徙,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破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严寒的冬天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我)还不知道。
8.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到了书馆,四肢冻得僵硬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热水来(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着、盖着(我),很长时间才暖和过来。
9.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寄居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品味道的享受。
10.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和我在一个书馆的同学们都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戴着用红缨和宝石装饰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带着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就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毫无羡慕的意思。
1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12.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现在在太学里学习的各个学生,朝廷每天有米粮供给,父母每年给(它们)冬夏的衣服,没有受冻挨饿的担心。 13.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桃花源记》(九上)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一一为桃源中的人详细的说出他所听到的。 4.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原来所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
5.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6.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
《与朱元思书》(九上)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3.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此)形成无数山峰。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声响。
5.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美丽的鸟儿彼此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8.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岳阳楼记》(九上)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叙述很详尽了。
5.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
6.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7.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傍晚天色昏暗,虎在咆哮猿在悲啼。
8.去国还乡,忧谗畏讥。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9.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10.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3
1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酒当着风,就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4.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1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
《醉翁亭记》(九上)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3.山水之乐,得知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5.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6.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7.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
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9.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下落,石头露出来,这就是山间的四季。 《出师表》(九下)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