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材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材料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21:53:5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

一、熟读课文,解释重点字词及划线句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积累文言实虚词 (1)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 (2)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动心忍性。 行拂乱其所为。

动词用作名词: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名词用作动词:人恒过 (3)一词多义

拂:行拂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拂士。 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 (4)特殊句式

倒装句 状语后置: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于心困,于虑衡)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于色征,于声发) 三、文章内容分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告子是孟子的一个学生。

孟子以雄辩著称于当时,所以孟子的文章文辞张扬,善用排偶句,故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体现了孟子的这些特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四段,

第一段,列举六个历史实例,引出下文的议论。 第二段,概括前文内容,从理论上证明“生于忧患”。 第三段,由个人而延及国家,论证了“死于安乐”。

第四段,得出结论,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章将中心论点放在最后,先举事例,在从个别事例归纳到一般的原则,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论证。

论证时,先从思想、身体、生活、行为四个方面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论证“生于忧患”又是全文的重点。最后对上面加以归纳,得出作者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诉了我们人才要经过艰难磨砺才能造就,我们应该明白艰难磨砺的益处。

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的造就需要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从客观方面:短文开始一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借此事例推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从主观方面讲: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的观点。 再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 ),( ),( )”的论断。这是针对国君说的,意思是,如果没有执法严格、直言敢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如果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耽于安乐。由此得出中心思想“( ),( )。 四、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当堂达标检测

内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姓名: 班级: 分数:

一、阅读文章并回答下面问题,每空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管夷吾举于士 举:_________________

②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_________________ ③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

3.下边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舜发于畎亩之中 B.曾益其所不能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入则无法家拂士

4.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宋何罪之有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贤于材人远矣 5.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6.下面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相传是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C.文章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D.本文骈散结合,读来琅琅上口,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正确。比如“城/非不高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7.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文章先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②文章接着以守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这里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格外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③从守城一方的失利我们可以推断:攻城一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因“人和”,能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因此无坚不摧。

④文章利用打仗作例子,充分论证了“人和”对夺取一切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目的在于启发君主们应如何打好仗,取得战争的胜利。

⑤文章在论证了“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顺势推论出“人和”在治理整个国家中的作用。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8.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9.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是哪两句?( )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10.下面选项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D.霜叶红于二月花

搜索更多关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材料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 一、熟读课文,解释重点字词及划线句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积累文言实虚词 (1)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 (2)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