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巧设问题情境,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巧设问题情境,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效
作者:徐立红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3年第05期
摘要:巧妙地设置问题的语言表达环境,不仅可以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的抽象理论特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创新与独立自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在深入阐述巧设问题情境对初中数学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问题情境设置的三个主要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情境 重要性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93-0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我国教育制度已逐渐突破原有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满堂灌”教学限制,而是不断进行将其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单纯的课堂说教已远远达不到学生们的求知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初中学校提出了问题情境式教学。作为一个集抽象思维与高度分析能力考核为一体的综合式学科,初中数学尤其需要加设问题情境的表达。这种教学方式的提出不仅是学生对自身已有知识的更新与完善,同时也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有效的互动模式,有利于从更广阔的角度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促进其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1 巧设问题情境对初中数学教学重要性
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是提出并答疑的过程,也是将数学理论中的矛盾冲突以问题的形式进行表达或者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求提出一定深度的概括性假设言论,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内心的普遍求知欲,在引起思想共鸣的基础上培养其自身学习中自我探究与创新实践能力的过程[1]。首先,这个环节的存在不仅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促进学生从自身学习圈内脱离出来,拓展学习思维,更好更快的接受新鲜知识,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架构。其次,问题情境的设置是素质教育推行下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与互动。此外,问题情境设置带来的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学习灵感的产生与课堂气氛的调动是远远高于其自身存在价值的。 2 关于问题情境设置的三个主要方法 2.1引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小故事
数学学科虽然偏向于理论化的抽象概念与思维,但其必来源于现实生活。换句话说,我们一定可以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与其理论概念分析相一致的数学模型或数学现象。因此,将生活中的小故事作为数学学习的主要理论出发点,不仅有利于学生内心的情感接受,同时也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中的趣味性。比如:在对课堂内容三角形的稳定性讲述之前,教师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