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研活动实录
东山乡中牌中心小学教研活动记录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时间 参加人员 主题 活动内容 10月 18 日 语文教师 《唯一的听众》听课评课 地点 大办公室 记录人 刘新川 一、韩芸青说课。 二、评课。 韩进忠: 在摩课活动中,五年级老师以《唯一的听众》为点,通过韩芸青老师的实践课开展了一次备课组教材研讨活动。整个活动过程大家深入教材,各抒己见。通过活动,大家都感到有很大收获,那么,先请四年级老师评课。 王伦全: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而教师应当适时去挖掘孩子的潜能。本节课在老人“平静”神态环节的设计中,韩老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联系上下文后,体会能老人“平静”眼神中所包含的意义,通过教师的引领,学生也读出了文字背后的东西,孩子们有了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解读,“这眼神中包含着对作者的鼓励”、“这眼神中包含着对作者的期盼”、“这眼神中包含着对作者的肯定”、“这眼神中包含着对作者的赞许”??这一句句话从孩子们的嘴里迸出,让我看到了思维的火花在碰撞。此时,韩老师又恰到好处的将读书、品悟与想象相结合,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的时候,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 当我每天都在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 ”。 刘星旭: 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清晰。根据课文首尾鲜明的对比来制造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其次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唯一的听众的水泥粉。接着研读课文,通过品读老人的语言、神态描写、感悟老人对“我”的鼓励。每一块活动目标明确,活动与活动之间的练习紧密。 教学层次清晰,抓住老人的表现,结合自身的体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老人的话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每一次说话的表意也不同,老人的“用心”是什么心?多种多样,可能是保护他的自尊,关爱,不让他消沉。感受他的成长过程。让学生抓住关键句子,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 杨新林: 思路清楚,上课不急不躁,紧扣教学目标,抓住老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学生的感受、体会比较到位。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的发言中得到了验证。作者在老人的鼓励之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韩老师课堂中语言紧凑、富有感染力,在训练当中,养成了较好的习惯。武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总是鼓励,和学生的互动贯穿始终。建议:在抓句子,没有整体性的感觉。板书有些不明白。 韩进忠: 设计教材很用心,教学抓了开头和结尾相呼应。韩老师的亲和力,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和他们一起开展的很顺利。只不过有“用心”还挖掘的不够深,设计感悟很到位。 教学思路清楚,静下心来聆听学生的发言,学生踊跃发言,畅所欲言,抓住老人的句子,感受老人的心理世界。如果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就能更加好。 韩进忠小结: 本学期磨课的过程接近尾声,希望老师们自己回顾,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 下一次磨课请四年级老师做好准备。 三、各备课组教材分析。 东山乡中牌中心小学教研活动记录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时间 参加人员 主题 10月25 日 地点 数学教师 《找规律》 记录人 韩进忠 大办公室 内容摘要: 一、 观察发现,引导规律。 二、 创设情境,探索规律,观察贴图,你能找出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吗? 三、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 深入体验,感受规律。 发言记录: 韩彦期: 学生自己尝试,自己思考,自主探索知识的过程,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虎仙琴: 注意培养学生规范的数学语言的表述,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黄丽萍: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同桌或小组交流,并在学生独立思考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谢鲜花: 我觉得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还做得不太好,在分析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计算时,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虎芬兰: 这节课效果非常好,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没有拘束,想说就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教师在学生观察图后说“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说:“我想知道第100盆花是什么颜色?”“我想知道第20面彩旗是什么颜色?”这些问题正是本课要探讨的问题,而由学生自己提出来,再由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我想,只有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