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统编版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选择题基础练(13)新人教版
选择题基础练(13)
链接---下列有关C2H2和C6H6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二者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
B.在标准状况下,等体积的两种物质含有的分子数相等 C.等物质的量时,二者质量之比为
mC2H21
=
mC6H63
D.等质量时,二者完全燃烧消耗相同状况下的氧气体积相等
解析 C2H2与C6H6的最简式均为CH,故二者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A项正确;标准状况下,C6H6为非气体,等体积的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不相等,所以含有的分子数也不相等,B项错误;假设二者均为1 mol,则C2H2的质量为26 g,C6H6的质量为78 g,质量之比
mC2H226 g1
==,C项正确;假设二者质量均为78 g,则C2H2为3 mol,C6H6
mC6H678 g3
为1 mol,3 mol C2H2完全燃烧消耗7.5 mol O2,1 mol C6H6完全燃烧也消耗7.5 mol O2,D项正确。 答案 B
1、常温下,下列有关离子共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NH4、Cl、SiO3 B.小苏打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I、NO3、Ba、ClO
C.在水电离出H浓度为1×10mol·L的澄清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Mg、Cu、SO4、
NO3
D.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AlO2、Cl 【答案】C
+
+
---+
-13
-1
2+
2+
2---2+
-3+
+
-2-
2、(2017·石家庄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B.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
1
C.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答案 A 3、(2017·重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热身考试)已知AgCl在水中的溶解是吸热过程。不同温度下,AgCl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T1温度下Ksp(AgCl)=1.6×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9
A.T1>T2
B.a =4.0×10
C.M点溶液温度变为T1时,溶液中Cl的浓度不变
D.T2时饱和AgCl溶液中,c(Ag)、c(Cl)可能分别为2.0×10 mol·L、4.0×10 mol·L
-1
+
-
-5
-1
-5
-
-5
答案 B
解析 氯化银在水中溶解时吸收热量,温度越高,Ksp越大,在T2时氯化银的Ksp大,故T2>T1,A错误;氯化银溶液中存在着溶解平衡,根据氯化银的溶度积常数可知a=1.6×10
-5
-9
=4.0×10,B正确;氯化银的溶度积常数随温度减小而减小,则M点溶液温度变为T1时,溶液中Cl的浓度减小,C错误;T2时氯化银的溶度积常数大于1.6×10,所以T2时饱和AgCl溶液中,c(Ag)、c(Cl)不可能为2.0×10mol·L、4.0×10mol·L,D错误,答案选B。
4.(2017·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常温下,在10 mL 0.1 mol·L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
-1
-1
+
-
-5
-1
-5
-1
-
-9
Na2CO3溶
HCl溶液,溶液的pH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微粒的物质的
量分数变化如图所示(CO2因逸出未画出,忽略因气体逸出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1 mol·L Na2CO3溶液中:c(Na)+ c(H)=c(CO3)+c(HCO3)+c(OH) B.当溶液的pH为7时,溶液的总体积为20 mL C.在B点所示的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大的是HCO3
-
-1
+
+
2-
-
-
2
D.在A点所示的溶液中: c(CO3)=c(HCO3)>c(OH)> c(H) 答案 D
解析 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2c(CO3)+
--
c(HCO-A错误;当混合溶液体积为20 mL时,二者恰好反应生成NaHCO3,HCO3的3)+c(OH),
电离程度小于其水解程度,所以其溶液呈碱性,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则酸稍微过量,所以
+
混合溶液体积稍微大于20 mL,B错误;B点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
----
c(H+)=2c(CO2由于氢离子浓度较小,则离子浓度最大的为3)+c(HCO3)+c(OH)+c(Cl),
2--
钠离子,C错误;根据图像分析,A点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且c(CO3)=c(HCO3),
-+2--
溶液呈碱性,则c(OH)>c(H),盐溶液水解程度较小,所以c(CO3)>c(OH),则离子浓
2---+
度大小关系是c(CO3)=c(HCO3)>c(OH)>c(H),D正确;答案选D。
5、(2017·全国新课程高考仿真卷)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必要时可加热),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溶液①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烧瓶中产生气泡,即为CO2,试管中出现胶状沉淀,说明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即C的非金属性强于Si,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正确;高锰酸钾溶液与浓盐酸反应产生氯气,试管中出现淡黄色沉淀,利用置换反应,即Cl2的氧化性强于S,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正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CO2,盐酸具有挥发性,产生的CO2中混有HCl,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错误;烧瓶中产生CO2,CO2气体通入到试管中,CaCl2溶液不变浑浊,说明CO2不与CaCl2反应,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
6.(2017·深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三校联考)某同学用含有铁锈(Fe2O3)的废铁屑来制取氯化铁晶体的装置(省略夹持装置,气密性已检查)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稀硫酸 浓盐酸 盐酸 稀硫酸 固体② Na2CO3 KMnO4 CaCO3 Na2CO3 溶液③ Na2SiO3 Na2S NaAlO2 CaCl2 实验结论 非金属性:C>Si 氧化性:Cl2>S CO2能与AlO2反应 CO2不与氯化钙反应 -+
+
2-
2---+
A.烧杯中H2O2溶液作用是将Fe氧化为Fe B.A中存在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的反应
3
2+
3+
C.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D.反应后的烧杯中通入少量SO2,则溶液颜色立即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答案 D
解析 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可将Fe氧化为Fe,故A正确;氧化铁为碱性氧化物,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B正确;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b中收集到
3+
的气体是氢气,故C正确;反应后的溶液中H2O2过量,通入少量SO2,只能还原H2O2,Fe可能没有还原,故D错误。 7、已知25℃、101kPa时:
4Al(s)+3O2(g)=2Al2O3(s) △H =-2835kJ·mol 4Al(s)+2O3(g)=2Al2O3(s)△H =-3119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3比O2稳定,由O2转化为O3是吸热反应 B.O2比O3稳定,由O2转化为O3是放热反应
C.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高,由O2转化为O3是放热反应 D.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转化为O3是吸热反应 【答案】D
【解析】已知:①4Al(s)+3O2(g)=2Al2O3(s) △H1=-2835kJ·mol
②4Al(s)+2O3(g)=2Al2O3(s)△H2=-3119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即得到3O2(g)=2O3(g),所以△H=△H1-△H2=-2835kJ/mol+3119kJ/mol=+284kJ/mol,因此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参与反应的氧气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的臭氧的总能量,故氧气比臭氧稳定,答案选D。
8、(2016·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综合能力测试)某农民偶然发现他的一头小母牛食用腐败草料后,血液不会凝固。化学家由此得到启发,从腐败草料中提取出结 构简式为下图所示的双香豆素。下列关于双香豆素的推论中错误的是( )
-1
-1
-1-1
2+
3+
A.分子式为C19H12O6,有望将它发展制得一种抗凝血药
B.它无嗅并略具芳香味,因而可用来制备致命性出血型的杀鼠药 C.可发生水解、加成、氧化反应
D.它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 6 mol 答案 D
9.(2017·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早在40年前,科学大师Heilbronner经过理论研究预测,应当有可能合成“莫比乌斯”形状的芳香族(大环)轮烯分子,这一预测在2003年被德国化学家合成证实。[18]-轮烯是一种大环轮烯,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它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