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深圳市2014-2015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AqAAAq
C、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通过核孔,不需要通过膜结构,C错误;
D、④是核孔,是mRNA和某些蛋白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有利于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考查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关键是理解细胞核的结构.
4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不会影响主动运输 B. 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 C. 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有高尔基体 D. 溶酶体可消化细胞器碎片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 1、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其中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
2、核糖体是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其成分包括蛋白质和RNA.
3、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将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对比分类、与包装,高尔基体在动物体细胞内,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内,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解答: 解:A、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因此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A错误;
B、核糖体没有膜结构,其成分包括蛋白质和RNA,B正确;
C、高尔基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只是在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中比较发达,C错误; D、溶酶体中含有大量的水解酶,因此可以消化细胞器碎片,D正确. 故选:A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细胞中细胞器的功能及分布情况,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4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两者要求的条件完全相同
B. 两者的过程正好相反,互不联系 C. 两者是在不同的细胞器中进行的
D. 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其场所是叶绿体,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其场所为线粒体.它与光合作用的区别与联系为: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 相互对立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解答: 解:A、两者要求的条件不相同,A错误;
B、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变上看,光合作用是物质合成与储能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物质分解与释能的过程,这是两个正好相反的过程,但两者并非简单的逆转,B错误;
C、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C正确; D、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可以进行呼吸作用,D正确. 故选:A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意在强化想是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4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条件 有无光皆 A. 只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RNA B. 只含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
C. 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RNA D. 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
考点: 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分析: 1、细胞类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它们的遗传物质均为DNA. 2、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解答: 解:A、只含RNA一种核酸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RNA,A正确; B、只有RNA一种核酸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RNA,B错误; C、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 D、既有DNA又有R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理解和掌握几句结论性语句,并能据此准确判断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4.细胞内要消耗ATP的生理过程有( ) A. 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 B. 蛋白质合成 C. 质壁分离及其复原 D. 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
考点: 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 解答: 解:A、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形成ATP,A错误;
B、蛋白质在核糖体中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合成的,需要tRNA转运氨基酸,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质壁分离及其复原是植物细胞渗透失水和渗透吸水的过程.水分子以自由扩散的形式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胞吐方式,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了ATP在生命活动中作用和意义,考查了学生对于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的掌握,理解ATP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45.如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 葡萄糖 ,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 淀粉 .
(2)图中A是 P ;Z是 核糖核苷酸 ,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使Ⅲ呈现 红 色. (3)Ⅳ是由P通过 脱水缩合 方式而形成,形成的场所是 核糖体 .
考点: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分析: 据图分析,Ⅰ是生物体的能源物质,表示糖类,组成元素为C、H、O;葡萄糖是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小麦中的多糖主要是淀粉.
Ⅱ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表示DNA,基本单位Y表示脱氧核苷酸;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表示RNA,基本单位Z表示核糖核苷酸;组成元素为C、H、O、N、P;甲基绿可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 Ⅳ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表示蛋白质,基本单位P是氨基酸;组成元素至少为C、H、O、N. 解答: 解:(1)由题图知,X是由C、H、O组成的小分子物质,且被称为生命的燃料”,X是葡萄糖,Ⅰ是由葡萄糖形成的多糖,在小麦种子细胞内主要是淀粉.
(2)Ⅱ、Ⅲ的功能是携带遗传信息,二者为核酸,组成元素除了C、H、O外还含有N、P;Ⅱ分布在细胞核,所以Ⅱ是DNA,Ⅲ分布在细胞质,所以Ⅲ是RNA,Z是组成RNA的单体核糖核苷酸,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液染色是可使RNA呈现红色.
(3)图中Ⅳ能承担生命活动,所以它是蛋白质,P是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链,场所是核糖体,再经过盘旋折叠形成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故答案为:
(1)葡萄糖 淀粉
(2)P 核糖核苷酸 红 (3)脱水缩合 核糖体 点评: 本题以概念图的形式,考查组成细胞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分析能力,解题的突破口是图中有机物的功能和分布.
46.将同一植物细胞依次浸于蒸馏水、0.3mol∕L蔗糖和0.5mol∕L尿素溶液中,观察原生质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
(1)A、B、C中,表示细胞在蒸馏水中的是 A ,表示在0.3mol∕L蔗糖溶液中的是 C . (2)ef段的细胞液浓度变化为 不变 . (3)试简要分析B、C曲线差异的原因:
B:在溶液中的细胞开始时因 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 ,后期由于 尿素分子 能进入细胞使得 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动复原 ;
C:由于 蔗糖分子 不能进入细胞,因此 质壁分离后不能自动复原 .
考点: 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
分析: 1、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蔗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中,细胞在0.3g/ml蔗糖溶液中,会发生渗透失水.尿素分子可以进入到细胞中,因此刚开始使细胞在0.5g/ml尿素溶液中会发生渗透失水,但是随着尿素分子被细胞吸收,细胞液浓度升高后开始吸水. 解答: 解:(1)由图中所给的曲线信息分析可知,A曲线表示细胞发生了渗透吸水,说明所处的环境是蒸馏水;B曲线表示细胞体积先变小后又恢复原状,说明细胞开始时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所以周围的环境是尿素溶液;C曲线表示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并保持一定的状态,此时细胞内外渗透压达到平衡,说明细胞周围环境为蔗糖溶液.
(2)ef段的细胞体积基本不变,说明细胞液浓度不变.
(3)曲线B:在溶液中的细胞开始时因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后期由于尿素分子能进入细胞使得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动复原.曲线C:由于蔗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因此质壁分离后不能自动复原. 故答案为: (1)A C (2)不变
(3)渗透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 尿素分子 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因吸水而自动复原 蔗糖分子 质壁分离后不能自动复原
点评: 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7.如图表示一个水稻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简图.图中①~⑤表示反应过程,A~L表示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a、b、c表示细胞的相应结构.请据图作答:
(1)图中,反应过程①的场所是 类囊体薄膜 ,反应过程④的场所是 线粒体基质 .结构a中发生的能量转换过程是 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
(2)叶肉细胞在③④⑤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过程是 ⑤ .
(3)干旱初期,水稻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反应过程 ② (序号)受阻.小麦灌浆期若遇阴雨天则会减产,其原因是反应过程 ① (序号)受阻.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根据图中物质变化可以判断:图中a为叶绿体,①是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②是暗反应,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是ATP,B是ADP,C是[H],D是氧气,F是C5,G是二氧化碳,E是C3.
b是线粒体,③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⑤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是丙酮酸,L是水,I是二氧化碳,J是[H],K是氧气. 解答: 解:(1)根据图中物质变化可以判断,图中反应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该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反应过程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叶绿体中发生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再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图中③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⑤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其中第三阶段产生能量最多.
(3)在细胞呼吸中,干旱时叶片气孔关闭,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影响暗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固定,水稻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小麦灌浆期若遇阴雨天,光照减弱,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故答案为:
(1)类囊体薄膜 线粒体基质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2)⑤ (3)②① 点评: 本题以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简图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并能够根据变化判断图中标号表示的物质或结构;能够对影响光合作用强度问题进行一些原因分析,难度适中.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