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深圳市2014-2015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AqAAAq
考点: 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图若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则1是葡萄糖,2是丙酮酸,3是二氧化碳,4是反应物水,5是还原氢,6是氧气,7是产物水,8是能量.
解答: 解:A、2→3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因此相关的酶不在线粒体内膜上,A错误;
B、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用于维持体温,少部分转移到ATP中,B错误; C、由于晴朗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来自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C正确;
D、由于晴朗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叶绿体吸收利用,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和场所及能量变化,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把握相关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20.下列各项中没有利用细胞呼吸原理的是( ) A. 真空包装水果可延长保存期 B. 利用葡萄、粮食和酵母菌制酒 C. 沼气发酵
D. 温室大棚适当增加二氧化碳作为肥料
考点: 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 1.水果贮藏保鲜时的条件:零上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低氧(抑制无氧呼吸)、高CO2浓度(抑制有氧呼吸);零下低温使得水果细胞因结冰而冻坏.
2.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酵母菌在适宜的通气、温度和pH等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并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则进行酒精发酵.醋酸杆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在氧气充足和具有酒精底物的条件下,醋酸杆菌大量繁殖并将酒精氧化分解成醋酸.
解答: 解:A、生产上常利用细胞呼吸原理在真空环境下储存水果,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存期,A错误;
B、酿酒时:早期通气﹣﹣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利于菌种繁殖,后期密封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无氧呼吸,利于产生酒精,B错误;
C、沼气发酵是利用甲烷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C错误;
D、光下适当增加温室大棚内环境中的CO2浓度,增加作物光合作用强度,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属于高考的热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常考的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致病菌的无氧呼吸.
2、酿酒时:早期通气﹣﹣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利于菌种繁殖,后期密封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无氧呼吸,利于产生酒精.
3、食醋、味精制作: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促进醋酸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有氧呼吸. 4、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 5、稻田定期排水:促进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
A. 催化2→3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B. 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 C. 6部分来自叶绿体 D. 3全部释放到大气中
6、提倡慢跑:促进肌细胞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
21.代谢旺盛的细胞中,下列不会上升的是( ) A. 线粒体的数量 B. 自由水的比例 C. 核DNA的数量 D. 核糖体的数
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 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一般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数目较多; 自由水在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含量较多;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一般在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数目较多.
解答: 解:A、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蛋白质合成、分泌旺盛的细胞中,所需要消耗的能量较多,因此线粒体的数量会上升,A错误;
B、自由水在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含量较多,因此在该细胞中自由水比例会上升,B错误;
C、代谢旺盛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因此DNA不会进行复制,核DNA的数量也不会上升,C正确; D、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该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功能较旺盛,因此核糖体的数目会增多,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细胞的功能特点判断物质或结构数目的变化情况,前提是考生能够识记相关细胞器的功能,明确自由水在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含量多等知识,难度适中.
22.有人进行实验以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应保持pH不变 B. 曲线1作为对照组 C. P对该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 D. 若反应温度升高,则A点上移
考点: 酶的特性. 分析: 分析曲线图:本实验有1、2两组形成对照实验,自变量是化合物P的有无,PH、温度等都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保持适宜且一致.由1、2组对照可知,当P存在时,酶促反应的速率降低,但仍有酶促反应,所以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说明化合物P能抑制酶的活性. 解答: 解:A、pH在此实验中是无关变量,应保持适宜且一致,A正确.
B、本实验以研究化合物P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曲线1没有加化合物P,是对照组,B正确. C、由1、2组对照可知,当P存在时,酶促反应的速率降低,说明P对酶有抑制作用,C正确.
D、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从图中无法得知实验时所处的温度,因此无法确定A点变化,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2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胞吐作用 B.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依靠有氧呼吸获得能量 D.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 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2、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解答: 解:A、胞吐作用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因此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胞吐作用,A正确;
B、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不同,B正确;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任何细胞器,不能依靠有氧呼吸获得能量,C错误; D、细胞膜上糖蛋白与细胞之间的识别作用有关,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结构,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4.对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完全不同 C.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D. 染色质和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考点: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染色质、染色体的化学组成是DNA和蛋白质,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解答: 解:A、染色质中含有核酸DNA分子,呈酸性,所以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A正确;
B、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不同、但化学成分完全相同,B错误;
C、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C正确; D、染色质和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结构,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如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B. 丙、丁两种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C. 菠菜发黄的原因是色素甲、乙的含量减少 D. 丁色素的含量最多
考点: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分析: 在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由于胡萝卜素的溶解度最大,因此胡萝卜素扩散的最快,因此图中丁表示胡萝卜素、丙即为叶黄素、乙表示叶绿素a、甲表示叶绿素b. 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解答: 解:A、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丁(胡萝卜素),A错误;
B、丙色素为叶黄素,丁色素为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吸收红光较少,B错误; C、菠菜发黄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过少,即色素甲、乙的含量减少,C正确; D、在叶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色素是乙(叶绿素a),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以及色素的吸收光谱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根据色素的溶解度和含量判断图中色素的种类;识记色素的吸收光谱,特别注意类胡萝卜素不吸收红、橙、黄等光.
26.30个腺苷和60个磷酸分子最多能组成多少个ATP( ) A. 10个 B. 20个 C. 30个 D. 60个
考点: 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分析: 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解答: 解:ATP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可见一个ATP分子含有1个腺苷、3个磷酸基团,所以30个腺苷和60个磷酸分子最多能组成60÷3=20个ATP.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相关知识点只需考生识记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一个ATP分子含有1个腺苷、3个磷酸基团,再结合题干中的熟记作出准确的判断.
27.如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氧气释放量.该植物在2000lx光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毫升)是( )
A. 17 C. 23 D. 18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 根据图形分析,氧气的释放量代表光合作用强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氧气的释放量增加,当光照强度达到2000Lx时,氧气的释放量达到最大值17,此后氧气的释放量不再增加.
解答: 解:根据分析当光照强度达到2000Lx时,氧气的释放量达到最大值17ml/小时,当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氧气的消耗量为6ml/小时.根据净光合作用速率=真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可知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为17+6=23ml/小时. 故选:C. 点评: 要会分析坐标曲线,分析坐标曲线首先看横坐标自变量﹣﹣光照强度,再看纵坐标氧气的释放量,是因变量,代表净光合速率,最后看曲线的走势,这是看坐标曲线的步骤.净光合作用速率=真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
28.ATP转化为 ADP 可表示如图:式中X代表( )
A. H2O B. [H]
考点: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分析: 本题考查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C. P
D. Pi
B. 11
ATP的合成:ADP+Pi+能ATP;ATP的水解:ATPADP+Pi+能量.
解答: 解:根据ATP的水解的方程式可以看出:ATP的水解除生成ADP、能量外,还有磷酸的生成.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ATP的相关知识点.
29.菠菜叶肉细胞和人的骨骼肌细胞都有,而蓝藻细胞没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 线粒体和核糖体 B. 染色体和叶绿体 C. RNA和叶绿体 D. 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考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 菠菜叶肉细胞和人的骨骼肌细胞属于真核细胞,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具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拟核、DNA和RNA.
叶绿体分布在植物细胞的叶肉细胞和幼茎的皮层细胞中.
解答: 解:A、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中均具有核糖体,A错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