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于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思想有效构建艺术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于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思想有效构建艺术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作者:吴菲
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07期
摘 要 艺术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遭遇瓶颈,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率普遍低下,改革呼之欲出。陶行知提出的“小先生制”,其本质包含了“即知即传”、 “教育民主”、 “人人有才”等一些基本的教育理念。笔者尝试在课堂推行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 小先生制 艺术高校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体,师生关系简单而单向,知识的灌输仍旧成为课堂教学的唯一内容。艺术高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英语学习热情不高,加之被动地学习,收效甚微。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发掘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小先生制”教育思想, 加以合理的吸收、利用,对有效构建艺术高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1 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思想的内涵
1932年,陶行知在上海郊区大场创办上海工学团,开展普及教育运动,并从实践中总结了“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的方法,创立了“小先生制”。①关于“小先生”的概念,我们可以理解为:学生并不是只能作为学问的接受者,同时可以当“小先生”,即向其他人传递学问,并且有义务去进行学问的交流、互换和传承。
因此,“小先生制”的提出可以认为是陶先生在教育普及方法所做的一个重要创新和发展。这在当时遍地文盲的旧社会的扫盲、普教、治愚与治穷中开了先河,也真知灼见地指出了大国穷国普及教育的方案、原则、方法。②更为我们今天艺术高校大学英语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启迪。
1.1 推行“小先生制”,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艺术类高校的学生从小开始,就习惯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如果仍然施行这种教学方法,大学英语教学必然流于表面,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借鉴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教育思想,让学生成为小先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1.2 推行“小先生制”,能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的放矢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