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倭马亚“艳情诗”与“贞情诗”中女性形象对比-文档资料
倭马亚“艳情诗”与“贞情诗”中女性形象对比
伊斯兰教传播时期是阿拉伯人的英雄时代。阿拉伯半岛的骑士精神和伊斯兰教的宗教精神相融合,使得阿拉伯人开疆拓土。随后的倭马亚王朝是阿拉伯社会历史上的过渡转型时期,阿拉伯社会从游牧社会变成定居社会,这对于阿拉伯人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倭马亚王朝是一个发生了巨大的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变革的过渡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取向发生了很大改变。女性作为社会的重要因素,同样经历着这一切。倭马亚时期的妇女与贾希利叶时期的妇女相比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诗歌是阿拉伯人的史册,社会变革必然影响到诗歌的题材和写作方式。就情诗而言,在贾希利叶时期它只是长诗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倭马亚时期,却开始独立成篇,其内容可分为“贞情诗”和“艳情诗”。前者是游牧部落青年男女表达纯洁爱情的诗歌,大多产生和流行于希贾兹游牧地区的贝都因人之中,据传希贾兹北部古拉谷地欧兹拉部族就是这类情诗的发源地,所以这类情诗俗称“欧兹拉情诗”;后者盛行于希贾兹地区的麦加、麦地那等城市中,也称为“麦地那情诗”[1]。本文将通过分析艳情诗和贞情诗产生的原因,通过对艳情诗和贞情诗中女性的自由度、品格、美和在爱情中的地位等方面的比较,揭示倭马亚时期艳情诗和贞情诗中女性形象的差异。
一、产生“艳情诗”和“贞情诗”的原因简析
倭马亚迁都大马士革后,哈里发为了控制麦加、麦地那等原先的商业与文化中心,不惜用金钱、财物、歌女笼络当地失势的圣裔贵族,使其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生活比较放纵的都市人与沙漠贝都因人的情爱观不同,这从八世纪的文学史家艾斯迈依记录的一段对话中可见一斑:“我曾问一个来自沙漠的阿拉伯女人:‘你们怎么看待爱情?’她说:‘眼送秋波,拥抱,接吻。’她又反问:‘你们城市人怎么看待爱情?’我说:‘把她腿抬起,分开双腿。’她说:‘你不是情人,你是要孩子!’[2]” 城里的贵族在寻花问柳之余,还将偷情艳遇变成诗歌,供歌女吟唱,让纨绔子弟消遣,于是艳情诗广为流行,其代表诗人是欧麦尔·本·艾比·赖比阿(644-712)欧麦尔出身于古莱氏部落的富裕家庭,年轻时风流倜傥,常与贵妇名媛、歌女优伶来往,又常在朝觐路上与女客调情,并把自己的艳遇写成诗歌。他在大量情诗中赞美过不计其数的女子,为严肃的宗教活动注入了属于人间的欢情。贝都因纯情诗的产生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会方面的原因。伊斯兰教的出现,使部族之间的战争,血亲仇杀和掠夺之风得到抑制,贝都因游牧民开始从纷扰的社会中得到一些安宁,一部分青年男女受到宗教的熏陶,情感变得温蔼细腻与虔诚,表现在爱情上即出现了对恋人的尊重和对美的赞美之情。其次是心理方面的原因,在贾希利叶时期,女子地位地下,杀女婴之风流行,女性是掠夺交易的对象,没有人格的独立性和个人意志,在爱情上也没有选择和表达的自由。进入伊斯兰时代,反对
溺杀女婴和在婚姻家庭中保证女子权利的做法,使女性地位相对提高,部分女子感受到爱情的圣洁,从而产生一种女性的自尊。在这种情况下,青年男女相爱,即使遭到部族、社会的阻扰、反对,他们仍能忠于爱情,忠于恋人,为了爱情,他们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甚至殉情[3]。
在倭马亚时期,阿拉伯人虽然依然喜爱诗歌,但有反对诗人赞美自家闺女的习俗。如果诗人在诗中有类似的诗句,就会引起女方亲人的愤怒,并要把诗人逐出当地。如果诗人还胆敢向他喜爱的姑娘求婚,那么他们不仅断然拒绝,而且很快将姑娘嫁给他人。诗人因此而感到失望和痛苦,并用诗歌来表达痛苦,这样的爱情悲剧曾发生在许多痴情者身上,同时也造就了几位既在文学史上名垂千古,又被历代恋爱青年称为楷模的纯情诗人,其中包括出身于希贾兹的诗人杰米勒·本·穆阿迈尔(?-701)和与之齐名的盖斯·本·穆劳瓦哈(?-688),后者更为家喻户晓的是他的绰号“麦杰农·莱伊拉”,意思是“莱伊拉的情痴”。 二、“艳情诗”与“贞情诗”中的女性自由度比较 阿尔吉的诗中写道:“她把面纱轻掀,露出脸如银盘;又扯起薄薄的披巾,把妩媚的芳腮半掩。她们这些人前去朝觐,不是为了求真主喜欢;只是为了要想煞那些无辜的笨蛋!”[4]艾哈瓦斯的诗中写道:“两个情人暗中互通信息,相约幽会,当星星出现在天际。两人一夜过得如痴如迷,直至天亮,才不得不分离。”欧麦尔·本·艾比·赖比阿的诗中写道:“不见月亮,天
是那样黑,我溜出门去,同她幽会。她让我尝到了甜美的滋味——好似蜜汁之中掺清水。我们玩了整整一夜,直到雄鸡报晓把人催。她摇醒了我,不安地说——未等开门,先流下泪:‘天亮了!冷风中露出晨光熹微,快起吧!莫张扬,将我的名声诋毁!’”从这些艳情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城市女性处于自由解放的时期。女性在参与社会活动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特别是那些上层歌女,她们追求自由,要求诗人给她们写诗歌,记述她们的故事,哪怕是在朝觐的时候。诗人歌颂女性的美丽,她们的歌声,她们的舞姿,抒发对她们的喜爱,以及她们在其心里的地位。 阿拉伯对外扩张运动不仅给半岛上的阿拉伯人带来了丰厚财富,还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阿拉伯人家庭里增加了很多的俘虏和奴隶,这改变了阿拉伯人的家庭关系和纯正血统。这些人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白种女奴。她们在伊斯兰开化史里占了重要地位,阿拔斯时期的哈里发只有三位是真正的阿拉伯妇女所生。这些女奴能歌善舞,给城市带来很多乐趣。特别对于那些达官贵人来说,她们是一种奢靡生活的象征。她们的歌舞在希贾兹地区广为流传,成了当时城市居民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之一。诗歌自然也就成为了歌唱的最好内容。
在城市的繁华之外,居住在沙漠的人们生活艰苦,和贾希利叶时期的状况差不多。在这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在大马士革的奢靡生活是不同的,甚至连在沙漠地区居住的人们寻求生活物资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