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2:31:49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

一、宾语前置句(P288~P293) 1、疑问代词作宾语

(1)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作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前。如果动词前有助动词,宾

语放助动词前。

例: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2)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放在介词前

例: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范睢说秦王》 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

(3)先秦的凝固格式。如“何以、何如、若何”等 例: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1)宾语必须是代词

(2) 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

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例: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注意:宾语是“君”,“子”,“公”之类,有一定的称代作用,但不是代词,而是名词。虽是否定句,却不前置。 例:若不许君,将焉用之。《左〃昭四年》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庄子?秋水》 3、宾语用代词复指

(1)在宾语前置的同时,在宾语后用代词“是”或“之”复指,“是、之”放动词前。 例:秉国之均,四方是维。《诗经?小雅*节南山》 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2)宾语本身就是代词“是”或“之”

例: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 二、判断句

★1、(基本)判断句式 (1)主语+谓语

例:荀卿,赵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 (2)主语+谓语+也

例: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齐桓公伐楚》 (3)主语+者+谓语

例: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4)主语+者+谓语+也

例: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起义》 ?PS:表示否定判断,在谓语前加“非”(非是副词)

例: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四》

2、特殊词语的辨析 (1)“是”

①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例: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荀子?天论》 ②判断词

例: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

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柳宗元《封建论》) (2)“为” ①动词

例:晋为盟主,诸侯或相侵也,则讨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②判断词

例:余为伯條,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二年》 ?PS:副词(乃、即)——加强肯定语气 语气词(惟、维)——引出谓语 ★3、判断句的活用

(1)用判断句的形式表示比喻

例: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 (2)判断句式表示复杂的关系

例: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3)判断句式表示原因

例: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三、被动句 1、概念上的被动句

例: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被动句式

(1)于:动词+于+施事者

例: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于:引出主语)《汉书?项羽传》

(2)为:①为+施事者+动词

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②为??所

例:夫直议者,不为人所容。《韩非子》

(3)见:①见+动词

例: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②见??于

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4)被:被+动词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四、副词(半实半虚) 1、程度副词

(1)表示程度高。有“最、至、极、绝、大、太、殊、特、尤、良、甚”等

例:汝之不惠甚矣。

秦女绝美。《史记?伍子胥》

(2)表示程度低,有“少、稍、微、略、颇”等。 例:辅之以晋,可以少安。《左传?僖公五年》 蔽林间窥知,稍出近之。(柳宗元《黔之驴》)

(3)表示程度的加深加重。有“加、更、愈、益、弥、兹(滋)”等,相当于“更、越、更加”。 例: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范围副词

(1)表示范围大,有“皆、尽、毕、悉、举、咸、具、凡、都、共、率”等。 例:陈胜王,凡六月。《史记?陈涉世家》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2)表示范围小,有“但、特、只、直、止、第、独、徒、仅、唯”等。 例: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膑》 3、时间副词

(1)已然,“已、既、业、尝、曾”

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2)正然,有“方、正、适、会”等 例: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3)未然,有“行、将、且、垂、即”等

例: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4)表示时间久暂,①久:“长、常、久、素” ②短:“俄而、暂、旋、寻、姑” 例: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李将军列传》 (5)表示开始和结束,①开始:甫;②终:竟,卒

例: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王侯将相竟亡秦。《史记?陈涉世家》 (6)表示频率,“复,数(shuo)、屡、亟、累”

例:广故数言欲亡。《史记?陈涉世家》

4、情态副词

(1)情态:俱、并、间、窃

例:良亡,间行归汉王。《史记?留侯列传》 (2)语气:“故、固”

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①确认。“乃、即、必、定、诚、信、果”

例:子皙信美矣。 ②推测。“其、盖、殆”

例: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将伐颛臾》 ③不确定,“曾”(多与否定副词“不”连用,相当于“竟然”)

例: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④反问,“岂、其、庸、巨(讵)、宁”等 5、否定副词

(1)一般否定:“不、弗、非、未、否、微”

例: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微斯人,吾谁与归?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

(2)禁令(禁止或劝阻)“毋(无)、勿”(通常用在祈使句中) 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硕鼠硕鼠,毋食我黍。 6、表敬副词

(1)自谦:“敢、窃、忝、伏、猥” (2)尊人:“请、幸、谨、敬、惠、辱”等 例: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7、指代性副词

用在及物动词前作状语,意义上指代宾语,而动词后面的宾语又不再出现。 (1)“相”(指代第一、二、三人称)

例:儿童相见不相识

(2)“见” 例:慈父见背。 五、代词

1、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等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

(2)第二人称,有“女(汝)、而、尔、若、乃”等 例: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3)第三人称,有“他、渠、伊” 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PS:①第一、二人称代词后,加“侪、辈、属、曹”表复数。

例: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谦称和尊称都是名词,不是代词。(P321)

例: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

搜索更多关于: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重点 一、宾语前置句(P288~P293) 1、疑问代词作宾语 (1)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作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前。如果动词前有助动词,宾语放助动词前。 例: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2)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放在介词前 例: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范睢说秦王》 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 (3)先秦的凝固格式。如“何以、何如、若何”等 例: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1)宾语必须是代词 (2) 必须是否定句,即必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