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1.2展开与折叠word教案(11)
学生上黑板改成
教师:这位同学这样修改后可以围成棱柱吗? 教师:其他的同学都做好了吗?交给你的同伴看一看. (学生交换自己的修改图,有的互相指出问题.)
教师:通过我们的修改、折叠,现在黑板上的平面图形都能折叠成棱柱.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图形具有什么特征,从中你能发现什么样的图形折叠后能围成棱柱,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热烈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指着自己展开图形的上、下底面)我们发现要折成棱柱,这两部分应分别位于这部分的两侧,不能在同一侧,中间这部分是几个长方形,可以围成棱柱的侧面.
学生:我们发现图形要围成棱柱要分三部分,中间是由几个长方形组成的可围成棱柱的侧面,上、下两部分位于长方形的两侧,可以围成底面,这两个底面形状大小要相同.
教师:很好,还有其他特点吗?
学生:我们还发现了,上、下两个部分有几条边,中间就应有几个长方形,比如(指着四棱柱的展开图),这个图上、下两个面是长方形有4条边,中间就有4个长方形.(指着三棱柱展开图)这个图形上、下底面是三角形,有三条边,中间是三个长方形……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归纳得很全面,利用同学们刚才发现的特征你能否设计一个四棱柱的展开图,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学生动手设计,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将先画好的设计图贴在黑板上.) 教师:现在我们来判断一下,黑板上这些同学设计的图形能围成四棱柱吗? 教师:你们都设计好了吗?我们不能一一来检查,请把你的设计图给你的同伴互相验证一下,如果不能,请帮助他修改一下.
(学生开始互相检查、折叠,有的指出问题,进行修改.) 教师:现在告诉老师,你设计的图形能围成四棱柱吗? 学生:能(自豪地举起手中五颜六色的棱柱). 教师:真棒,同学们设计的真好,请同学们看这里.
2、教师把一个涂有黄色的四棱锥开图贴在黑板上,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图形能围成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有的学生答圆锥,有学生答四棱柱,有学生答四棱锥.) 教师:同学们动手试一试.能折成什么? 学生:四棱锥.
教师:生活中同学们见到过这种物体吗? 学生:见过,如金字塔. 学生:不对,金字塔是三棱锥.
学生分成两派一边喊是三棱锥,一边喊是四棱锥.
教师:这样吧,同学们下去查一查金字塔有关资料,看一看金字塔到底是四棱锥还是三棱锥.
教师:将五角星贴到黑板上,猜一猜这个漂亮的五角星能折成什么?
(部分学生大声说出五棱锥,有的学生还在思索.)
教师:这个问题就留给同学们下去折一折,看一看能折成什么?
目的: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促进学生进行反思,养成的良好习惯. 效果:学生得到更多的体验、感悟,学生在交流中完善了自己的认知结构. 四、课堂小结,升华认知
教师: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有许多感想与收获,能把自己的感想与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我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能折成棱柱.
学生:我学会了怎样设计一个展开图折成棱柱,通过这节课,提高了我的想象力. ……
教师:同学们一定还有其他的感受不能一一说出来,就请同们把你的感受与收获写到你的数学日记中.
目的:师生交流、归纳小结的目的是让学生准确全面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及时归纳知 识的习惯,使知识系统化.
效果:学生通过归纳,捋顺了自己的思路,形成系统的表达,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五、达标检测,应用反馈 必做题:
1.哪种几何体的表面能展开成下面的平面图形?
(1) (2) (3) (4)
2.图中的两个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棱柱?(1) (2)
选做题:
3.如图所示图是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折叠成一个长方体,那么与字母 J重合的点是哪几个?
目的:检测学生的达标情况,了解教学的效果,同时通过检测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能够灵活的应用.
效果:整体效果较好,发现部分学生对第3个问题回答不统一,应该是理解不到位.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习题1.4第2题 选做题:习题1.4第3题 七、板书设计
§1.2展开与折叠(2)
一、棱柱的展开与折叠: 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三、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三棱柱: 四棱柱: 五棱柱: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及图片观察来完成的,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形成,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己动手对几何体进行的展开成平面图形,将学生发现的结论提到应用的高度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及动手能力.
整个教学活动突出了课标的基本理念,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在开放式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去体验探索;注重让学生充分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扩充和完善自我认识,学会参与,学会倾听;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教学中,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人、主体.教师深入到学生中认真倾听,通过指导,排除障碍,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感受、体验、交流自己想法,学生的参与程度高,学生活动多,教师的展示行为、引导语言和激励语言,起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谐课堂气氛等积极作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材的意图和特色,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得轻松愉快.
不足:少数学生由于课前准备不足,动手活动无法开展,再就是学生准备的几何体不足,大多是长方体纸盒,使得几何体的展开图的研究不能得到充分的直观.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过于欠缺,操作环节浪费时间太多,使得交流以及练习时间有些仓促,因此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要多加以指导.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