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金榜地理重要知识点(图文详解)

高考金榜地理重要知识点(图文详解)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0:06:48

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 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变化的作用(长期来看以内力为主) 地质作用 分类 内力作用 主要来源 地球内能 作用结果 使地表高低不平 主要表现形式 地震、火山 地壳运动(水平运动为主和垂直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其中风力和流水的作用图要求会识别:P99—P100图) 其它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 使地表趋于平坦 水蚀地貌(水流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 水积地貌(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 风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蘑菇、戈壁) 风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 其中地壳运动的结果——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褶皱 基本形态 背斜、向斜 (要求会依据倾斜形态判断)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地貌表现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地形倒置及成因: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 上升岩块: 华山、庐山、泰山 下降岩块: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顶部:油、气 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 向斜槽部:水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断层 4、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1) 陆地水体类型 分类 空间分布 地表水:河水、湖沼水、冰川水等 地下水: 潜水、承压水 (图4.21要会判断) 备注 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 水循环周期 静态水:冰川水、动态水: 内陆湖泊、深层地表水、 地下水等 浅层地下水 易利用:河流水、其它 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利用程度 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 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以河流为例) 其中大气降水是陆地水最主要的补给

注:课本P103的两幅图要会判别各是哪种补给。 补给类型 雨水 冰川融水 汛期时间 雨季(我国为夏秋) 夏季 影响因素 雨量 气温(冬季断流) 在我国的分布 东部季风区 西北地区 河、湖、地下水间有水源互补关系(决定于水位是否更高); 自然界水资源不断运动更新和相互循环转化 湖泊水和水库可调节河流径流季节和年际变化(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鄱阳湖和洞庭湖) 5、 海水温度和盐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1) 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A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P70图3-3

(图中热量收支因素、盈余区和亏损区所分布的温度带、由盈转亏点所在纬度) B表层海温的纬度分布——P71图3-5

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原因在于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结果) C垂直海温的变化——P70图3-4

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注意图中曲线变化趋势);1000米以下深层海水保持低温状态 (2) 海水盐度

A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B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P71图3-5 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高低纬度减少 原因:赤道略低——赤道多雨,降水多于蒸发;

副热带最高——副高控制,蒸发大大多于降水 向高纬减小——温度降低,蒸发弱,降水多于蒸发 C影响盐度的因素

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外海与大洋;从低纬向高纬盐度高低的主要因素 淡水注入:近岸(河口)

D红海盐度最高——副热带;淡水注入少

波罗的海盐度最低——大量淡水注入;降水多于蒸发; 长江口海域盐度夏低冬高——夏季是长江汛期 6、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 波浪:风浪、海啸等

潮汐:日月引力下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 洋流:流向常年较稳定、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7、 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 (1) 洋流成因

A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主要动力; 如风海流:

信风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冬逆夏顺 B海水密度不均——局部海域洋流的原因

如密度流: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表层洋流 C补偿作用

如补偿流:秘鲁渔场的上升流 (2) 洋流的地理意义 A污染物的自净与扩散

B高低纬度之间热量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

纵向的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要会根据海水等温线判断寒暖流—例P90图3-33) (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成因) C形成大渔场

寒暖流交汇:如纽芬兰渔场和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 上升流:秘鲁渔场 D航海 8、 海洋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主要环境问题 表现 海洋污染 来源 主要来源为工业排污 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石油 石油污染:主要来源为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船;目前治污重点在于石油泄漏 保护海洋环境的主要措施 海洋生态破坏 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保障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权益 2、防治污染 3、可持续的渔业生产;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生态环1、海洋污染 2、人类的生产活动:围海造田、境 4、沿海工程建设要进行科学滥捕等 3、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和论证、合理规划和实施 海平面上升 9、 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水循环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

(1)图中浅蓝色箭头表示海陆间大循环的六个环节; 其意义:陆地水得到补充和更新,水资源得以再生

(2)图中灰色和深色箭头分别表示陆地和海洋上的各自水循环 其中由陆地循环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 (3) 水循环对地表的影响

A不断更新淡水资源,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是最活跃的物质循环之一

B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传输和调节的作用,从而使地表各圈层间、陆地海洋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C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

D塑造地表形态,如水蚀地貌、水积地貌等

10、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无机物 有机物;太阳能 生物能(或化学能)

生物循环:绿色植物合成有机质 动物

环境 微生物分解 (其中粉色箭头表示有机质流动;黑色箭头表示无机质流动) 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 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迁移运动、能量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

机界联系起来。 (2) 改造三大圈层,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大气圈成分的改变;

陆地水成分的改变;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了陆地水分状况

生物出现后加快了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沉积岩多是在生物的参与下形成的 (3) 环境效益(因地而异):

A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从而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

B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降低噪音及美化环境的作用 生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植物生长对环境(其中气候的光、热、水的影响制约突出)依赖性大,并适应环境,因而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骆驼刺——干旱环境;荷花——水湿环境; “枣发芽,种棉花”——植物对气候的指示; 矮牵牛叶片受损——二氧化硫污染的指示

11、土壤的形成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 形成过程:

风化 低等生物着生 高等植物着生 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土壤层的发育与此密切相关。 具体表现: 地质作用: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变化的作用(长期来看以内力为主) 地质作用 分类 内力作用 主要来源 地球内能 作用结果 使地表高低不平 主要表现形式 地震、火山 地壳运动(水平运动为主和垂直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其中风力和流水的作用图要求会识别:P99—P100图) 其它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 使地表趋于平坦 水蚀地貌(水流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 水积地貌(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 风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蘑菇、戈壁) 风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 其中地壳运动的结果——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褶皱 基本形态 背斜、向斜 (要求会依据倾斜形态判断)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地貌表现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地形倒置及成因: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