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庄煤矿2014年生产计划
一、企业概况 1、矿山基本情况
云庄煤矿位于三板桥镇,距普安县城西约10km,普安县目前尚无铁路,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煤矿距贵阳—盘县公路(320国道)北侧约1km,距镇胜高速公路普安县城入口收费站约10km,交通较方便,交通详见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交通位置图1-1-1。
(1)、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贵州高原西部,属中山地貌,矿区地势具“中部高、南北低”特点。飞仙关组形成近东西向延展山脉和南北分水岭,地形陡峭,沟壑纵横。含煤地层(龙潭组)则分布于南西部,呈缓坡地貌,村寨密集,耕地遍布。矿区内最高点位于东部无名山顶,标高+1924.9m;最低点位于南缘沟谷中,标高+1410m,最大相对高差为514.9m。
(2)、水系
矿区属北盘江水系,有南盘江支流楼下河与北盘江支流罗细河(格所河)的分水岭通过。分水岭处于归顺与莲花山相连一带,走向北东。分水岭北西面,水流总体为由南向北流入格所河,属北盘江流域区,域地表水有北盘江支流乌都河。分水岭南东面水流总体为由北向南流入楼下河,属南盘江流域。
(3)、气象
本区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据1952年以来普安县气象统计资料:
降雨量:年平均1391.8mm,年最大2105.5mm(1965年),年最小791.5mm(1958年),月最大603.6mm(1965年6月),日最大148.8mm(1965年6月1日),最长连续降雨1976年7月4日~24日计21天共降442.2mm,最长连续不降雨1952年3月5日~31日共计27天。降雨量随季节性变化较大,5~10月份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7.8%,其它月份仅占12.2%。6-8月为集中降雨期,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12月至翌年3月为枯季。
蒸发量:1981~1987年为1320.0~1778.7mm;1992~2002年为886.1~1020.7mm;年平均为958.1mm;月最大为228.3mm(1987年3月)。
气温:年平均为15.2℃,月平均最高为27℃(7月),月平均最低为2.5℃(1月),日极端最高为36.7℃(1952年4月9日),日极端最低为-7.9℃(1977年2月9日)。
气压:月平均最高为851.7MPa(11月),平均最低为842.8MPa(7月)。 湿度:月平均最低为7.1%(1月)。
5
日照时数:月平均最高为180小时(4月),月平均最低为101.5小时(1月)。
(4)、地震烈度
据调查本区域至今没有发生地震的资料记载。按照贵州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黔城设通发(1992)230号”文《关于公布贵州省地震烈度新区规划的通知》以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地震烈度属Ⅵ度区。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主平硐井口坐标:X=2852647.6,Y=35489582.2,Z=+1474.4m;主平硐在1#煤层底板开口,采用穿层布置,以199°的方位,3‰的坡度掘进356m后布置一采区运输平巷,沿1#煤层布置一采区运输下山至+1455m标高落平,通过煤仓、煤仓通道将一采区运输巷平巷与一采区运输下山相连,形成矿井主运输系统。
副平硐井口坐标:X=2852669.8,Y=35489554.3,Z=+1472.0m;副平硐在1#煤层底板开口,以218°的方位,3‰的坡度穿层施工361m后变坡,施工一采区轨道斜巷揭1#煤层后,布置一采区上部平车场,再沿1#煤层布置一采区轨道下山至+1455m标高落平。
回风平硐井口坐标:X=2852694.5,Y=35489530.7,Z=+1475.8m;回风平硐在1#煤层底板开口,以228°的方位,3‰的坡度施工335m后变坡,施工一采区回风斜巷揭1#煤层后,再沿1#煤层布置一采区回风下山至+1455m标高落平。
一采区运输下山、一采区轨道下山、一采区回风下山在+1455m标高落平后通过车场、一采区井底联络巷连接,在+1455m标高布置一采区水泵房、主副水仓形成矿井一采区开拓系统。
一采区运输下山、一采区轨道下山、一采区回风下山通过联络巷、石门及绕道连接煤层,再沿煤层走向布置回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至采区(井田)边界,通过切眼勾通上、下顺槽,构成回采工作面进、回风系统,形成矿井一采区生产系统。
采取分煤层划分水平,全矿井划分两个水平四个采区开采,由于1#煤层与17#煤层之间的层间距较大(约113.92m),因此,1#煤层划分为一个水平二个采区,水平标高为:+1455m;17#煤层划分一个水平二个采区,水平标高为+1308m,设计以一个炮采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回采工作面采取沿煤层走向布置,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
矿井采用机械通风,通风方式: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抽出式。
6
主平硐、一采区运输平巷、一采区运输下山铺设带式输送机运输,担负矿井辅助进风、煤炭运输、管线铺设等任务,副平硐、一采区轨道斜巷、一采区轨道下山铺设轨道,轨道距600mm,担负矿井主要进风、设备、材料、矸石运输及管线铺设等任务,回风平硐、一采区回风斜巷、一采区回风下山为矿井专用回风巷道,担负矿井专用回风任务,原煤通过一采区运输下山、一采区运输平巷、主平硐胶带输送机运输至地面工业场地储煤场装车外运。
2、矿井开采技术基本条件 (1)地质构造
(1)矿区构造特征
矿区位于旧普安向斜南翼,总体上为一单斜构造。区内地层走向变化较大,中、南部走向近E-W向,北部则以NE向为主,局部受断层影响走向呈NW向;地层倾向以N和NW为主,倾角10~23°,一般11~18°;北部地层倾角有变陡之势,一般在18~23°,局部达30~34°。区内褶曲不发育,断层较多,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
(2)断层
区内发现8条断层:即F2、F39、F40、F41、F42、F43、F44、F26断层,主要分布矿区西部和北部,断层走向以NE向为主,少数为NW向;断层性质以正断层居多,少数为逆断层。 (2)煤的自燃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交的《贵州省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煤炭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本矿1#煤层的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属Ⅱ类,即自燃煤层。 (3)煤尘爆炸性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提交的《贵州省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本矿1#和17#煤层的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为有煤尘爆炸危险性,因此,本矿按煤层有煤尘爆炸危险性进行设计和管理。 (4)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7
云庄煤矿开采煤层大部份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1290m)之下,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矿区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龙潭组及飞仙关组地层中的碎屑岩基岩裂隙水和老窑、采空区积水,构造破碎带富水性中等,本矿区属以裂隙水直接进水的裂隙充水矿床。综合分析云庄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
三板桥云庄煤矿涌水量主要两部分组成,即巷道顶板裂隙水和采空区顶板裂隙水。该涌水量受降雨量控制,雨季最大流量约23m3/h,正常涌水量大约8m3/h。采空区面积作为本矿涌水量最为相关的因素,是它直接影响了涌水量的大小。 (5)瓦斯
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煤炭(2012)488号”,云庄煤矿的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42m3/min,鉴定为高瓦斯矿井。
2008年10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对云庄煤矿进行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提交了《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1号、17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各项煤与瓦斯突出参数测试结果,所下表示。
云庄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参数测试结果表
煤层 编号 1号 17号 煤的破坏 瓦斯放散初速度 煤的坚固性系数 煤层瓦斯压力 类型 Ⅲ Ⅲ (△P) 17.3 16.1 (F) 0.23 0.33 P(MPa) 0.30 0.63 该报告经贵州省能源局备案,文件号(黔能源发【2010】232号)“关于对黔西南州煤炭局《关于转报<普安县三桥云庄煤矿1#、17#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鉴定普安县三板桥云庄煤矿1#煤层在开采+1450m水平以上,17#煤层在开采+1392m水平以上不具突出危险性。该矿在历年生产过程中未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瓦斯喷出等瓦斯动力现象。
3、资源储量情况
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储备字【2010】184号,关于《贵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