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物权请求权
论物权请求权
年版。
[28]张俊浩:《民法学原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9][德]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张新宝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0]麻昌华:《侵权行为法地位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1]周林彬:《物权法新论一种法律经济分析的观点》,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2]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第1997年版。 二、论文类:
[1]金可可:“论支配权概念——以德国民法学为中心”,《中国法学》,2006年第2期。 [2]金可可:“德国民法上的请求权概念”,《求索》,2007年,第3期。 [3]金可可:“论温德沙伊德的请求权概念”,《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3期。
[4]王洪亮:“论所有权人与占有人的关系——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及其从请求权”,《中德私法研究》,2006第一卷。
[5]王洪亮:“实体请求权与诉讼请求权之辩——从物权确认请求权谈起”,《法律科学》,2009年,第2期。
[6]朱岩:“论请求权”,王利明主编:《判解研究》,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第4辑。 [7]苑书涛:“请求权基本理论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6月。 [8]杜颖:“论民事保全请求权“,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0年6月。 [9]刘凯湘:《物权请求权研究》,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6月。
[10]魏振瀛:“论债与责任的融合与分离——兼论民法典体系之革新“ ,《中国法学》,1998年第1期。
[11]魏振瀛:“论民法典中的民事责任体系——我国民法典应建立新的民事责任体系” ,《中外法学》,2001年第3期。
[12]魏振瀛:“《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责任——从物权法到民法典的规定”,《现代法学》,2006年第3期。
[13]崔建远:“绝对权请求权或侵权责任方式”,《法学》,2002年第11期。
[14]崔建远:“债法总则与中国民法典的制定”,《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15]侯利宏:“论物权请求权制度”,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6卷。
[16]杨立新、曹艳春:“论民事权利保护的请求权体系及其内部关系”,《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37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彭诚信、傅弯:“物权自我救济”,《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第6期。
[18]罗晓静:“论物权法和债权法的关系及对我国物权立法的启示”,《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三、其他类
[1]魏振瀛,“关于民法典中民事责任新体系的思考”, 提交“私权的勃兴”——北京大学民法研究中心民法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北京,北京大学图书馆北配楼学术报告厅,2004年4月3日,参见: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15328;
[2]魏振瀛,“物权的民法保护方法——是侵权责任,还是物权请求权?”,发布日期2005年11月20日,参见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23287;
[3]王利明:“论《侵权责任法》的中国特色”,民商法前沿论坛第343期,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601徐建国际报告厅,2009年12月30日。
3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