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自战国至西汉时期,两种思潮历经盛衰方向相反的变化。这两种思潮是指( ) A.法家与道家
B.法家与儒家
C.墨家与兵家
D.黄老与儒家
2.《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段话主要强调( )
A.孟子的“仁政”思想 C.农时对农业的重要性
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D.男耕女织的家庭关系
3.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 ) A.和程朱理学完全背道而驰
B.能够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4.《汉书?食货志》载:\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旱灾发生后,商王汤即命在郊外设祭坛,每日安排人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这体现了( ) A.三纲五常的思想
B.君权神授的思想
C.无为而治的思想
D.天人感应的思想
5.赵鼎新在《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形成》中指出,“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结合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 ②“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 ③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④ “仁政”被剔除,儒家思想沦为法家思想的附庸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下面是先秦一学者对两位政治人物的评述。①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②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
1 / 9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行正道的国君。据此表述这位学者应属(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7.黄宗羲曾设想以“托古改制”的方式效法古代“封邦建国”制度,退而求其次,则应效仿唐初设置“方镇”以屏藩中央的制度。这一设想( )
A.主张明辨君臣关系限制君主权力 B.主张扩大地方权力以巩固中央权威 C.违背历史潮流并不具有进步意义 D.主张加强地方权力以制衡中央集权
8.宋代叶梦得在《石林家训治生要略》中提到:“人之为人,生而已矣。人不治生,是苦其生也,是拂其生也。”将家训文化提升到治生思想的高度。以下对宋代家训文化发展的原因探究具有说服力的是( )
A.宗法“家国同治”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物 C.社会发展推动士人阶层认识自我的结果
B.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统一要求超越前代 D.治家思想受时代风尚的影响发生新转型
9.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中,关于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写到:“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思想(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兵家
10.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有人怕饿死、冻死,才用饥寒做借口,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程颐的观点后来发展为 ( )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11.梁启超在评价某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该是(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 C.李贽的《焚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12.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终其一生他的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结
2 / 9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果的主要原因是( )
A.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被新兴地主阶级所采纳 B.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C.孔子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思想不感兴趣
13.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 ) 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 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
14.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下列相关评述,不正确的( )
A.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 B.理学教人“学作圣贤”
C.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 D.传统儒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 15.据大臣汲黯揭露,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他重用酷吏和财利之臣,以致不久后有人评论“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但汉王朝没有重蹈秦的覆辙。主要原因是( ) A.汉初法律制定趋向成熟 B.酷法罩上了儒家思想外衣 C.“文景之治”缓和了社会矛盾
D.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
16.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 )
A.主张“以德服人” B.主张“性恶论” C.主张 “施仁政于民” D.主张“性善论”
3 / 9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试题: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7.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以来,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材料的“□□”指的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18.据史书记载:关羽兵微将寡屡战强大的曹军而不克,于是改用水攻而淹曹七军,一战成名;盛名之下,关羽渐骄,最后败走麦城。关羽的一生,暗合了先秦时期某思想家的观点。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19.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
A.法家、儒家、道家 B.法家、墨家、道家 C.法家、墨家、儒家 D.道家、儒家、墨家 20.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 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C.主张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21.胡锦涛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22.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4 / 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