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第2框《师生交往》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三、全员互动,交流共享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继续与深化,教学重点在讨论与交流、批判与质疑中得到突破和解决,是学生智慧火花交织与碰撞的时刻,是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突出重点的大好时机,是一节课的高潮部分,生生情、师生情要在交互活动中升华。 过程:
1.教师: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关系交往的良好状态。 2.多媒体呈现“探究与分享”(P68):
厦门大学原校长王亚南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分珍惜难得的求学机会,尊敬老师,虚心求教。
上大学时,有一位老师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很多同学对他十分挑剔,不够尊敬。而王亚南却认为人人皆有所长,仍然十分尊敬这位老师,认真地听课,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知识和道理。
一次,那位老师看见一些同学只顾埋头读书而忽视体育锻炼,就对同学们说:“脑力劳动者每天至少要走十里路,这样看来占用了学习时间,实际上调剂了精神,增强了体质,会提高学习效率,一些同学不以为然,王亚南却认为老师的话很有道理,决心照老师的话去做。从此,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即使学习、工作再忙,也不停歇。王亚南博学多才,体魄健壮,在后来的三十多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
晚年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和治学经验时,王亚南念念不忘大学时那位老师对 他的影响。他常说:“听老师一句话,学生受用一辈子。”
5
王亚南的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如果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还要尊重他吗? 3.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 4.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5.小组交流探究结果,教师给予肯定。
(1)王亚南的故事启发我们: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既可以帮助我们学好知识,又可以使我们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受益终身。古人所谓的“亲师信道”,就是这个道理。
(2)即使我们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也要尊重他。因为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 四、精讲点抜,知识整合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在教师点拨下,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对问题答案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本部分主要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梳理、归纳知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使知识更具有条理性,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问题1:为什么说师生之间“教学相长”? 问题2:如何正确理解师生之间“亦师亦友”? 过程:
1.要求学生梳理本框内容。 2.小组交流,进一步提炼答案要点。 3.各小组组长展示交流成果。
6
4.师生共同归纳: 问题1:
(1)古人云“教学相长”,是因为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一方面,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另一方面,我们与老师的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2)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既是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也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新资源;与老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成果,可以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所以说,师生之间“教学相长”。 问题2:
(1)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关系交往的良好状态。
(2)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基本道德修养。
(3)老师是我们学习知识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所以,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 五、典型题目分析 选择题
许多师生交往的范例告诉我们,师生间可以“亦师亦友”。这表明( )。 A.老师的地位等同于家长 B.老师和学生的角色是相同的
C.现代的师生关系内涵更加丰富 D.师生之间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
7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新型师生关系的正确理解。教师是文明的使者,是知识的重要传递者和创造者,肩负着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也是我们 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 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故本题选择C。 【参考答案】C 六、课堂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比尔?盖茨说:“如果你认为学校老师很苛刻的话,那你今后面对公司老板时,你会觉得老师待你太温柔、太亲切了。”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公司老板都比老师严厉苛刻 B.千万不要到老板手下当员工 C.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越严越好 D.要正确对待老师的严格要求
2.校园生活中,师生难免会有误解、矛盾。假如你与老师发生这种情况时,应该( )。
①尊重老师,理解老师②主动与老师沟通
③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④体谅和宽容老师的疏忽和缺点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千错万错都是老师的错”,这是当下一些老师时常遭遇的尴尬。因此,有些 老师怕惹“麻烦”,即使面对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也不敢管。对此,你的想法是 ( )
①要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②如果学生是未成年人,即使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