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第2框《师生交往》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 图文
6.2 师生交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2)全面地理解老师,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3)知道师生之间应该平等相待,彼此尊重,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好朋友。 能力目标
(1)接受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2)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与老师的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会通过有效方式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
(2)培养尊师、敬师的情感,用具体的行动表达对老师的尊敬。 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理解“亦师亦友”。
突破方法:要成功突破“亦师亦友”这一教学难点,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师生交往”在教材中主要讲述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阐述了师生之间“教学相 长”;一方面讲述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相待、 彼此尊重、互相关心、携手共进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探究与分享”(P67、68)和“相关链接”(P69)等板块,列举具体的案例和人物材料的介绍,说明要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亦师亦友。使学生懂得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
1
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这样,既能达到有效突破“亦师亦友” 这一教学难点的目的,又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探究新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 方法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运用你的经验”(P65)板块,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四种场景展开讨论。这一教学活动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主体 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的活动更有目的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合作的技能。 过程:
1.多媒体呈现四种场景: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回想你与老师交往的场景,在那些场景中,老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请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
2.要求四个小组对四种场景展开探究,并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教师巡回指导,并适当点拨。 4.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结果。
师生交往的场景 师生共同创建班级博客 老师的角色 参与者、组织者、管理者 倾听者 陪伴者 参与者 老师和大家一起讨论,倾听同学发言 老师和同学一起打球 老师和同学及其家长一起交谈 5.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得非常认真,课堂氛围也很热烈,那么,我们究竟应该 怎样与我们的老师交往呢?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揭示课题,教师板书。 方法2:语言式导入。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自然而然地引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师生之间应该如何交往,导人的语言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疑问中主动走进探究的乐园。 过程:
教师: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用最优美的语言形容老师的崇高,同学们在作文中 也把老师比做“小船”“春雨”“人梯”……我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都期待着老师温柔的目光投注在我们的身上;我们都期望与老师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友好相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与老师交往呢?教师板书,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给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因为希望被认可和肯定是每个人的心理趋向,尤其是中学生,更愿意表现自我。同学间的交流,教师的 参与、
3
赞赏,能使他们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感,使他们更加坚定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自信心。
问题: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过程:
1.多媒体呈现:
小奇喜欢文学创作,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 给语文老师指导,得到语文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一次,上数学课时,小奇偷偷在下面写小说,被数 学老师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写了一个多星期的手稿被没收,还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假如你是小奇,你会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与数学老师的批评?
你能给小奇提出怎样的建议?
2.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正文部分内容,并完成“探究与分享”(教材P67)板块中提出的问题。
3.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如何正确对待”展开思考。
4.教师指导、纠偏,并对部分同学自主学习的结果给予肯定、赞赏。 5.师生归纳:
(1)语文老师对小奇的表扬,意味着对小奇的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小奇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数学老师对小奇在数学课上偷偷写小说的行为给予批评,意味着数学老师对小奇的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小奇及时地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2)建议小奇: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