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某某煤业有限公司渠里煤矿新井尽职调查报告
c、裂隙溶洞承压含水层:有两组灰岩含水层。
上部为太原群下段灰岩含水层,由2~3层中厚层状石灰岩组成,平均厚12.5m,上距二1煤底板26.75~43.38m,对该层抽水结果,单位涌水量0.00115~0.015L/s.m,水位标高+286.5~+315.47m,渗透系数0.01887~0.305m/d,证实含水性很弱。
下部为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由白云质灰岩等组成,岩性主要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石灰岩,区域揭露厚度一般小于100m,属岩溶裂隙承压水,位于二1煤底板下50~60m,地表广泛出露,裂隙溶洞较发育,单位涌水量0.071~2.438L/s.m,水位标高+291.14~+302.39m,渗透系数0.258~3.464m/d,含水性较强。
1995年义煤(集团)新安煤矿透水3000余m3/h,原因仅一条落差为4.4m断层导出O2灰岩水所致,因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②隔水层:
隔水层自上而下分为三层:
a、山西组顶部的紫色砂质泥岩、泥岩为第一隔水层,厚度为7.64~60.47m,一般30m,全区分布,阻隔了大占砂岩与上部马头山砂岩之间的水力联系。
b、二1煤底板至太原群下段灰岩间砂质泥岩、泥岩组成的第二隔水层,厚度一般为26.75~43.38m,全区分布,阻隔了山西组砂岩与太原群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c、本溪群铝土质泥岩、铝土岩组成第三隔水层。厚度4.19~10.7m,全区分布,阻隔了两个灰岩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③井田充水因素分析
根据渠里井田与畛河的相对位置,渠里井田西翼开采的煤层已逐渐远离畛河河床,故开采煤层的充水来源主要为顶板砂岩水和底板灰
4
岩水。顶板砂岩含水层为二1煤层直接顶板,属直接疏排对象,且其含水性弱。底板灰岩水正常地段由于煤层底板有隔水层,将不会造成突水,但随着开采深度增大,其水压将逐渐增高,遇到构造或隔水层变薄地段,灰岩水将会对煤层开采造成水患威胁,特别是奥陶系灰岩水,其水量大,来势猛,一旦突水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矿井深部开采应以防止底板灰岩突水为主,留取足够的断层防水煤柱。
井田东翼开采浅部煤层,应以防治畛河水、基岩风化带水和老窑水为主,留设畛河防水煤柱。
④矿井涌水量
据观测,矿井目前正常涌水量100m3/h左右,最大涌水量180m3/h左右。地质报告预算本井田+50m以上正常涌水量236.7m3/h。原矿井初步设计计划任务书批复矿井正常涌水量200m3/h,最大涌水量400 m3/h。根据矿方预测,本次设计-6m水平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分别按250 m3/h、400 m3/h考虑。
综上所述,本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中等。即井田东翼浅部简单,西翼尤其是西翼深部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3)瓦斯
井田以+0m标高为界,上部为氮气沼气带,下部为沼气带。地质报告参照邻近生产矿井瓦斯资料,推测本井田进入沼气带时,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
2003年渠里煤矿瓦斯鉴定结果为: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3.81 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9.14 m3/t。根据渠里煤矿实际生产揭露情况,上山采区瓦斯含量偏低,下山采区瓦斯含量明显增大,并且呈条带状分布。高瓦斯带一般沿走向长200m左右,瓦斯相对涌出量一般是正常区域的2~3倍。
5
有无最新鉴定资料?需现场核实后确定该段内容。
考虑矿井目前生产水平为+120m水平,而本次改扩建大巷水平为-6m水平,将来主要生产区域大部均位于+120m水平以深,所以确定本次扩建按高瓦斯矿井考虑。
(4)煤的自燃及爆炸性
地质报告根据梨园煤矿所测定的二1煤煤尘爆炸资料,可燃挥发份15.25%,火焰长度10mm,属爆炸性煤尘。
矿井煤尘未作爆炸性鉴定或爆炸性试验,地质报告系采用其他矿井爆炸资料,故煤尘有爆炸性依据不充分。
据介绍,2004年4月份,渠里煤矿曾取煤样由新安县煤炭局统一交重庆煤科分院进行鉴定,但至今仍未返回结果。
本井田二1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
有无最新鉴定资料?需现场核实后确定该段内容。 (5)地温
地质报告未提供地温资料。
(6)渠里井田地表为山地丘陵地貌,高低起伏,村庄较为稀少。扩建井田范围内仅有小云顶、云顶、云顶南坡、杨树坪和琉璃沟5个村庄,并且村庄规模较小。
对于村庄压煤问题需要现场考察结论。
由于该区煤层埋藏较深,上覆松散层厚度不大,所以矿井开采对地表的影响程度较小。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对地表移动变形参数的观测。以确定采取抗变形措施或进行村庄搬迁。 (7)、煤质
二1煤机械强度很低、易碎,多为粉状或小块状产出,粉状和小
6
块(3~13mm)的产率占85%,50mm以上的大块仅占1.9%,原煤的各项指标为:
灰份:11.38%~14.48%,平均12.72% 硫分:1~3%,平均2.1% 容重:1.4t/m3 挥发份:14.01%; 磷:0.028%
发热量:7423卡/克 灰熔点:1300℃~1400℃
属低中灰、中硫、低磷、特高热值贫煤。 5、环境地质特征
新立井工业场地位于云顶村南部的坡地上,北距老井工业场地约3.0km,该处多为台阶状农田,部分为有岩石出露的荒地。自然地形复杂,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场地自然标高在524.0m~560.0m之间,高差约36.0m。场地南部为一自然冲沟,且由西北向东南渐深,沟深约20~40 m左右,另在场地东部现有一乡间土路由北向西南穿过,别无其它农用设施。 6、矿井现状
该矿为地方国有、六证齐全生产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45万吨,服务年限27.5年。矿井于2005年10月开工,2009年12月通过竣工验收。由于受今年3月份伊川国民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影响停产至今。
设计采用两立一斜综合开拓方式。主、副立井井筒落底于-6m水平。设计一水平标高-6m,二水平标高-100m。
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