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 图文
8.3工艺要求分析
对于结合面有平面度为0.025的形状精度要求、粗糙度Ra1.6。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知该形状精度要求为IT7,再由此精度要求查《机械加工余量手册》——孙本绪、熊万武表 3-19(平面度的经济精度),知细铣能达到的粗糙度值为Ra0.4~Ra1.6。综合以上两方面资料,这里选用细铣加工方法作为最后的加工工序,以保证平面的形状精度要求和粗糙度要求。
8.4机床的选择
机床的选择原则:
1、机床尺寸规格和工件的形状尺寸应相适应; 2、机床精度等级与本工序加工要求应相适应;
3、机床电动机功率与本工序加工所需功率应相适应; 4、机床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与生产类型应相适应。
由于箱盖结合面加工方法为铣削,查《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表6-39选择立式铣床X53T。该机床图片如下:
图8-2 X53T立式铣床
29
其各项参数如下:
总功率:11KW;
工作台的最大回转角度为?45°; T型槽数:3;
T型槽宽度:18mm; T型槽间距:90mm;
手动1260工作台的最大移动距离: 纵向:机动=1250(mm) 手动410横向:机动=400(mm) 手动410垂直:机动=400(mm)
8.5 刀具选择
铣刀类型的选择决定于加工的性质、加工表面的分布位置及形状、加工表面的尺寸所要求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工件材料及其他因素。
而减速器为大量生产,故选用面铣刀;材料为铸铁HT200,此道工序为粗加工,故选用粗齿铣刀;故本道工序选择硬质合金镶齿套式面铣刀(JB/T7954-1999)。
表1-1硬质合金镶齿套式面铣刀参数表 直径D 齿数 耐用度T前角 后角 主偏角 副偏角 (mm) (分) 100 10 200 0 7 60 5
8.6 量具的选择
采用三用游标卡尺 量具名称 三用游标卡尺 公称规格 125x0.02 测量范围 125 精确度 0.02 30
8.7切削用量
查表可得粗铣的切削深度t=3.6mm,进给量s=0.3mm/z,由切削速度计算公式
368D0.2V?0.320.150.350.2 TtSzB其中,T=200 B=90,可得切削速度V=89m/min。
功率计算公式
P?2.6610?5t0.9fz0.75BZn
其中n=V/(piD)?283r/min。 可得P=8.9kw
8.8圆周切削力
铣削力在加工过程中往往方向、大小在变化,在计算中应按最不利的加工条件下求得的铣削力或铣削合力计算。
已知t = 3.6mm,s = 0.3mm / z ,Z =10,B = 90mm,D = 100mm
带入圆周切削力公式
P?50t1.14vB0.9ZS0.72D?1.14k?p
可得 P=2725.8N.
其中三个方向的切削分力分别为
Px=0.15-0.3Pc=408.9-817.7N Py=0.9-1Pc=2453.2-2725.8N Pz=0.5-0.55Pc=1362.9-1499.2N
8.9 机动时间计算及单位时间定额
本道工序为铣上箱盖结合面,采用纵向铣削,走刀一次,加工过程时间计算如下:
带入公式:
T基本=L?L1?L2i Sm
31
进给量 Sm=n2Sz2Z=28330.3310mm/min=849mm/min, 铣削轮廓实际长度L=2380mm 自由度 i=1 查表得:
切入长度L1=(D-D2?B2)/2=5mm 超出长度L2=2mm 所以T基本=2.81min。
辅助时间为: T辅助=0.22T基本=0.562min 准备终结时间为: T准备=0.052T基本=0.141min 单位时间为: T单位=1.52T基本=4.22min
第九章 箱盖结合面加工夹具设计
9.1装夹方案设计
本工序为粗铣上箱盖结合面(A 面),使工件达到完全定位。以B 面平面定位限制3 个自由度,此为第一基准;C 面与夹具上处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支承钉接触,限制2 个自由度,此为第二基准;D 面与夹具生的支承钉接触,限制了1 个自由度,此为第三基准,这时夹紧力自上而下施加于工件4 个轴承孔上。考虑到工件为大批量生产,为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宜采用气动夹紧。装夹方案如图9-1、图9-2、图9-3。利用气缸活塞推动楔形块,压紧工件并且自锁。夹紧装置工作原理图如图9-4。
3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