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1
年级:高二 编写:彭朝锋 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 日期:
一、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 知识链接:
1、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2、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清商曲辞、吴声歌。)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 预习导引
1、初读全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滟滟 似霰 汀上 纤尘 纤夫 皎皎 浦上 .........徘徊 砧上 碣石 潇湘 扁舟 扁担 ........
2、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滟滟: 穷已: 霰: 扁舟: 但见: 可怜: 青枫浦上不胜愁: 不知乘月几人归:
逐月华: 摇情: 楼上月徘徊: 水成文:
3、熟读课文理清结构层次,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我们以为,此诗应分成三个部分: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 )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 ),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从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分为一、二层:从
“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 )。
四、 合作探究
1、题目令人心驰神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2、这首诗的内容和主旨,人们也有不同的看法。你认为是一首抒情诗还是一首写景诗?其感情基调是积极还是消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3、诗歌的景物美:读诗歌前八句,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4、学过的古诗中,哪些诗是写有关月的,你能写出一首来吗?
五、 当堂训练
1、张若虚,唐代扬州人, 诗人。与 、 、 齐名。被誉为 。 2、《春江花月夜》为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 3、默写:
①、江流宛转绕芳甸, 。 ②、人生代代无穷已, 。 ③、斜月沈沈藏海雾, 。 ④、春江潮水连海平, 。 ⑤、此时相望不相闻, 。
六、 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还没懂的诗句: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2
年级:高二 编写:彭朝锋 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 日期:
一、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2.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3.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复习检测:
1、学生朗读课文; 2、给加点字注音: 滟滟 似霰 汀上 纤尘 纤夫 皎皎 浦上 .........徘徊 砧上 碣石 潇湘 扁舟 扁担 ........3、填空: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 人, 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开元初与 、 、 号称 。
4、诗篇题目令人心驰神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三、合作探究:
1、领悟诗的哲理美:读“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在看到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
2、鉴赏本诗的情感美:读“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自由赏析“思妇怀远”片段。
3、作者是如何将景、理、情融为一体的,体现诗歌的景物美、哲理美、情感美,结合该诗鉴赏本诗如何体现三美的。
答:
景物美(前八句写景内容):
哲理美(下八句哲理概括):
情感美(余下二十句渗透表达的情感):
四、当堂练习
1、给带点字注音。
滟滟______ 霰______捣衣砧_____ 汀______ 碣石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以_____________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抒写情思的依托。 3、《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江月年年望相似”两句,展示了生命和宇宙的同一性。
4、在《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是统摄全诗的的灵魂。
5、被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的诗歌是__________ 。
七、 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理解和熟记的诗句:
导学案答案
一、3、春江月夜 对宇宙的生成、人体本源的探索 望月怀人、遥寄相思,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游子的思归之情,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
一、3、答: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2、领悟诗的哲理美:读“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在看到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
答:江月总是以她“年年只相似”的姿容升起、 江水还是年年川流不息,苍天不老,然生命短暂,作者似乎颇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触,感叹人生易老、感叹人生苦短。当然作者也有“人生代代无穷已”的自慰。 二、3、鉴赏本诗的情感美:读“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自由赏析“思妇怀远”片段。 答:天上孤寂的明月仿佛找到了楼上思妇这个“同病相怜”人,它踱上楼台闺阁,徘徊着,不肯离去,也照在了她的梳妆台。月光照在闺房的门帘上,卷也卷不走;照在曾为丈夫捣过衣服的衣砧上,拂去了却又回来。“卷不去”、“拂还来”这两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表面上是写月光,实际上是渲染思妇心中挥遣不去的离愁。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二、4、作者是如何将景、理、情融为一体的,体现诗歌的景物美、哲理美、情感美,结合该诗鉴赏本诗如何体现三美的。
答:本诗融情景理为一体:先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景物美) 再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哲理美)
最后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情感美)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