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 空气占据空间 大象版
第四单元
流动的空气 1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分析】
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部分,具体是
主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3.1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 3.4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是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第1课。通过一年级《空气》单元找空气、观察空气的活动,学生已经认识了我们周围有空气,空气存在于很多物体中,知道了空气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再来认识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既是以前空气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又是对空气性质的新的认识,本课内容还会成为空气的用途、空气的流动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基础。
在知识上,学生认识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能用各种办法找到空气,认识了空气的基本性质,这些都是学生建立“空气占据空间”概念的学习基础。但由于空气是看不见的物体,这种看不见的物体使学生无法觉察空气的变化,只能借助其他物体的帮助,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来认识,这给学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本课,教师要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有结构材料的观察、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相互启发和交流,促进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概念的理解。
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有了两年多的科学课学习经历,观察、实验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等都已具有一些基础。因此,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实验材料的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继续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
1 / 7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认知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原有认识出发,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挑起学生的矛盾认知,再通过典型事实的观察和分析,最终使学生建立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
2.通过空气占据空间内容的研究,学生初步学会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初步具有根据事实进行猜想的科学能力,初步养成认真细致、独立思考的科学学习习惯。
3.通过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研究的快乐。
【教学重点】
按步骤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教学难点】
将这些现象与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之间建立起一个逻辑联系,对实验现象进行基于事实的科学的解释。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
气球、空塑料瓶、锥子、水槽、水、纸团、透明玻璃杯、去底且盖子扎孔的空塑料瓶、乒乓球。
(2)活动场地:教室
【教学过程】
本课按照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进行组织: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搜集证据——得出结论——拓展活动。
2 / 7
一、提出问题
教师演示:科学小魔术——瓶子里的气球怎么吹不大?老师却吹得大? 生:我们还小,力气小,所以吹不大。 生:老师力气大。 生:瓶子里空间小。 二、猜想假设
教师引领学生观察瓶子底部的小孔,并思考。
师:怎么瓶子底部有小孔,瓶子里的气球就可以吹大了呢? 生:瓶子里有空气。
生:瓶子里空气能从小孔跑出来。生:我吹气球的时候,您一定把小孔悄悄堵住了,瓶子里空气出不来,我就吹不大气球了。
生:肯定是这样,我也同意。 教师揭秘。 三、搜集证据
(一)小组实验1:空气占据瓶子里的一部分空间。
师:瓶子底部侧壁钻一个孔,再吹气球能吹大,思考原因,再将瓶子放入水中吹瓶子里的气球,观察发现随着瓶子里气球的变大,瓶子底部的小孔有气泡冒出,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小组实验操作,把观察到的现象就在学生活动手册13页上。
师:这个实验中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
生:我们看到,吹气球时,瓶子的小孔会有气泡冒出。 生:我觉得气泡就是瓶子里的空气跑出来了。
3 / 7
(二)小组实验2:不会湿的纸团。
师:同学们认为瓶子里有空气,占着地儿,所以气球吹不大,瓶子扎孔后,空气可以从小孔跑出来了,瓶子里的空气就被气球挤了出来,在小孔处我们还看到了气泡。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和味道、透明的气体,到底是不是这样的?还不好说,需要我们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
师:这是什么?(一张纸),是干的还是湿的?(干的)如果老师把这张纸放进水里会怎样?(会湿)你有办法让纸放进水里也不湿吗?
生:把纸表明涂蜡。 生:把纸装入塑料袋中。
生:把纸放进杯子里,再将杯子倒扣到水中。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杯子里和瓶子里一样,也有空气,如果我们不让杯子里的空气跑出来就可以了。这个实验我做过。
师帮助这名学生板前把实验做了一遍。
师:用这种方法,纸确实没湿。你想不想试一试?你认为在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纸要紧紧塞在杯子的底部;杯子竖直插入水中;杯子在水中静置10秒钟;再竖直着拿出杯子;擦净杯子边缘的水,看一看纸湿没湿。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给各组学生提供的杯子是不同的,有的组的杯子底部有洞、有的组的杯子底部没洞,学生实验后,发现有的组的纸湿了,有的组的纸没湿。)
师:有的组纸湿了,纸为什么会湿?有的组纸没湿,纸怎么就不湿呢? 生:我们组的杯子有个小洞,空气从洞里出来了,水就进去了,纸就湿了。
生:我们组杯子没有洞,空气就呆在杯子里,占着杯子的空间,水进不去,所以纸没湿。
4 / 7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