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9版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六单元 应用体验之旅 第三节、尚 贤

2019版新创新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六单元 应用体验之旅 第三节、尚 贤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2:56:54

应用体验之旅 三、尚 贤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 ) A.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B.四鄙之萌人闻之

C.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 D.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

解析:A.“辟”通“避”;B.“萌”通“氓”;D.“尚”通“倘”。 答案: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也?夫尚贤者,政之本.A.? ?则是本失其所欲?.?远?今上举义不辟.?C. ?举公义,辟私怨?.

?远为无恃?我始以.

B.? ?以德就列?.

?之?有能则举.?D. ?禹举益于阴方之中?.

解析:A.根本;从根本上。B.认为;按照。C.通“避”,回避;通“避”,避免。D.均为“提拔”。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类的一组是( ) A.将在于众贤而已 .C.无能则下之 .答案:D

4.对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②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 ③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

④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必将富之贵之 .D.美章而恶不生 .

解析:A、B、C三项均为使动用法,D项为形容词作名词。

解析:①②为判断句;③④为定语后置。 答案:A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8题。

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避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避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宫墙既立,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乎道术者乎 (博通) .B.始我所恃者亲也 (依靠) .C.逮至远鄙郊外之臣 (逮捕) .D.阖其自入而求之 (关闭) .

解析:C项中“逮”意为“等到,直到”。 答案:C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得贫?①不得富而.?

?②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义?③皆竞为.? ?④非为贤赐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①“而”表转折关系;②“而”表并列关系;③实行,动词;④因为,介词。 答案:C

7.下列有关选文内容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与建设,这样国家才能更好地发展。

B.其实,墨子在这里说的“贤良之士”就是指那些“国之善射御之士”,因此说墨子的人才观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C.在第四段里,墨子分别指出了富贵人、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出了君王“尚贤事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从而亮明了自己“尚贤”的观点。

D.墨子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运用了一连串的类比。如文章开头用善射御之士的故事作比,说明举贤的途径;第四段又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阐明了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即“尚贤事能”。

解析:B项中“贤良之士”并非“国之善射御之士”,而是指“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之士。

答案:B

8.翻译下面的句子。

(1)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样以后国家的善于射箭驾车的人才可能多起来。 (2)皇上用来驱使臣下的,只有尚贤事能这一件事。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亨,人异义。其人滋众,其所谓义者亦滋...

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朽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辨,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

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诛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

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

国君者,囯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以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选自《墨子·尚同上》,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B.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D.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解析:“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今若天”后不能断开,排除C。

答案:A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墨翟,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B.三公,是一种爵位。爵位是古代天子或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赏,相传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C.天子,昊天上帝之嫡长子,是平民对帝王的称谓。封建帝王为巩固自己的地位,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D.百姓,在文中指平民,但战国之前“百姓”也指贵族,如《诗经·天保》“群黎百姓”,郑玄注为:“百姓,官族姓也。”

解析:“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尚书·大传》《礼记》等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周礼》则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三公”是官职,不是爵位。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应用体验之旅 三、尚 贤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 ) A.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B.四鄙之萌人闻之 C.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 D.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 解析:A.“辟”通“避”;B.“萌”通“氓”;D.“尚”通“倘”。 答案: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也?夫尚贤者,政之本.A.? ?则是本失其所欲?.?远?今上举义不辟.?C. ?举公义,辟私怨?. ?远为无恃?我始以.B.? ?以德就列?.?之?有能则举.?D. ?禹举益于阴方之中?. 解析:A.根本;从根本上。B.认为;按照。C.通“避”,回避;通“避”,避免。D.均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