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炫曜黄泉:南昌西汉海昏侯墓
炫曜黄泉:说说南昌西汉海昏侯墓
叶青
近期,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国遗址的发掘引起全国关注。随着遗址发掘与保护工作的展开,这个封国于公元前63年、鲜见于文献记载的汉代侯国的神秘面纱正逐步揭开。
时间回溯到2011年3月,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墎墩山上一座古墓被盗。这一带正是文献记载的西汉海昏侯国封地。鉴于该墓保护难度较大,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1年4月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
考古人员以墎墩山古墓为中心,对海昏侯国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发现了以侯国都城遗址、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等为核心的一系列重要遗存。认为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
大规模的考古发掘从墎墩山古墓开始。2015年11月14日,海昏侯墓主椁室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发掘面积1万余平方米,出土各类珍贵文物1万多件(套)。根据墓园的规模、墓葬的规格、文物的等级以及在出土文物中发现的“大刘记印”【图1】和带有“刘贺”、“臣贺”、“昌邑”文字的漆器、青铜器和木牍等,基本确定墓主即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1
墓室木椁:逝者在黄泉世界的家园
墎墩山海昏侯墓园以主墓室为中心的祠堂、寝、墓园墙以及道路、排水系统等各类地面建筑基址,构成了我国迄今发现布局最完整、祭祀体系最完备的西汉列侯墓园,对复原西汉列侯埋葬制度、研究西汉园寝制度具有巨大价值。
海昏侯墓主墓室坐北朝南,为甲字形竖穴土坑木椁墓,总面积约400平方米。椁室设计严密、布局清晰,由主椁室、过道、回廊式藏椁和甬道构成,墓葬结构呈居室化。当然,这种居室化并不是把地上建筑照搬到地下,而是以简洁的空间区隔,对应着人间居住场所的关键功能,从而构成逝者在“另一世界”的家园。
回廊式藏椁将墓主家园按功能进行了清晰的分区【图2】。北藏椁自西向东分为衣笥库、钱库、粮库、乐器库、酒具库;西藏椁从北往南分为武库、文书档案库、娱乐用器库;东藏椁主要为厨具库(“食官”库);南藏椁被甬道分为东、西两个车马库,乐车库居中设在甬道上。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用品在藏椁中往往还被分装入不同的漆箱,漆箱外挂有木简(即“遣策”),记述箱内装的物件,这似乎是在对另一世界进行财物的移交,其用意显然在于确保逝者在黄泉世界中不受物资的困厄。
厚资多藏:“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的样本
汉代遵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丧葬观念,厚资多藏,器用如生人。海昏侯墓印证了汉代厚葬之风,也为我们认识那个时代
2
的生活风尚提供了重要依据。墓中收藏了包括造型各异的灯具、炉具、席镇等陈设器,形态多样的铜镜、漆奁等梳妆用具,典雅精美的玉佩饰,种类繁多、纹饰精美的漆木器等,不仅工艺精湛,还体现了独到的审美追求。
海昏侯墓中这些随葬器物首先是为了满足逝者在另一世界的物质与文化需要;同时,这些物品中也寄托着哀悼者的情感。因此,随葬器物的巨大数量,或许并不仅仅因为墓主生前的富有,更是出于深切哀思与缅怀的需要。墓中出土漆器中有“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的款识,显然是刘贺父亲老昌邑王时代的器物,以这样的“传家器物”随葬,就不仅仅是一般的仪式上的需要。
由于寄托着深深的情感,这些随葬的“生器”都是当时工艺的精品。以随葬灯具为例。海昏侯墓中出土了多种灯具,包括行灯、连枝灯、豆形灯、釭灯等,其中的一对雁鱼造型的釭灯最为引人注目【图3】。此雁鱼灯由雁首颈(连鱼)、雁体、灯盘、灯罩4部分套合而成,均可自由拆装。雁颈与雁体以子母口相接。灯盘一侧附柄,可控制灯盘转动。盘下有圈足,与雁背上的直壁圈沿以子母口套接。此灯造型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鸿雁体态宽肥,颈修长,两侧铸有羽翼,短尾,双足并立,掌有蹼。雁喙张开衔一鱼,鱼身短肥,下接灯罩盖。鱼身及雁颈、体腔均中空相通,以雁颈为导烟管,可将燃烧烟气导溶于雁腹部水中,以保持室内的清洁,并将膏脂溶入灯盘里以照明,其原理具有相当的科学性。灯罩设计为两片弧形板,可以转动开合调节亮度及方向。雁鱼灯仅供当时高级贵族使用,迄今为止,相同造型灯
3
具仅出土3件。
玉器在古代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丧葬礼仪中也是一种特殊的物品。汉代人们认为玉象征着长久和不朽,在高等级丧葬祭祀活动中广泛使用,并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海昏侯墓中出土玉器引人注目。在主棺柩前出土的韘形玉佩【图4】,极其精美,颇具代表性。该玉佩主体近椭圆形,上端出尖,下端圆弧,器身以阴线刻划卷云纹等,器身中间有圆孔,器身两侧分别是龙虎形镂雕出廓的附饰。在海昏侯墓主棺内及棺椁之间,还发现大量玉璧、疑似玉衣等礼玉和殓葬用玉,显示了墓主人极高的身份等级。
墓室中不仅葬入了大量的精美器物,还积贮了大量的黄金、钱币。 海昏侯墓是迄今汉墓考古发现金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已出土金器378枚,其中金饼285枚,马蹄金48枚,麟趾金25枚,金板20块。除此之外,墓室北部回廊中还集中出土了约200万枚重达10余吨的五铢钱。巨大的财富再一次印证了汉代厚葬之风。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金饼上有“?海昏侯臣贺?酎黄金?”的墨书,显示这批金饼应与当时西汉的酎金制度有关。汉代自文帝时期开始,王侯需按照封地大小和人口,在每年宗庙祭祀时献上黄金,是为酎金。《史记》中有所献黄金如果分量或成色不足,王削县,侯免国的记载。在马蹄金与麟趾金上,首次集中发现有“上”、“中”、“下”铸文,这为研究此类金器提供了新的视角。【图5】
礼乐宴飨——人世间生活的“镜像”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