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试卷合集)福建省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16套合集含答案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花生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9甲所示,错误之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重新调节好天平,娜娜称得花生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80g,然后将一部份花生油倒入量筒中,如图9乙所示;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得剩余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9丙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是 ____ cm,量筒中花生油的质量是____ g,花生油的密度是 __________ kg/m.
五、计算应用题(28题6分,29题10分,30题9分,共25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运算公式和主要步骤,答案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28.一个银制的小工艺品,质量为52.5g,把它完全放到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水面由40mL标记处升到45mL标记处。
求:
(1)该工艺品的体积V .
(2)通过计算说明该工艺品是否实心.(已知银的密度为10.5×10kg/m)
29.晒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5m,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中的稻谷
的质量为22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20kg,求: (1)桶的容积是多少? (2)稻谷的密度是多少?
(3)若用一辆最多能装载110kg的手推车把这堆稻谷从晒谷场搬运到谷仓,至少要运多少次?
30.甲、乙两同学比赛翻越一座小山坡,同时以A处为起点出发,登上坡顶B处,不休息,再达到另一侧的终点C处.已
知AB段路程等于BC段路程.其中甲上坡的速度为匀速4m/s,30s后抵达坡顶,马上下坡,下坡速度为匀速6m/s. (1)坡长SAB为多少米?
(2)甲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3)如果乙同学整个过程中,前一半时间的一半时间的速度为匀速6m/s,最后谁将赢得明)
速度为匀速4m/s,后比赛?(通过计算说
3
3
3
3
3
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32分,每小题2分) 题号 答案
二、填空题(15分,每空1分)
三、作图简答题(8分,每图2分,简答4分)
说明:图6 法线、反射光线、角度错1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24.答:(1)“夏天吃冰棒觉得凉快”,是利用了冰棒的熔化(1分)吸热(1分),所以觉得凉快;(2)“扇扇子感到凉快”,因为扇扇子,可以加快空气的流动速度使汗液蒸发加快(1分),蒸发时从身体吸热(1分),带走一部分热量,所以感到凉快.
四、实验探究题(22分,每空1分) 25.(1)使冰块受热均匀 慢(2)固液共存态 3 (3)不能 试管中的水温度达到100℃ 后与烧杯中水温相同,不能继续吸热
26.(1)8 同一水平高度(2)大 大 (3)与凸透镜大小相同的光斑(4)靠近(5)光屏上没有成清晰的像就进行了测量 27.(1)水平;零刻度线处;左;(2)在称量过程中
3
(3)60;54;0.9×10 调节平衡螺母;
五、综合应用题(21分,27题6分、28题8分、29题7分)
五、计算应用题(28题6分,29题9分,30题10分,共25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运算公式和主要步骤,答案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28.(1)45mL=45cm 40mL=40cm
工艺品的体积 V=V2-V1=45m-40cm =5 cm(2分) (2) 工艺品的质量m=52.5g 体积V= 5 cm 工艺品的密度ρ=m/V=52.5g/5cm =10.5 g/cm (2分)
=10.5×10kg/m (1分)
3
3
3
3
3
3
3
3
3
3
1 B 2 B 3 C 4 C 5 C 6 A 7 B 8 B 9 A 10 B 11 B 12 D 13 D 14 D 15 D 16 A 17.振动 响度 18.热胀冷缩 36.5 19.人步行每秒钟通过的路程约1.2m 750 静止
20. 1.64 4 不变 21.密度 变大 变小 22.变速直线 0.1
50 图7
。 ∵ρ=ρ银
∴工艺品是实心的。(1分)
29. 解:
(1) 桶的体积V=V水=m水/ρ水=20kg/1×10kg?m=2×10m (2分)
-23
3
-3
3
-3
-23
(2)稻谷的密度ρ=m/V=22kg/2×10m=1.1×10kg?m (3分) (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m总=/ρV=1.1×10kg?m×5m=5.5×10kg(2分) 所用手推车运送的次数n= m总/m0=5.5×10kg/110kg=50(车) (2分)
30.解:(1)由v=s/t得,坡长sAB=v甲上t甲上=4m/s×30s=120m (2分) (2)sBC=sAB=120m, 由v=s/t得,甲下坡所用时间: t甲下=全程路程: sAC=sAB+sBC=120m+120m=240m, (2分) 甲全程所用时间: t=t甲上+t甲下=30s+20s=50s, 甲全程速度: v甲=
=
=4.8m/s; (2分)
=
=20s,
3
3
-3
3
3
(3)设乙同学所用时间为t乙,则乙前一半时间通过路程:s前=v前t乙,后一半时间通过路程:s后=v后t乙, 可得:sAC=s前+s后=v前t乙+v后t乙=4×t乙 +6×t乙=240m, 解得:t乙=48s
可知,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乙所用时间短,故乙获胜. (4分)
答:(1)坡长sAB为120m; (2)甲同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4.8m/s; (3)如果乙同学整个过程中,前一半时间的速度为匀速2m/s,后一半时间的速度为匀速6m/s,最后乙赢得比赛.
(计算题其他解法合理即可)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质量和长度的估计,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正常成年人的鞋子的长度约为42cm B.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0.26m C.一枝普通铅笔的质量约为500g D.一个普遍鸡蛋的质量约为0.3kg
2.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 A.甲、乙两车都静止在原位置不动 B.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 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3.《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出自战国时期吕不韦所著的《吕氏春秋》.这则寓言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盗铃者是采用哪种途径来减弱铃声所产生的噪声传入他的耳朵( ) A.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 B.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噪声的接收处减弱 D.盗铃者采用“掩耳”的方法不能减弱噪声 4. 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B.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5.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
B.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6.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形“影”不离 D.湖光倒“影”
7.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下面描述折射的四幅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8.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