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微观经济学(总结)
(2)需求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收入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收入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需求减少。
具体来看
变动主体 Q D 价格P 变化 不变 其他因数 不变 变化 图形表现 同一条曲线上点的移动 整条曲线的位移 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 7.需求定理的特例
(1)吉芬物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向变动的特殊商品。P上升导致Q上升 英国人吉芬发现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土豆价格上升,但需求量却反而增加。 在当时被称为“吉芬难题”。
原因:土豆涨价引起爱尔兰靠工资生活的低收入者购买更多的土豆,而不是买得更少。
(2)炫耀性物品
由凡勃伦提出。炫耀性消费:如果完全用价格来衡量需求程度,在价格低时买得少,价格高时买得多。P下降导致Q下降 Eg:手饰中的黄金与钻石;茅台酒价格;
(3)表面上的“例外”
a)在价格大变动时由价格预期引起的高价多买,低价少买。“买涨不买落”。 b)在经济波动时,收入发生变化,价格高多买,价格低少买。如黑白电视价格下降买的人少。
c)价格高的同种商品需求可能大于价格低的商品,如名牌商品与同种的非名牌商品;这应作二种不同的商品来对待。 三、供给曲线
1.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供给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 “愿意--- 供给欲望” “能够--- 供给能力” 这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供给。 2.供给表
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用数字表格的形式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3.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
供给曲线:表示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供给定理:供给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P上升,Q上升 P下降,Q下降
4.影响供给的因素:厂商的目标;厂商对未来的预期;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的变动;政府的政策 *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生产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使供给量减少。
*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量。 5.供给函数
把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供给作为因变量,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即供给函数 。 即供给的数学表达式: S=f(a,b,c,d,n)
a,b,c,d,?n代表上述影响供给的因素。
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供给函数就可以表示为线性函数: Q s = --δ + γ(P) 6.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
其他因素不变,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引起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 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鸡蛋的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增加
(2)供给的变动
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变化(成本、技术变化),引起供给曲线的移动。 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区别:前者由价格变动引起后者由生产技术等变动引起。
成本上升,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供给减少。 成本下降,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供给增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