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4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 - 图文

2014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集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4:09:23

③黑壤培肥的主要方法: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肥、草肥、秸秤还田),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对沼泽的保护:

·沼泽分布: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

·沼泽功能:是蓄水池,又是水源地。a.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b.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的栖息地;c.沼泽植物又是一项重要资源。 ·破坏后的后果:引起气候变干,土壤盐分想表层集聚,盐渍化土地扩大,河流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 Ⅳ.南方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成因:

a.本区人地关系日趋紧张;b.乱砍滥伐森林;c.向大自然强取耕地和薪柴。在全国仅次于黄土高原。但本区水土流失带来的损失,比黄土高原有过之而无不及。成因为:

①这里人均土地少,每单位面积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比较大。 ②这里多为有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蚀去,石质裸露,恢复原来的面貌几乎是不可能的。 ③本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影响。

2、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Ⅰ.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因素:物质基础:地表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气候条件:气候异常干旱,多大风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年降雨量的变化,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气候因素并非决定性作用。

人为原因:人类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占90%,起决定性作用),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

·主要原因有:①过度樵柴;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等方面。更深层的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人们生活贫困。贫困迫使旱地居民无可选择地采取过度耕作、过度放牧、毁林和落后的灌溉方式等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形式,尽可能开发现有的极少资源。

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

荒漠化整治模式:首先,有明确的整治目标,求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其次,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a.调整土地利用结构;b.建立固沙、防护林体系,扩大林草面积;c.发展节水农业;d.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第三,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这是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如,建立早期预警系统(∵荒漠化有“前兆”)。

具体办法有: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②宁夏中卫沙坡头采用草方格沙障(防御流沙侵蚀包兰铁路,沙障的作用: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利于植物存活);③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封沙育草,选育梭梭、柠条、沙拐枣等进行人工补种);④继续建造\三北\防护林(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建立立体的综合防护林体系。 土地盐碱化成因:干旱时节,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会出现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的现象;人们灌溉方法或灌溉系统不合理,致使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土壤盐碱化形成盐碱地。 改造盐碱地的关键:使土壤脱盐。办法有:

①淡水灌溉,降低作物土壤根区含盐量; ② 抽取盐水、补充淡水;

③ 选择适当覆盖物,抑制水分蒸发返盐; ④ 营造防护林带。

3、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森林的作用及森林遭破坏后的生态环境问题

?东北森林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①采育失调:采伐大于更新,资源减少、材质下降;

②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风沙、旱涝等灾害频繁、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

③以皆伐为主等不合理采伐方式,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浪费,不利于森林的天然更新。

?森林保护的具体措施有:①坚持合理采伐;②积极营造人工林;③促进珍稀树种的更新;④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⑤加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和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

·森林工业分为两大部分:木材采运业和木材加工业(如纸浆、纸制品、人造板、林产化学品)。

·综合开发: [案例]——长白山地的吉林省安图县。

①挖掘森林工业发展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增加林产品的附加值(是东北林业基地发展的重点);

东北采伐基地及接近林区的工业中心:佳木斯、牡丹江、哈尔滨、伊春、吉林等。 ②进行采集(山参.木耳.蘑菇.山葡萄.橡子.榛子.蕨菜.药材)、养殖、栽培(梅花鹿.貂.熊.人参)等,增加林区人民收入的途径; ③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的果园业,发展温带水果。辽宁省东部和吉林省东南部的丘陵柞林地区,发展柞蚕生产等。

(注:热带雨林开发和保护等有关知识(见必修3教材))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的答题

思路:了解该环境问题的分布与危害,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治理措施

4、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区域能源资源开发条件:从区域的资源状况、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方面分析。

案例: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有利的地理条件:

①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大、质量好的煤炭资源。②良好的开采条件:本地区的

能源有较好的开采条件。③市场广阔:我国为能源消费大国;对能源需求量继续增加;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④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一方面,这里是我国东部地区乃至全国进一步发展的能源基础;另一方面,适中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进出西北、西南的重要通道,是国家逐步建设西移的前沿阵地。

?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环境的治理和保护(见必修3教材) ★区域自然资源优势资源开发(如山西能源开发等)分析思路:

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先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然后针对该区的优势条件, 针对性的开发, 在开发的过程中,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借鉴:鲁尔区、山西。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Ⅰ、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 ?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水系 :优点: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

缺点:①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②水量很不稳定。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

Ⅱ、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土地退化 2.植被破坏 3.环境污染 Ⅲ、流域的开发的核心:梯级开发

Ⅳ、田纳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水坝的作用

?防洪 :形成了统一有效的水库防洪调度系统;?航运 ;?发电 :水电、火电、核电;

?提高水质:如污染防治、水源涵养林保护和库区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旅游; ?土地利用: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草原面积;③有效控制水土流失;④对采矿区的土地生态进行恢复和治理。 5、区域农业发展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如: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平原区 农业发展方向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西部草原区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 品配套加工业 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和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重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强化人工草地建设,点 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发展草业经济,推动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退耕、退牧和围栏限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牧工程的顺利实施,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发展集约化草食性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畜牧业 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Ⅰ、城市化与工业化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Ⅱ、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提高的四大条件: 1.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③黑壤培肥的主要方法: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肥、草肥、秸秤还田),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 ?对沼泽的保护: ·沼泽分布: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 ·沼泽功能:是蓄水池,又是水源地。a.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b.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的栖息地;c.沼泽植物又是一项重要资源。 ·破坏后的后果:引起气候变干,土壤盐分想表层集聚,盐渍化土地扩大,河流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动植物资源减少。 Ⅳ.南方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成因: a.本区人地关系日趋紧张;b.乱砍滥伐森林;c.向大自然强取耕地和薪柴。在全国仅次于黄土高原。但本区水土流失带来的损失,比黄土高原有过之而无不及。成因为: ①这里人均土地少,每单位面积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地所造成的经济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