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体制改革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 20:25:33

力度上,指令性计划调节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直接约束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3、单一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由于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个人收人分配方式是单一的按劳分配,排斥其他分配方式的存在,在实践中形成了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机制,极大地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4、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于国家手中的国营企业制度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把全民所有制等同于国家所有制,又把?国有?等同于?国营?,从而建立了国营企业制度。国营企业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其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政企不分,行政干预,企业缺乏自主权。

5、缺乏物质利益的激励机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忽视生产经营单位与生产者个人的物质利益,主要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等方式来进行精神鼓励。在国家、集体、个人的物质利益关系上,偏重于强调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忽视个人利益。

(二)计划经济体制在实践中的消极后果

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缺乏生机与活力的僵化体制,在实践中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消极后果:

1、劳动者对资产的关切度低,资产使用效率低。

2、由于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单纯依靠计划手段调节,社会资源往往得不到有效配臵。

3、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制度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4、政企不分,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统得过死,使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从而失去了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5、封闭式管理,影响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也妨碍了国际最新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的引进和学习,难以缩短我国经济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的差距。

三、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为了消除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其核心内容就是将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我国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进行的改革,其基本目标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当代世界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尚处于发育阶段的市场经济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长期艰苦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这种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仅表现在我国因袭的历史负担比较沉重,而且表现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根本性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还表现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还会以新的形式顽强地表现出来,从而增大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

21

难度。

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不同,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变有其特殊的背景,这就是?两个转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里讲的?两个转型?,是指中国正在同时进行两种不同的转型或者说两种不同形式的变革:一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迈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二是由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集约的经济增长模式。而这两个转变的完成也就是中国由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迈向发达的现代国家的发展过程。这两个转型的交互作用构成了当今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变动的基本背景。许多问题只有臵于这个背景下,才有可能看得清楚。下一阶段中国的体制转换也只有放在这个背景中才能做出准确的历史定位。离开经济社会的发展孤立地谈论改革问题,就会把改革引人歧途。

(二)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新旧两种体制力量的对比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目前计划与市场各自控制的范围和力量来看,已经形成了?市场包围计划?和?市场取代计划?的有利态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面临的重大问题主要是: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问题,如债务负担问题,失业、再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加大问题、地区差距与收入差距的问题、腐败与权力资本化问题,?三农?问题等等。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阻力,但只要我们坚持改革的基本方向,不怕困难,勇于创新,预期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三)新阶段我国改革的新特点

以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标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人?攻坚阶段?。党的十五大、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这一阶段的目标与主要任务。同以前的改革相比,新的改革阶段呈现出若干新特点:

1、从改革的内容看,以前基本上是集中在经济领域,而新的阶段则是包括政治和文化等在内的整体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目前的改革,既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又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等,从而使我国的改革向配套化和纵深化发展。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要强调以微观体制(如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中观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宏观体制(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改革配套进行。改革的配套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明显加强。

2、从改革的层面看,以前的改革基本上突破了计划经济的?围墙?和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而当前的改革则是要深化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并完全取代计划经济体制。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当前既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又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并同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及现阶段改革的重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内容相当丰富的体系。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

22

框架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在这里,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依法保护合法收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3、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按照这一方向,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4、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要发展各类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土地市场、信息市场和产权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同时,要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运行。

5、完善以间接调控为特征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要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和健全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方式,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6、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

上述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二)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1、国有企业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国有企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深层次和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尚未解决,因而国有企业还不能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变化,产权不清、机制不活和效益低下。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国企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因此,在深化国企改革的同时,必须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与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为此,?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并?继续探索有效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和方式?。

2、健全市场体系。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既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又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但与

23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以及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目前我国的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很不健全。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我国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的有效配臵,也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和高效发展。为此,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市场,特别是要重点发展产权、资本、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并最终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3、深化分配体制改革。分配问题既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同时又关系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一方面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效率原则,彻底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体现分配中的利益差别;另一方面我国改革中又出现了收人分配差距过大、分配不公以及由此造成的贫富过度悬殊的问题。因此,我国当前要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不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1)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坚持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途径和方法;(3)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但同时又要防止收人的过分悬殊,坚决打击和取缔非法收人;(5)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人口比重,提高低收人者的收人水平。

4、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和风险经济,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必然出现社会分配的过分悬殊以及在社会中处于劣势(主要包括破产者、失业者、老弱病残幼等人群)的人群生活的相对贫困,而这些问题仅靠市场本身是无法解决的,必须通过国家力量进行调节和解决。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通过长期的实践和发展,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和行之有效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较晚,而且其内容和覆盖面较窄,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5、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经济和国际化经济。只有全面融入国际市场与国际经济,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但我国目前的开放层次仍然较低。因此,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充分利用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利时机,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市场经济合作与竞争,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6、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其中政治体制改革既是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又是市场化改革本身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因此,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就成为当前我国体制改革的又一个关键和重点。

2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力度上,指令性计划调节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直接约束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3、单一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由于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个人收人分配方式是单一的按劳分配,排斥其他分配方式的存在,在实践中形成了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机制,极大地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4、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于国家手中的国营企业制度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把全民所有制等同于国家所有制,又把?国有?等同于?国营?,从而建立了国营企业制度。国营企业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其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政企不分,行政干预,企业缺乏自主权。 5、缺乏物质利益的激励机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忽视生产经营单位与生产者个人的物质利益,主要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等方式来进行精神鼓励。在国家、集体、个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