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部竞聘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细节
内部竞聘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细节 - 经营管理 - 中金在线
竞聘上岗是企业为了引进更强有力的竞争机制,解决\人员能上不能下\的用人机制,改变过去由上级提名和任命制,而采取\赛马不相马\的方式来选拔人才,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实现企业内部人才的合理流动,使职得其才,才得其用,能岗匹配.很多年轻的优秀员工通过\竞聘上岗\走上了企业的领导岗位,这不仅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并且对增强企业的活力,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企业在实行\竞聘上岗\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往往忽视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细节,在竞聘中出现了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使得企业非常被动,甚至有些企业对采用竞聘方式选拔人才的做法也一度产生怀疑.例如有的企业一场竞聘下来,导致原来许多干得很好的管理人员纷纷落马,而竞聘上岗的管理人员却差强人意;有的企业竟然让一位毕业仅两个月的大学生竞聘上了营销总监,原因是该企业竞聘时只是把竞聘人员的演讲分数作为评价标准,把一场选拔重要管理人员的竞聘搞成了演讲比赛;更有一些企业竞聘过后,员工发现管理人员基本上仍是原班人马,个别新聘上岗人员也是某某领导的\亲信\使竞聘变成了\走过场、走形式\这样的竞聘结果不仅对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同时,也引起了员工的抱怨,一些有真才实干的人要么不再参加此类的竞聘工作,要么另谋高就.
竞聘上岗应遵循\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和\标准明确、程序规范、竞争公平\的要求,以避免人才选拔过程中因为不公正在员工心中造成不满情绪.要确保企业人才竞聘上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达到企业通过竞聘引入竞争机制、选拔优秀人才的目的,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细节.
竞聘前的岗位分析
许多企业认为反正是内部招聘,员工对企业的情况都很熟悉,做不做岗位分析、有没有岗位说明书关系不大;开展竞聘工作时,只要把参与竞聘的岗位统计一下,罗列出其岗位名称,再规定出竞聘人的最低学历要求就可以了.这样一来,跨部门报名的人往往只凭自己的经验和职位名称形成自己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尤其是在当前变革时代,新的岗位层出不穷,员工很难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些信息.如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组织发展主管,品牌经理等等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不一定为员工所熟知.如果在竞聘前不能向员工详细描述竞聘岗位的岗位信息及岗位要求,报名者就会因不了解真实情况而作出盲目的选择. 通过工作日志分析、问卷调研、关键人员访谈等方法进行岗位分析,并形成规范性的文件——以岗位说明书的形式向员工公开这些岗位信息,使报名者充分了解竞聘岗位的综合情况,并针对具体的岗位任职要求,选报与自己的素质能力、兴趣特长相吻合的职位,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竞聘的效率和效果.
为进一步明确竞聘时应考察候选人的哪些素质,应在做好工作分析的同时,构建相应的素质能力模型.素质能力模型是对员工核心素质能力进行不同层次的定义,以及相应层次的行为描述,确定其关键能力和完成特定工作所需求的熟练程度.传统的招聘、选拔大多重知识、技能方面,而素质模型则强调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其成就动机、合作能力、自信等特点的关联性更大.知识、技能比较容易测量,而态度、个性、内驱力等素质尽管很重要,但是难以把握,不易测量,因而常常被人忽视.
职级序列越高的岗位,对应要求任职人具备的素质能力等级也越高.这样,通过详尽的岗位说明及岗位胜任素质能力模型,一方面可将不符合条件的应聘者拒之门外,提高竞聘的效率,降低相关成本;一方面也为建立客观、明确的竞聘考核标准提供了依据.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