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
德育,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热切的道德信念和较高的道德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的教育过程。 (二)德育的意义
1.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德育工作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3.德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德育的任务
1.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观;2.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3.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二、德育目标和内容
(一)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二)德育目标
1.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1)青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2.德育目标一般包括:(1)思想品德规范方面,如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他人、遵守公民道德、独立思考等;(2)思想品德心理方面,如具有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自尊乐观、有自制力等;(3)思想道德能力方面,如有一定的思想品德认识能力、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能力,道德选择、判断的能力等。 (三)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7.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三、德育过程
(一)概念: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影响,使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法治思想以及道德等形式的社会意识、社会规范转化为自身品德的过程。其本质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德育内容;4.德育方法 (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具有多样性;3.德育过程是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各方面影响的过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提高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
四、德育原则
(一)概念: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
(二)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4.知行统一原则;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6.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7.依靠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的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五、德育方法与途径
(一)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情感陶冶法;4.自我教育法;5.道德体验法;6.实际锻炼法;7.角色扮演法
(二)途径:1.教学;2.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班主任工作;5.社会实践活动
(三)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1.德育目标;2.德育内容;3.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六、德育模式
(一)认知模式。代表人物:瑞士的皮亚杰。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 (二)体谅模式。代表人物:英国的彼得·麦克费尔。该模式把道德情感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坚持性善论,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并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三)社会模仿模式。代表人物:美国的班杜拉。该模式认为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体,人既能对刺激做出反应,也能主动地解释并作用于情境。
(四)价值澄清模式。代表人物:美国的拉斯、哈明、西蒙等人。这种模式着眼于价值观教育,试图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并通过评价过程促进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其目的是通过选择、赞扬和实践过程来增进赋予理智的价值选择。
七、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
(一)我国当前中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重智育、轻德育,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未得到落实;2.德育目标脱离实际且杂乱无序;3.德育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相脱离;4.知行分离,重视德育知识的灌输,轻视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5.形式化、简单化盛行,德育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德育改革趋势:1.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2.确立符合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德育方式,改进德育内容;4.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5.坚持德育过程中的知行统一。
考点强化:
单选:
1.现代德育建立的基础是 。
A.农业经济 B.现代信息社会C.现代工业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德育的内容及其简单 B.德育的方式是和劳动、生活相结合 C.德育是平等的 D.德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的70年代的英国,后来广泛流行于北美各国。代表人物为 。 A.彼得·麦克菲尔 B.路易·拉斯思 C.弗雷德·纽曼 D.科尔伯格 4.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对这句话的启示应是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