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氧族元素通性
氧族元素通性 王振山
氧族元素指周期系第ⅥA族元素,它包括氧(O)、硫(S)、硒(Se)、碲(Te)、钋(Po)五个元素。除O之外的S,Se,Te,Po又称硫族元素。其中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约占总质量的48.6%;硫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0.052%,居元素丰度第16位,但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
氧元素在地球上的丰度最高,达58%(以mol计),16O(993759%),17O(0.037%),
18
O(0.204%);14O,15O,19O为人工合成的同位素,t1/2为数十秒。
元素在地壳中的存在形式比较复杂,只有少数能以单质存在,例如,氧和硫在自然界大量以游离态单质状态存在,其余均为化合物。化合物主要有氧化物和硫化物两大类。地质学上称前者为亲石元素,后者为亲硫元素。硒、碲则有稀有元素,单质为准金属,通常以硒化物,碲化物存在硫化矿床中;钋则是典型金属元素,是一种放身性元素,存在于含铀和钍的矿床中。(S有四种同位素: 32, 33, 34, 35)
氧族元素通性
氧族元素(ⅥA族):O、S、Se、Te、Po,非金属、准金属、金属。
氧族元素的一些基本性质表
性质 氧 硫 硒 碲 价层电子构型 2s22p4 3s23p4 4s24p4 5s25p4 原子半径/pm 66 104 117 137 2-M离子半径/pm 140 184 198 221 熔点/℃ -218.6 112.8 221 450 沸点/℃ -183.0 444.6 685 1009 电负性χ 3.5 2.5 2.4 2.1 第一电离能I1/kJ·mol-1 1314 999.6 940.9 869.3 -2 主要氧化值 -2,+2,+4,+6 -2,+2,+4,+6 -2,+2,+4,+6 从表可以看出,氧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趋势与卤素相似。氧族元素的金属性、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熔点、沸点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大;电负性、电离能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减小。 氧族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均为ns2np4,有获得2个电子达到稀有气体稳定结构的趋势。当氧族元素原子和其他元素化合时,如果电负性相差很大,则可以有电子的转移。例如,氧可以和大多数金属元素形成二元离子化合物,硫、硒、碲只能和低价态的金属形成离子型的化合物。当氧族元素和高价态的金属或非金属化合时,所生成的化合物主要为共价化合物。 氧和硫的性质相似,都活泼。氧能与许多元素直接化合,生成氧化物,硫也能与氢、卤素及几乎所有的金属起作用,生成相应的卤化物和硫化物。不仅氧和硫的单质的化学性质相似,它们的对应化合物的性质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氧族 元素 存在O S 非金属 单质或矿物 2s22p4 3.44 -2,(-1) 3s23p4 2.58 ±2,4,6 Se 准金属 4s24p4 2.55 ±2,4,6 5s25p4 2.10 2,4,6 Te Po 放射性金属 6s26p4 2.0 2,6 共生于重金属硫化物中 价层电子构型电负性 氧化值 晶体 红硒 (分子晶体) 分子晶体 分子晶体 链状晶体 金属晶体 灰硒 (链状晶体) 1
一、氧族元素
1、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 ⑴、原子结构
元素 周期 电子层数 核电荷数 氧0 二 2 8 硫S 三 3 16 硒Se 四 4 34 碲Te 五 5 52 钋Po 六 6 84 原子结构示+8 2 6 +16 2 8 6 意图 相似性 递变性 +34 2 8 186 +52 2 8 1818 6 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6 核电荷数依次增加,电子层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原子结构三要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原子半径,有效核电荷数。 ⑵、元素的性质 ①、元素性质的递变
O S Se Te 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依次减弱,原子获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失去电子能力依次增强。 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金属性依次增强。 (氧和硫是典型的非金属,硒和碲是准金属,钋是典型的金属、为放射性元素。) ②、硫分族(硫、硒、碲)
O S Se Te 0.116 0.1432 原子半径/mm 0.074→(突然增大)0.102 得电子能力突然减弱, 得失电子能力 失电子能力突然增强。 -2,+4,+6 -2,+4,+6 -2,+4,+6 -2 主要化合价 价电子层结构 没有空的d轨都存在空的d轨道,与非金属性强的元素原子结及化合价 道 合时,参加成键可显正价态(+2、+4、+6)。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含义(孤立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能)。例如,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是指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 ③、氧族元素的非金属活泼性弱于卤素
氧族元素的原子获得两个电子形成简单阴离子X2-的倾向,比卤素原子形成X-氯(3.16),硫(2.58)。] 2、成键特征:
⑴、本族元素价电子层结构为:ns2np4nd0如SF6,均有获得2个电子的趋势,故常见氧化数为-2。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离子型的,含有O2-离子,而S,Se,Te形成的化合物离子性超过50%的为数则很少,因此在这些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多为共价化合物。
⑵、氧的成键特点: ①、O原子
a、离子键O2-如:Na2O(与电负性较小的元素),b、共价键(与其电负性相近的元素),c、O
2
的倾向要小得多。例如,S元素的非金属性[*氧元素的电负性(Pauling)=3.44,仅次于氟(3.98);
< *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O<F S<Cl 原子电负性大、半径小,生成双键(CO2),d、O原子可以与其它原子以三重键结合(CO,NO), e、可以作为配位原子形成配合物。f、O原子可以把两个自旋相反的单电子归并,空出一个2P轨道接受外来配位电子而成键;另外氧的孤电子对反馈到中心原子空的d轨道形成d-p反馈∏键(PO43-,SO42-) ②、O2分子
a、O22-,—O—O—过氧化物,Na2O2,K2O2) b、O2-(超氧化物,KO2)
c、O2+,生成二氧基阳离子化合物,2O2+F2+2AsF5=2O2+[AsF6]-,O2+Pt+3F2=O2+[PtF6]-ee 思考:O2+,O2,O2-,O22-的分子轨道表示式及键级③、O3分子 离子键O3-,KO3臭氧化钾。
⑶、单线态氧及性质:S=1:2S+1=3;S=0:S+1=1。S自旋量子数的合量
通常所说的单线态氧就是指1△g(1O2),单线态氧的生成可以通过光敏化法,微波放电法,化学方法。
敏化剂(基态)→敏化剂T1(激发态),敏化剂T1+3O2 能量传递敏化剂+1O2A(有机作用物) +1O2→AO2(产物)
在化学方法中最常用的是H2O2-ClO-法:H2O2+ClO-→1O2+H2O+Cl- 单线态氧在有机体的代谢中会不断的生成与猝灭,并且在多种生理及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作用。(好坏两方面)
⑷、与卤族元素相比:本族元素:价电子排布式ns2np4,比ⅦA元素相应的原子在p轨道上少一个电子。因此,本族元素的原子获得两个电子形成X2-的倾向较卤素原子形成X-的倾向小得多,因为氧族元素的原子结合第二个电子是需要吸收能量的(EA2为正值)。
本族除O之外,S,Se,Te形成化合物时,还可有+2,+4,+6等氧化数,氧则仅与F这种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有+2氧化数(OF2),其原因是O的电负性大,且价电子层为n=2,只能容纳8个电子,要将电子拆单成键,使氧化数高于+2,就需将电子激发到较高能层,这就需要过高的能量,而硫族元素则电负性相对较小,又有价层d轨道的利用,它们可以拆开成对电子而生成4个或6个价键。〔S→Te:+2,+4,+6。(S→Te正氧化态化合物稳定性逐渐增加)〕成键特点:①、O、S以-2价形式形成离子型化合物。②、同过渡元素,非金属元素化合成共价化合物。③、O有-2(H2O)、-1(H2O2)、+2(OF2) ⑷、形成共价单键的成键方式:
电子构型四面体,分子角型;+2氧化数,如SCl2、SF2、TeCl2、TeBr2。对共价型氧化物则为-2氧化数,如:H2O、Cl2O、H2S。
nd E np ns 基态 sp3 杂化态
孤对电子通常占据赤道平面上的一个位置;电子构型三角双锥,分子构型畸变的四面体,形成+4氧化数,如TeF4、TeCl4、TeBr4、TeI4、SeF4。
nd E np ns 激发态1
sp3d 杂化态1
3
电子构型八面体,分子构型亦为八面体,+6氧化数,如SF6。
nd E np ns sp3d2
与卤素含氧酸一样,在S,Se,Te的含氧酸及其盐中,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形成d-pπ配键,但其中碲酸H6TeO6则与碘酸类似,中心原子也取sp3d2杂化,为正八面体结构。 3、重要性质递变规律〔r,Ⅰ,Ⅹ:变化规律与ⅦA相同;电子亲合势:A12 A1(-)A2(+)〕 ⑴、原子共价半径,离子半径(-2,+6),单质的熔沸点从O-Te递增,非极性分子色散力随分子量递增(S,Se,Te为多原子分子)。
⑵、I1、EA1、EA2、χ(电负性)从O-Te递减,但O的EA1与F在卤素中类似,出现反常。 ⑶、S→Te:+2,+4,+6。(S→Te正氧化态化合物稳定性逐渐增加)
⑷、单质的键离解能书中指单键,O-O键反常地小,与其r特别小有关(因分子组成原子数不同,不作比较)。 ⑸、单质的氧化性:
φa /V:O2/H2O,1.23;S/H2S,0.14;Se/H2Se,-0.99;Te/H2Te,-0.69; φb /V:O2/OH-,0.401;S/S2-,-0.476;Se/Se2-,0.78;Te/Te2-,-0.92。
激发态2 杂化态2 可见从O2-Te呈降低趋势
⑹、从O2-Po,非金属性──金属性 4、与卤族元素通性的比较
⑴、同族从上──下,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类似。 ⑵、族间比较
同周期氧族元素与卤素相比,电子层数不变,但从左──右有效核电数Z*e增加,r减小,得电子趋势增大,因此同周期的氧族元素的I1,EA1均较卤族元素小,(单质)氧化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
从同族性质变化来看,虽然两族都是从上──下,非金属性减弱,但氧族的化性递变更明显:O2为典型非金属,而Po为金属。
⑶、在同族元素中,O与F具有类似性,即均是n=2,次外层(内层)只有2个电子,价层无d轨道,半径特别小,故与本族其它元素相比,出现一些异常,如EA1反常,氧化力特别强,等等。
⑷、氧与硫的相似性小,而与卤素在性质上有颇多相似,如形成的金属化合物大多为离子型化合物等。
⑸、本族所有元素都存在不止一种的同素异形体,而卤素则无此特点。 二、单质
⑴、氧与硫单质的结构
氧与硫单质熔沸点相差很大,这是由于氧原子半径小而引起成键方式不同的缘故。
氧和硫原子的价层都有2个单电子,都可形成2个键,所以它们单质有两种键合方式:一种是两个原子之间以双键相连而形成双原子的小分子;另一种是多个原子之间以单键相连形成多原子的“大分子”。氧单质是以小分子O2,硫单质是以“大分子”S8形式存在的,它们单质的分子结构分别为: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