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英语教学论文,情感教育
解,提高学生的英文素养和在实际语言交流中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③ 词汇教学中适当的加入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生动形象的适度介绍会激发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强烈欲望,促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若能围绕教学任务,向学生准确介绍相关的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等背景知识,开展教学活动,定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这种兴趣最终会转化为学习动力和求知欲,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④ 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词汇教学的同时让学生了解相关文化,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有效的掌握和正确运用词汇,也有利学生在英语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对词汇的准确掌握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英语语篇理解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等。
2.建议与对策
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学生从一开始学习英语单词, 就不能孤立地学, 即只机械记忆所学词汇相对的汉语字面意思, 势必费时低效, 事倍功半。学习英语一定要把词汇放在上下文背景和文化背景下去学习与使用, 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词语用法, 在交际时才能运用得自然而得体。我将主要从施教者和学生两方面为加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词汇教学当中运用,为提高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效率提出合理化建议。
2.1施教者方面
2.1.1树立背景文化知识教学与词汇教学相结合的观念
教师首先要树立外语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不可分割的观念, 不断丰富自己所教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 并帮助学生认识到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还应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紧跟语言发展变化的趋势, 掌握语言及词汇发展的最新动态。因为如果不了解词义的变化, 有时即使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交流
9
目的, 我们所用的语言也会显得有些古怪或知识已经陈旧。所以, 外语教师应对英语词汇进行动态研究, 尽可能地排除由文化差异引起的交际障碍。
2.1.2介绍汉语与英语某些词汇的不等值现象
某种事物为一个民族所有, 而反映这种事物的概念的词汇还不能在别的民族语言中找到相应的等值形式。这样, 便产生了词汇的不等值现象。词汇的不等值现象直接说明了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 例如: “ west wind” 在英国人心目中是和春天、温暖联系在一起的, 是正义与进步的象征, 而在中国古诗中“ 西风”常和秋风联系在一起, 是无情与邪恶的化身。“ cow boy ”与美国早期的西部开发有关, 关于他们的传说总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和传奇色彩, 而汉语中的“放牛娃、牧童”等根本不可能反映出这些文化内涵。汉英某些词汇不等值现象还反映在词义大小不等, 这种差异也反映了文化因素的不同。如英语中的“boa rd ” 不仅仅只表示汉语中的“板子” , 它还有“船舷”、“ 海岸”、“伙食”、“ 委员会”、“ 部门”、“ 舞台”等, 还可用来做动词。汉语的“ 打” 字其含义远远多于英语的“beat ”或“hit”, 仅(现代汉语词典》所列就有20 多个义项, 如“打架”、“打雷”、“ 打车票”、“ 打秋千”、“ 打官腔” 等都反映了汉语文化的特色。 2.1.3让学生了解当今的英美社会
不了解当今的英美社会, 学生就难以准确理解与其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看似简单但却富有文化内涵的一般词汇。如“ suburban inhabitants ” 不是“郊区居民”,而是指那些住在郊区的城市富翁。因为在工商贸易日益发展的西方,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 不少现代城市问题也接踵而来, 如下污染、交通拥挤以及噪音等等。在这种情况下, 有钱人就朝环境比城市要好得多, 污染也不严重的郊区迁徙定居, 于是就出现了。suburban inhabitants.类似这样与当今英美社会有关的词还有。Loneliness industry, Sunday father 等。“西方社会与文化” 、“ 当代英美概况” 之类的书籍可以帮助学生对当今英美社会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教师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 可以加深学生对当今英美社会某些方面的认识。例如文化差异较大的方面, 如家庭结构(家庭大小、家庭关系、结婚、离婚等)、社会制度(政党、选举、
10
西式民主等)
2.1.4有意识地介绍、讲解、总结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
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介绍、讲解、总结英语中一些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 并将它们与本民族文化进行比较, 就会使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异国文化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例如: 汉语中的“ 雨后春笋” , 在英语中却用“spring up like mushrooms”。这是因为英国因气候原因不出产竹子, bamboo 一词在英语中是外来语, 所以英国人无法用竹笋作比喻了。 2.1.5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 引导学生在阅读各类文章、报刊、杂志时留心积累英美社会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材料。通过大量的阅读, 学生对异国文化的理解会变得更加成熟, 更加全面。广泛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异国文化, 能帮助他们理解另一民族所崇尚的价值与信仰。对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 一些词的概念很难把握, 但通过阅读, 他们会遇到大量有关这些词的实例, 这样, 学生便逐渐了解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有选择地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对于学生深刻了解、吃透具有文化背景词汇的意义也有裨益。如让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 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 ) , 学生会了解shyloek (贪婪、狠毒的守财奴)原来是剧中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凶狠的报复者。
2.1.6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词汇学习活动, 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化交流环境。
教师在课外可以安排一些西方文化内容的英语讲座, 利用当今的网络平台结合本校的英语学习活动, 以语言词汇学习为起点, 融入不同的历史文化,营造特定的英语文化氛围, 促使学生利用各种交际平台亲身感受西方文化, 不断提高学生文化品位、文化气质和文 化涵养。
2.1.7进行话题式英语词汇教学。
信息输入我们的大脑后要对其进行归类、加工和处理, 当接收新的信息时, 自然把同类信息融合在一起。记忆就象往挂钩上挂东西, 有意义的东西会被归类挂在一起; 孤立的、死记硬背的东西不挂, 无
11
意义则无处可挂, 它只是暂时在脑子里绕圈子, 最后便不知去向。语言学家道格拉斯#布朗如是说。死记硬背单词是不明智之举, 当然对语言的运用首先要有其丰富的词汇, 但对孤立的单词进行记忆是很难保持长久的。所以,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留出十几分钟作为话题时间, 提前准备好一个关键词作为话题, 通过这个话题让学生快速思考和讨论与话题相关的词汇, 学生还可以借助词典获取与这个话题更多的相关词汇, 等学生讨论完毕后, 教师再作必要补充和总结。话题式英语词汇教学法能够有效巩固和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能够使学生通过词汇集群的形式掌握尽可能多的单词。 2.2学生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要努力加强自身对英语文化知识的了解与学习, 扩宽知识面。 不要以为文化知识对语言学习, 对提高考试成绩无多大关系, 就往往一带而过, 甚至干脆置之一旁。英语学习过程中不要只是背诵教材后的单词表, 到最后脑袋中装满了单词和短语, 却无法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 学到的仍然是“ 哑巴英语”。学生要重视对英语国家历史背景知识的学习。高中新教材学生用后面的注解中有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同学们要重视它们。 2.2.1注重中英文化差异比较
中学现行的新教材中, 有大最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各种文化方面的话题和相关词汇。在学习中, 学生要注意比较中英文化的差别。如, 中国的春节与圣诞节的比较, 颜色用法差异比较、动物窝意的差异比较、体态语的差别比较等等。进行中英文化差异比较,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真正领会到词的涵义, 学到特有的英语词汇文化知识, 并能正确运用所学到的词汇进行交际。同时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我们中国文化的理解。 2.2.2注重英语国家的文化学习
第一, 学习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知识。特定的历史背景会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中发现。如,“threat 一fatigue”(恐怖疲劳)一词就是9.11 ” 恐怖袭击催生的单词, “ cow boy, ’一词代表了美国西部人的一种文化。又如当学到“Christmas”一词时, 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这个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