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俄罗斯科技安全面临的威胁及其防范措施分析
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俄罗斯人意识到,俄罗斯经济的发展依靠出口原材料来支撑维持的时间不可能会太长,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新的思路,要走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之路。
俄罗斯比较大的创新促进项目是国家创新系统基础体系建设。在这个体系中,到2001年,俄罗斯国家科学中心已经建立,并且正在建立一系列联邦科学和高技术中心。相关的组织还有在60所高等学校建立了技术联营组织,18个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和16个地方财政支持的创新技术中心[19]。
1.出台创新政策法规。从1998年开始,俄罗斯出台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和法规。2002年3月20日颁布的《2010年前及未来俄罗斯联邦科技发展基本政策》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科技创新政策。该基本政策将信息通讯技术与电子、航天与 航空技术、新材料与化学工艺、新型运输技术、新型武器及军用和特种技术、制造技术与工艺、生命系统技术、生态与自然资源利用、节能技术等9大技术领域确定为科技优先发展方向。同时,还在该基础上确定了50多项国家级关键技术清单[20]。2006年的《俄罗斯联邦至2015年发展科技和创新战略》,是俄罗斯政府出台的指导俄罗斯科技和创新领域发展的最重要的纲领性政策文件之一,对俄罗斯今后近10年的科技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2.明确目标。俄罗斯政府创新活动的目标是: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竞争能力;保证创新产品进入国内和国际市场;取代国内市场上的进口产品;保证工业生产的稳定增长。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还详细规定了具体的任务,譬如:选择国家创新战略和优先发展的创新领域;指导联邦权力执行机构和其他政权机构解决创新发展、创新系统有效职能问题;集中优先发展的创新领域的组织措施和资源,保障国家创新政策实施的一致性;保存和发展技术生产潜力,用以支持现代技术水平和完成向高技术过渡;建立创新企业干部的培训和再培训系统;建立发达的标准和
认证系统;在适宜的经济领域采用创新工艺和生产科技产品;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和经济资源;加大对创新活动的投入等[21]。
3.强化三大创新战略。在开展创新活动的实践中,俄罗斯采取了三大创新战略:一是“接长”战略。旨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和工艺生产优势,在统一国家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生产潜力的基础上,稳步增加新的、有竞争力的产品;二是“借用”战略。旨在利用国内创新潜力的同时,开发工业发达国家的科技产品,进而根据整个创新周期(从制造到使用)独立地完成吸收、消化和应用过程;三是“转移”战略。利用现有国外科技和生产工艺潜力,通过购买最新、高效技术专利的方式开发新一代产品,然后在国际市场上销售[22]。 为推动科技创新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俄罗斯2006年通过了《俄联邦2015年前科学与创新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包括3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稳步提高研发投入;二是吸引年轻人才加入创新队伍;三是扩大创新产品的比重[23]。
(八)实施科教一体化战略
2001年9月,俄罗斯联邦政府签署了第660号政府令,批准实施《2002~2006年俄罗斯科学与高等教育一体化联邦专项纲要》,其基本方针是,确保科研单位与高校开展互助合作;使大批有才华的年轻人安心在科学、教育和创新活动领域工作;开展新型的科研与教学活动;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创新领域的信息技术,构建统一的信息网络;改善科技、教育和创新领域的物质技术条件。2002年,俄罗斯政府制定了《2010年前及未来俄罗斯联邦科学发展基本政策》,进一步提出了2010年前实行科学与教育一体化方面的重点,主要包括:建立并支持科学与教育一体化机构,包括大学之间的研究中心、科学教育生产中心,为达到培养科技和创新领域高素质人才的目的而集中力量和资源,开展国内合作和国际合作;发展现
代化信息通信技术和其他知识密集型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科技与教学工作中;在研究与教学工作中共同使用科研机构、高校和部门的科学实验与仪器设备基地。
(九)改革拨款方式,加大科技投入
在俄罗斯的科技体制改革中,科技拨款渠道和方式的改革力度最大。具体做法是与转轨的经济体制相协调,并考虑到国家财力的现实与可能,采取了紧缩战线、首先面向重大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并将应用研究逐步推向市场的方针。由于科技研发的多渠道竞争性资金支持体系的初步形成,打破了国家对科研的垄断,强化了科技与市场的联系,促进了科技项目的产业化。2001年俄罗斯的科技投入比2000年增加了22%,在此基础上,2002年科技拨款占了国家预算总支出的1.61%[24]。
普京指出:“依靠近年来已经增长了经济实力,我们已真正增加了国家对科学研究和干部培 训的投入。从2000年开始联邦预算中科学的支出增长了2. 5倍多,对教育支出增长多于3倍。”[25]为推动科技创新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俄罗斯2006年通过了《俄联邦2015年前科学与创新发展战略》。该战略规定,稳步提高研发投入,到2010年使研发投入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到2015年占到2.5%[26]。同时将大幅度提高预算外研发投入,到2010年,投入研发的预算外资金要占研发总投入的60%,2015年达到70%,届时研发总投资将达40535亿卢布[27]。
(十)大力兴建高科技园区
为了提高科技产品竞争力,将科研、生产和销售有机结合起来,俄罗斯积极借鉴国外经验,于2006年正式通过了建设高科技园区的计划。按此计划,未来几年,俄罗斯将在莫斯科州、新西伯利亚州、卡卢加州、秋明州、鞑靼斯坦共和国和圣
彼得堡市等多个地区建立高科技园区。高科技园区的研发工作将涉及纳米技术、核物理、新能源、生物技术和医学等领域,高科技园区投入正式运转后便不再享受政府财政拨款,实行自负盈亏[28]。
(十一)采取措施保持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
在2004年2月9日召开的俄罗斯总统科学与高技术委员会例会上,就如何保护科技界的人才问题,以莫斯科大学校长В.А.萨道夫尼奇为首的工作组在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保持科研单位 人才队伍的措施构想》,就解决俄罗斯科技界的人才问题提出了以下具体对策[29]:(1)要为科学、高新技术和职业教育制订明确的人才政策,确定其战略和战术任务,提高科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此应制订实施人才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并予以落实。(2)为保护、发展和有效地使用现有的人才队伍,需要完善所有的相关法律法规、改变投资机制并鼓励吸引预算外资金的投入。
推进基础科学领域的改革,其方向是提高预算保障水平和人员工资,优化基础研究预算拨款系统,设立《优先支持世界水平基础研究》专项计划,建立科学院系统的“创新纽带”。到2008年科学院系统工作人员的联邦预算工资将提高到年薪70万~75万卢布(2.35万~2.55万美元)的水平。届时平均月工资将不低于3万卢布(1 000多美元),而青年科学工作者的月工资将不低于1.5万~2万卢布(500~700美元)[30]。
2006年通过的《俄联邦2015年前科学与创新发展战略》规定,吸引年轻人才加入创新队伍,2016年前39岁以下的中青年科研人员要占到科研人员总数的36%[3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