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案:专题10人体的稳态和免疫_含解析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练案:专题10人体的稳态和免疫_含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2 23:56:11

[解析]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即免疫分子;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能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11.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B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解析] 由题意可知,选项A中呼吸频率加快是为了获取更多的O2;选项C中人体无论在O2充足还是在高原缺O2的条件下,细胞都以有氧呼吸为主;选项D中进入血液的乳酸,被缓冲物质(NaHCO3)转化为其他物质(CO2)。

12.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

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C.外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 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产生抗毒素,所以外毒素属于抗原,抗毒素属于抗体,抗原的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

13.(2015·江苏卷)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B ) A.Na浓度 C.K浓度

++

B.渗透压 D.O2浓度

[解析] 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相比,其K浓度高,Na浓度低,O2由于代谢利用浓度也

较低,A、C、D错误;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渗透压保持平衡,B正确。

14.(2015·天津理综卷)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解析] 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致病力下降,可作为抗原,A错误;第一次注射鸡霍乱病原菌时,使鸡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及记忆细胞,而不是产生抗性变异,B错误;第二次注射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地增殖与分化,产生更多的抗体,C正确;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也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只是产生的抗体太少,不足以清除体内的霍乱病原菌,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5.(山东省济宁市2017年高三一模)冬末春初,乍暖还寒,人体易患感冒。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产热量增多。某同学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时发现该激素水平低于正常值,但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水平高于正常值,据此推测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有___垂体或甲状腺__。

(2)感冒时会引起咳嗽反射,咳嗽反射过程中,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___单向的__(填单向的或者双向的);在一般情况下,人可以有意识的控制咳嗽反射,说明___低级中枢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整__。

(3)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若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入机体,___B细胞和记忆__细胞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相应病原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并不能预防所有的流感,原因是疫苗___具有特异性__。

[解析] (1)某同学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时发现该激素水平低于正常值,但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水平高于正常值,说明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消失,据此推测垂体或甲状腺可能发生病变。

(2)感冒时会引起咳嗽反射,咳嗽反射过程中,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在一般情况下,人可以有意识的控制咳嗽反射,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3)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一段时间内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染机体时,机体免疫系统接受甲型H1N1流感疫苗刺激后,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机体不易患病,若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入

机体,B细胞和记忆细胞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相应病原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并不能预防所有的流感,原因是疫苗具有特异性。

16.(2017年江苏省徐州市生物二模)航天员是探索宇宙奥秘的英雄,进驻太空后机体会产生多种失重效应:

(1)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于地面的环境,有利于航天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___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__。

(2)失重环境中航天员头部体液增多,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到___抑制__(填“促进”或“抑制”),出现体液转移反射性多尿现象。

(3)经专业训练的航天员可通过位于___小脑__的神经中枢调节,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减轻体位翻转症状。

(4)失重会引起T淋巴细胞减少,导致由它增殖分化产生的___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__减少;同时,由于淋巴因子的产生减少,导致浆细胞分泌的___抗体__也减少,人体免疫力下降。

[解析] (1)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失重环境中航天员头部体液增多,使机体的内环境渗透压下降,渗透压感受器知此变化后,下丘脑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3)维持平衡、协调运动是小脑的功能。(4)T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抗体由浆细胞产生。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解析]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即免疫分子;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能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11.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B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解析] 由题意可知,选项A中呼吸频率加快是为了获取更多的O2;选项C中人体无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