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一学校大量读书经验交流材料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有效阅读的一条准则,而学会批注式阅读就是“功笔墨读书”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批注式阅读能更及时的把学生阅读时产生的感悟、收获、灵感等记载下来,提高阅读效率。因此,语文老师每周利用语文活动课,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让学生把泛读和精读有效结合起来。
5、当面批改作文
阅读与写作是分不开的。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那么吸收与否,表达好坏,都通过写作表现出来。前面提到的读书笔记,是从量上面把二者统一起来,而作文的批改,则是从质上面作进一步要求。因此,我非常重视作文批改的质量和效果。为了达到我想要的目标,170班的大作文一般都实行当面批改。鉴于当面批改耗时费力,难度太大,在作文训练时,要求教师必须设计好相关训练题目,有的放矢。在进行当面批改时,当面指出不足之处,要求学生限时整改,直到达到预期目标为止。例如,学习《两弹元勋邓稼先》之后,我就训练学生学习本文的小标题式,来记叙时间跨度大,事件较为复杂的文章,完成后,当面批改,面对面辅导。当时,有的同学就这一篇文章修改最多的达到四次,直到真正掌握这种写法。
6、口袋文化。口袋装里着自己的文化,口袋里装着自己的梦想。170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每位学生的口袋里都有一个小本,这个小本记录着自己的梦想,记录着古典文学,古典文
5
学常识及英语单词等,学生会不由自主的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拿出小本,无意识的去看,去理解,去记忆。
7、设臵阅读背景音乐。在阅读时,配以经典的名家音乐,经典散文,长篇英语文章等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内在生命在这种环境下得到升华。
三、激发兴趣,拓展知识面,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 其实,学生的成绩问题就是阅读的问题。阅读,对于一个爱看书的孩子来说,是一种享受,而对于不爱看书,不爱学习的孩子来说,那可能是一种折磨,要怎样让每一个孩子都爱上阅读呢?我想,唯一的途径就是激发学生兴趣,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对于这一点,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的。
首先,精小设计每一堂课,让语文课不局限文本内容,最大限度吊起学生对某人、某事、某物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学《忆读书》,对冰心、李清照、岳飞等人物,千万不能简化成简单的文学常识的介绍,而是从他们的生平经历入手,引发学生对这个人物的好奇心,进而自己想办法去了解他们更多的相关信息,同时引导他们诵读,赏析文中出现的《声声慢》、《满江红》等古典诗词,这样,即掌握了文本内容,对激发了兴趣,还拓宽了视野。
其次,借助文本,尽可能让学生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如学完《回忆我的母亲》,我让学生回
6
家给自己的父母有感情的朗读“我应该感谢母亲,是她教会了我……”这部分内容,并仿写再把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对父母大专说出来;学《勇气》后,我让他们课本剧表演,体会文中法国妇女痛苦中的坚强;学《小巷深处》,我让他们辩论,体会文中主人公由虚荣到恍然醒悟的心路历程……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生活中的自我,让他们觉得课堂不枯燥,阅读不乏味。
第三,借助语文课堂,尽可能的拓展知识面,拉近阅读的距离,让每一个学生在潜移转化中,真正喜欢阅读,养成阅读习惯,如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利用“肝肠寸断”的典故引发学生对《世说新语》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诵读,赏析白朴的《天净沙〃春/夏/秋/冬》四首元曲,从而体味古人对不同季节的描写;如学《迢迢牵牛星》时则要求学生阅读、背诵杜牧的《秋夕》、秦观的《散桥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让学生知道中国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对不同时代的中国人的影响。
总之,语文课上,除了有书声朗朗、情意绵绵、议论纷纷而外,我要让学生有一种“我要阅读,我爱阅读”的迫切愿望,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
“好书伴君侧,居高声自远”大量读写活动,让学生在瀚墨飘香的教室阅读、思考,丰富思想;让学生在心灵沟通中对
7
话、感悟、品种生活;让学生在求索上跟上实践、发展,提升自己的智慧和涵养,积淀人文精神。我们努力着:让书香浸润孩子们的心灵;我们期待着: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习惯;我们企盼着,书香中洋溢出生命的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正如170班的班名,书香致远,愿孩子们在书的世界里丰厚成长。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