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视节目制作重点 - 图文
主要特点是清晰度提高到400线,信噪比、伴音质量都有所提高。常见机型如一体机EVV-9000P、录像机EVO-9800P。
上面介绍的这些录像机U-matic、β、VHS, S-VHS, 8 mm, Hi8,它们所采用的记录方式,都是对亮色信号利用同一磁头记录在同一条磁迹上,记录格式为模拟复合方式。 模拟复合方式记录的缺点是图像清晰度低,只有300线左右,同时会形成亮色串扰,使图像质量很难提高. 于是一种新的记录方式诞生了,它就是模拟分量记录方式。
(5)模拟分量录像机的发展。 松下公司1981年开发了M格式。索尼公司于1982年推出了另一种模拟分量录像机格式,称为Betacam格式。
这两种格式都是将亮度信号(Y)调频后记录在亮度磁迹上,将2个色差信号( R-Y和B-Y )记录在色度磁迹上,但对色差信号的处理方式各有不同。
1986年索尼公司推出Betacam SP,即 BVW系列,使图像的质量达到了1英寸广播级录像机的水平。主要机型有编辑录像机BVW-75,编辑放像机BVW-65P(带DT),一体型录像机BVV-5PS。1英寸机逐渐被淘汰。
索尼公司于1991年推出了Betacam SP新机型,这就是著名的PVW2000系列录像机。主要机型有编辑放像机PVW2600、PVW2650(带DT),编辑录像机PVW2800,一体型录像机PVV 3P。
索尼于1993年又发表了普及型的新机型,UVW系列。主要机型有UVW-1800,摄录一体机UVW 100BP。Betacam以优异的图像质量,种类齐全、配置完善,成为广播电视界的主流机型。
松下公司于1985年开发了另外一种模拟分量录像机,称为MⅡ格式,如编辑录像机Au-65 ,一体式录像机Au-410 。后来又推出改进型MⅡH,即高级系列MⅡ录像机。主要机型有Au-66H/65H/63H。
分量录像机以信噪比高、图像清晰、彩色鲜明等优点,使得它一直成为电视台的主流机型,直到现在仍在使用。
同时也存在缺点,它只有在采用分量接口时,才能发挥出优越性。
模拟记录方式下,磁带的传输及复制特性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人们又研制开发了一种新的记录方式——数字记录方式。
2.数字录像机从全比特记录到压缩比特记录
数字式录像机是将视、音频信号分别经模数转换变成数字信号后记录在磁带上。数字录像机不仅录放的图像质量高,而且质量不会因多带复制而变差,复制的代数允许几十代,是理想的磁带录像机。
(1)全比特记录录像机的发展。
1956年索尼展出了使用3/4英寸磁带,符合国际数字分量标准的D1格式录像机。 1988年索尼推出了使用3/4英寸磁带的D2格式复合数字录像机。 1991年松下推出了D3格式复合数字录像机,它使用1/2英寸磁带。
1993年松下推出了使用1/2英寸金属磁带的分量式D5格式数字录像机。 上述D1、D2、D3、D5数字录像机都是采用全比特记录。
图像质量好。
设备体积大、价格高。
(2)压缩比特记录录像机的发展。 最早采用数字压缩技术的是1992年8月由索尼公司发表的Digital- Betacam录像机。这种格式是迄今为止,数字压缩录像机中质量最好的。
Digital-S格式是日本JVC公司于1995年4月推出的广播专业级数字分量录像机。
DVCAM格式是索尼公司在1996年4月发表的,可兼容重放家用数字DV录像带,具有优越的性价比。 DVCPRO是1996年松下公司在DV格式基础上推出的,码率为25 Mb/s。1998年又推出了DVCPRO50,码率为50 Mb/s。
以上这几种数字压缩录像机都属于帧内压缩方式。优点是便于精确编辑,缺点是压缩效率不高。
索尼又研制出基于MPEG-2压缩方式的数字录像机,这就是Betacam SX。视频码率为18 Mb/s。
1994年4月由日本和世界55个厂家制订了“消费用数字录像机规格”,简称“DV格式”,并于1995年9月投放市场。
7.磁带录像机的分类
1.按质量高低进行分类
广播级录像机 业务级录像机 家用级录像机
2.按磁带宽度分类
主要有2英寸、1英寸、3/4英寸、1/2英寸、8mm和1/4英寸录像机。
放像机
录像机
编辑录像机
特技重放功能录像机
3.按功能分类
4.按信号处理方式来分类
色度直接记录方式色度降频记录方式2英寸四磁头C格式B格式U-maticBetamaxVHS/S-VHS8mm/Hi8模拟方式记录方式数字方式复合模拟方式分量模拟方式复合数字方式分量数字方式BetacamBetacamSPMⅡD2D3D1D5DWV MPEG IMX Digital BetacamBetacamSX DVCAM DVCPRO Digital-S DV 5.按记录信号的清晰度来分类
标准清晰度录像机 高清晰度录像机
8.磁头和磁带
磁记录是以磁性材料的剩磁特性为基础的。 当铁磁物质受到一定的外磁场作用时,便能产生相应数值的磁感应强度,当外磁场移去
后,还会保留一定的剩余磁感应强度,这种现象称为铁磁物质的剩磁特性。
1.磁头
磁头是由磁芯(铁芯)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的。磁芯采用软磁性材料制成。保留剩磁能力弱的材料称为软磁性材料 。
2.磁带
磁带是由黏合剂、带基、磁性层及背涂层等部分构成的。 磁性层的主要成分是磁粉,用硬磁性材料制成。保留剩磁能力强的材料称为硬磁性材料。
9.磁记录与重放原理
1.记录原理 2.重放原理
10.录像机的基本组成
磁带录像机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视频信号处理系统 音频信号处理系统 机械系统 控制系统 伺服系统。
1.视频信号处理系统
包括视频记录与重放电路、旋转变压器及视频录放磁头。 1)模拟记录方式 (1)模拟直接调频记录方式。
定义:全彩色电视信号作为一个整体(色度/亮度),进行放大、滤波、预加重和调频之后,通过磁头记录在磁带上。
记录在同一条视频磁迹上的信号既有亮度信号又有色度信号。
特点:录像系统的通频带要求较宽,机械系统和伺服系统的精度要求较高,构造复杂,体积较大,价格昂贵。
图像质量较高,广泛用于广播电视系统。 代表机型 :(1 英寸磁带)
C 格式广播用录像机(SONY\\AMPEX ) B 格式广播用录像机(BOSCH )
(2)模拟色度信号降频记录方式。
定义:将全彩色电视信号中的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分离,对亮度信号(Y)进行调频,而对色度信号进行降频,最后把两者混合起来送入视频磁头记录在一条磁迹上。
记录在同一条视频磁迹上的信号为已调频的亮度信号和降频的色度载波信号。
特点:录放系统的同频带不太宽,机械系统和伺服系统的精度要求不高,体积小,重量轻,价格适中。 图像质量好,广泛用于广播、业务、家用领域。 代表机型:U-matic系列录像机。 (3)模拟分量记录方式。 定义:把全电视信号中的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分别处理,亮度信号调频后由亮度信号磁头记录在亮度信号磁迹上;色度信号分解为两个色差信号,通过时间轴压缩变换,形成一个色度信号,再经调频后由色度信号磁头记录在色度磁迹上。
亮度和色度信号分别记录在不同磁迹上。
A.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分别处理和记录,消除了亮度与色度之间的互相干扰。 B.可采用较高的调制载波频率,图像质量高。 C.广泛用于广播级录像机中。 特点:
代表机型:Betacam、 Betacam SP、Panasonic M2 2)数字记录方式
数字记录方式就其记录分为非压缩格式和压缩格式两大类。 非压缩记录格式的录像机有D1、D2、D3、5等系列,它是以原有信号码率直接记录输入信号,保持了信号的原有水平,为无损记录。其中D1、D5为数字分量格式,D2、D3为数字复合格式。
采用压缩记录格式的数字录像机均采用分量处理方式,主要机型有索尼公司的Digital Betacam、Betacam SX、 MPEG IMX、DVCAM,松下公司的DVCPRO、DVCPRO 50和JVC公司的Digital-S等。
视频重放系统。重放是记录的逆过程,无论哪种记录方式所记录的磁带,在重放时都首先经过视频录放磁头将其转换成为电信号, 经处理最后输出符合要求的模拟彩色全电视信号 。 另一种是在非重放状态,输入的记录信号(视频和音频)经记录、重放电路后输出,称为电—电信号。
2.音频信号处理系统
录像机中有三种声音信号记录方式,即纵向录音、调频录音(AFM)及脉码调制(PCM)录音。
3.机械系统
机械系统由穿带机构、带盘机构、磁鼓组件、走带系统等主要部分构成。
控制系统通常由微机或几个单片机构成,主要作用是根据指令及机械系统的监测信息,
4.控制系统
对机械系统的执行元件和录放电路进行控制。
5.伺服系统
伺服系统的作用是控制磁鼓和主导轴的旋转速度与相位,使磁带运行时保持一定的张力。
11.磁带上的磁迹构成
录像机上至少有四道各自分开的磁迹。即视频磁迹、音频磁迹、控制磁迹。
1.视频磁迹
螺旋扫描方式,将视频磁头装在可高速旋转的磁鼓上,并与磁带形成一定的夹角,这样磁带以较低速度运行,仍然能获得磁头和磁带相对高的速度,满足记录高频信号的要求。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