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评估复习资料整理
健康评估
名解
1.主诉:为病人感受最主要、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即本次问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2.发热: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使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3.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度以上达数天或数月,24小时波动的范围不超过一度,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高热期。
4.弛张热:体温常在39度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度,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感染等。
5.牵涉痛:内脏痛常伴有牵涉痛,即内脏器官疾病引起疼痛的同时在体表某部位亦发生疼痛。是由于原发病灶痛觉冲动经过传入神经,使同一脊髓节段感觉神经兴奋,导致因其所支配的皮肤区域出现疼痛或痛觉过敏。 6.水肿: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7.脱水:指体液丢失致体液容量不足,从而引起细胞外液明显减少的现象。 8.皮肤黏膜出血:指由于机体止血或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全身或局部皮肤黏膜自发性或轻微损伤后出血。
9.咳嗽:是呼吸道受到刺激后引发的紧跟在短暂吸气后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 10.咳痰:痰是气管、支气管的分泌物或肺泡内的渗出液,借助咳嗽把呼吸道内过多分泌物排出体外的动作。
11.咯血: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口排出者,包括大量咯血、血痰或痰中带血。
12.发绀:亦称紫绀,是指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或血中含有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所致的皮肤黏膜青紫。
13.恶心:为一种特殊的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的感觉。
14.呕吐:胃强烈收缩迫使胃或部分小肠内容物经食管、口腔排出体外的现象。 15.呕血:指因上呼吸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导致上呼吸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的现象。
16.黑便:指上呼吸道出血时部分血液经肠道排出,因血红蛋白在肠道中与硫化物结合成硫化亚铁,色黑而称之。由于黑便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柏油,又称柏
- 1 -
1
健康评估
油便。
17.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和未消化的食物。 18.便秘:指排便次数减少,一般每次少于三次,排便困难,粪便干结。 19.黄疸:由于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20.隐性黄疸:当血清中大胆红素升高至17.1~34.2umol/L,临床不易察觉。 21.意识障碍:指人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障碍的一种精神状态,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昏迷。
22.嗜睡:为程度最轻的意识障碍,病人处于持续睡眠状态,可被唤醒,醒后能正确回答问题和做出各种反应,当刺激停止后很快又入睡。
23.谵妄:为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功能失调状态。表现为意识迷糊、定向力丧失、幻觉、错觉、躁动不安、言语杂乱等。
24.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大小不等,主要出现在面、颈、手背、上臂、前臂、前胸和肩部等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 25.肝掌:慢性肝病病人大小鱼际处皮肤常发红,加压后褪色。
26.落日现象:由于颅内压增高,压迫眼球,形成双目下视、巩膜外露的特殊表情,见于脑积水。
27.麻疹粘膜斑:在相当于第二磨牙的颊粘膜处出现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为麻疹早期的体征。
28.颈静脉怒张:坐位或半坐位时颈静脉明显充盈时称之。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或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29.胸骨角:又称Louis角,由胸骨柄和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出而成,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二肋软骨相连接,为前胸壁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
30.腹上角:为前胸下缘左右肋弓在胸骨下端会和形成的夹角,其后为肝脏左叶、胃及胰腺所在区域。
31.肋脊骨:为第十二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其前方为肾与上输尿管所在区域。 32.扁平胸:胸廓扁平,前后径短于左右横径的一半,见于瘦长体型者,亦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肿瘤晚期等。
33.桶状胸: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几乎相等,成圆筒状。肋骨斜度变小,肋间隙增宽饱满,腹上角增大。见于肺气肿病人,亦可见于老年人或矮胖体型者。
- 2 - 2
健康评估
34.三凹征: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时,气流进入肺内不畅,吸气时肺内负压增高,吸气时间延长,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35.潮式呼吸: 36.间断呼吸:
37.钟摆律:S1因心肌严重病变失去原有低钝特征而与S2相似,且多有心率增快,致收缩期与舒张期时限几乎相等,听诊有如钟摆的“di da\声、为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和重症心肌炎的重要体征。
38.蛙腹:当腹腔内大量积液,仰卧位时液体因重力作用下沉于腹腔两侧,致腹部外形宽而扁。
39.舟状腹:严重者前腹壁凹陷几乎贴近脊柱,肋弓、髂嵴和耻骨联合显露,全腹呈舟状。
40.振水音:护士一耳凑近病人上腹部或将听诊器放于此处,然后用稍弯曲的手指以冲击触诊连续迅速冲击病人上腹部,如听到胃内液体与气体相撞击的“咣啷”声。
41.板状腹:急性胃肠道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其特点为腹壁明显紧张,触诊硬如木板。
42.膜刺激征:腹痛伴腹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并存。
43.Murphy 阳征:在吸气过程中,有炎症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或因剧烈疼痛而中止吸气。
44.匙状甲:又称反甲,其特点为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变薄,表面粗糙带条纹。见于缺血性贫血、高原疾病等。
45.杵状甲:手指或足趾末端指节明显增宽增厚,呈杵状膨大,指甲从根部到末端呈弧形隆起,见于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46.浮髌现象:关节腔内积液时,触诊有浮动感。
47.OGTT:病人按规定禁食后,于清晨先采集空腹血糖标本,然后一次饮完200~300ml葡萄糖液,在服葡萄糖后0.5小时、一小时、两小时及三小时,采取静脉血标本各1ml和各时间的尿标本,分别测定血糖和尿糖。
48.期前收缩:也称为过早搏动,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是由于窦房
- 3 - 3
健康评估
结以下的某一个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在窦房结激动尚未抵达其位置之前,过早发生了激动。
49.文氏现象: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逐渐延长,R-R间距逐渐缩短,直至脱漏一次QRS波群,漏搏后传导组织得到一定恢复,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直至再次心搏脱落,如此周而复始的出现。
问答
一、发热的常见原因
答: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感染。
2、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包括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因素所致组织损伤。
- 4 -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