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发酵工艺学原理思考题参考答案

发酵工艺学原理思考题参考答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3:56:11

根据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对于一个化学反应,可以看成是一个平衡过程,则有下式: O生物热 = O可逆 = T?△S = △H - △G = -674-(-380) = - 294kcol/mol 式中:△H为反应的焓差,可以计算如下:

△H = △HG,C298 - △HCO2,C298 - △HH2O,C298

△HG,C298—葡萄糖的标准燃烧热,-674×4.18KJ/mol

△HCO2,C298,△HH2O,C298 分别表示CO2和H2O的标准燃烧热0. △G 为反应的焓差,即自由能,其值为 -10×38×4.18KJ/mol 则:

O生物热 = -294kcol/mol = - 294×4.18KJ/mol

这就意味着,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每氧化1mol的葡萄糖则可以产生: - 294×4.18KJ/mol,用于使发酵液的温度升高。 (2)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

Glucose经过MEP途径生成2分子的丙酮酸,在无氧的条件下完全氧化生成乙醇、CO2。 C6H12O6 + 2ADP + 2Pi = 2ATP + 2 C2H5OH+ 2CO2 + Q生物热

-10×2×4.18KJ/mol 同样,有下列方程:

Q生物热 = Q可逆 = T?△S = △H-△G =-674 - 2(-315 ) = - 20kcol/mol

式中:△H为反应的焓差,可以计算如下:

△H = △HG,C298 - △HCO2,C298 - △HH2O,C298 - △H C2H5OH,C298 △HG,C298—葡萄糖的标准燃烧热,-674×4.18KJ/mol △H C2H5OH,C298—乙醇的标准然热,-315×4.18KJ/mol

△HCO2,C298,△HH2O,C298 分别表示CO2和H2O的标准燃烧热,0 △G 为反应的焓差,即自由能,其值为 -10×2×4.18KJ/mol 则:

O生物热 = -20kcol/mol = - 20×4.18KJ/mol

这就意味着,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每氧化1mol的葡萄糖则可以产生: - 20×4.18KJ/mol,用于使发酵液的温度升高。

以上计算表明: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其生物热差别是很大的。这一计算结果本质上是由于在不同的代谢条件下,形成的代谢产物是不同的,其产能水平也是不同的,因此生物热也不相同。

3.pH值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1. pH值影响到了酶的活性,不同的酶有其最适合的pH值,当菌体中的酶系处于不适合的pH值环境时,必然影响到其代谢活动。

2.pH值影响了菌体细胞膜的带电状态,从而影响了细胞膜的渗透性,必然就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产物的排泄。

3.pH值影响Medium中的营养成份和中间性代谢产物的电离状态,从而影响了M对这些物质的正常利用。

4.pH值不同,其菌体代谢途径也会发生变化,代谢产物也不同。

5.pH对细胞形态的影响这实际上是pH值对细胞生长和代谢途径影响的外部(宏观)表现

5.说明发酵过程中泡沫的消长规律?

通常,在发酵初期,由于培养基中的大量的发泡物质的存在,使得泡沫较多,但这时的泡沫大,易破碎;随着菌体的大量的增殖,以及大量的发泡物质被消耗,发酵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泡沫很少;当菌体进入对数生长期后,由于菌体呼吸强度的增加,泡沫越来越多;当菌体进入产物合成期后,发酵液的泡沫仍然继续增加,这主要是由于菌体合成的产物增加了发酵液的粘度;发酵后期,由于大量的菌体的死亡以及死亡菌体细胞的菌体自溶,使得发酵液中的大分子蛋白质浓度增加,泡沫更为严重。

6.影响泡沫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1.与通风量、搅拌转速有关 通风量越大,泡沫越多;搅拌转速越大,泡沫越多。

2.培养基的成分 发泡物质:玉米浆、蛋白胨、花生粉、豆粕粉、黄豆粉、酵母粉、糖蜜等 泡沫的稳定物质:glucose,起泡性较差,但是它可以增加发酵液的粘度,稳定泡沫的存在。 3.与灭菌的操作有关 灭菌过程中,灭菌的强度越大,其发酵液中的泡沫越多 4.泡沫与菌体的生长代谢有关

7.选择化学消泡剂的原则是什么?化学消泡主要有什么缺点?

(0)对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无副作用,对人、动物无毒性。(产品人用,母液用于饲料的生产)(1)能够迅速的消泡,对泡沫的控制持久性好。(2)高温灭菌不变性,在高温灭菌的温度下,对设备无腐蚀,也不产生腐蚀性的物质。发酵过程中流加的消泡剂需要先灭菌后流加,培养基中先要加一部分。(3)对产品的后述操作不产生不利的影响。(4)不干扰发酵过程中的分析系统的正常工作,DO、PH等(5)对氧的传递不产生不利的影响。(6)来源丰富,价格低廉。(7)分散性还好,有利于泡沫的控制。 1.天然油脂类主要有:玉米油、豆油、棉籽油、花生油等

优点:价格便宜,来源较广泛,在中间加入后可以作为微生物的C原使用。

缺点:不能一次性的加入的过多,否则,各种油脂会被脂肪酸酶分解成各种脂肪酸,造成发酵液的PH值的下降。油脂易氧化,氧化了的油脂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可能带来抑制作用。 2.聚醚类: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聚氧乙烯氧丙烯甘油,又称为泡敌(GPE),其使用量在0.3-0.35%,消泡能力为天然油脂的10倍以上。聚氧丙烯(GP)也是一种消泡剂,其与环氧乙烷加成则生成聚氧乙烯氧丙烯(GPE)泡敌,前者,具有良好的抑跑能力,后者,具有良好的消泡能力。在实际生产中,可以考虑两者共同使用。

3.硅酮类:聚甲基硅氧烷及其衍生物。为无色液体,不溶于水,试验表明,适合于微碱性的细菌、放线菌的发酵,对于发酵液的pH值为5左右的霉菌类的发酵,其消泡能力很差。

8.高粘性物系发酵过程中,搅拌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a 对传热的影响 高粘度的物系发酵的发酵和其他发酵一样,发酵过程中有大量的热量产生,由于物料的高粘性使得热量的传递非常困难。

b 搅拌对气液混合的影响 不同的搅拌速率对于气液混合也会带来比较显著的影响。以黄源胶发酵为例,搅拌转速对黄原胶的发酵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随着发酵液中黄原胶浓度的增加将变得更为严重。

9.以谷氨酸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规律为例,说明为什么pH值的变化是反应过程中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的综合性指标?(书上没有,自己想)

搜索更多关于: 发酵工艺学原理思考题参考答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根据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对于一个化学反应,可以看成是一个平衡过程,则有下式: O生物热 = O可逆 = T?△S = △H - △G = -674-(-380) = - 294kcol/mol 式中:△H为反应的焓差,可以计算如下: △H = △HG,C298 - △HCO2,C298 - △HH2O,C298 △HG,C298—葡萄糖的标准燃烧热,-674×4.18KJ/mol △HCO2,C298,△HH2O,C298 分别表示CO2和H2O的标准燃烧热0. △G 为反应的焓差,即自由能,其值为 -10×38×4.18KJ/mol 则: O生物热 = -294kcol/mol = - 294×4.18KJ/mol 这就意味着,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每氧化1mol的葡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