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酵工艺学原理思考题参考答案
肟酸盐抗性突变株 LysHxr(4)苏氨酸氧肟酸盐抗性突变株 ThrHxr
使用黄色短杆菌进行赖氨酸的发酵,还可以选育具有双重标记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Met- + Thr-),其本质上和Hos- 是一样的,但双重标记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优点是:遗传性质稳定,恢复突变的几率少。
9.简述磷酸盐在抗生素发酵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磷酸盐对抗生素发酵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主要表现在:
(1)高浓度的磷酸盐对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具有抑制和阻遏作用
①抑制或阻遏抗生素合成途经中的某些关键酶。已有许多研究证明:当磷酸盐的浓度≧10mmol/L时,菌体内与抗生素合成有关的酶的活性将受到抑制。 ②高浓度的磷酸盐可以改变菌体的代谢途径。
高浓度的磷酸盐改变MEP,HMP,不利于HMP的进行,当然也不利于以HMP途经中的中间产为前提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
(2)磷酸盐浓度低时,菌体生长速度缓慢,生长量(菌体浓度)也不够,不利于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10.说明微生物细胞内NH+4参与分解与合成代谢的途径。
在抗生物的发酵过程中,培养基中如果存在容易被利用的无机氨态氮,例如:(NH4)2SO4、NH4CL等,或其他可以被迅速利用的氮源,则对抗生素的合成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4+
NH可以强烈的刺激菌体的生长,进而影响了菌体从生长型到产物积累性的转变,影响了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发酵中期当微生物群体进入产物合成期时,如果向发酵液中流加氮源,则可以造成 发酵逆转 ,使微生物群体返回到生长期而停止产物的合成
11.写出谷氨酸发酵的最理想途径,说明CO2固定化反应的重要性。 Glucose EMP 丙酮酸 + 丙酮酸
CO2 CO2 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 羧化酶)
乙酰辅酶A + C4二羧酸
苹果酸
(苹果酸激酶)
柠檬酸(DCA循环封闭)
谷氨酸
体系不存在CO2固定反应:
3/2 C6H12O6 + NH4+ == C5H9O4 + 4 CO2 产率:147 /(180*3/2) == 54.4% 体系存在CO2固定反应:
C6H12O6 + NH4+ == C5H9O4 + CO2 产率:147 / 180 == 81.7%
可见,在GA的生物合成过程中,CO2固定反应对于产率的提高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12.谷氨酸产生菌之所以能够合成、积累并分泌大量的GA,其菌种内在的原因有哪些?
1.α—KGA脱氢酶酶活性微弱或丧失 这是菌体生成并积累α—KGA的关键,从上图可以看出,α—KGA是菌体进行TCA循环的中间性产物,很快在α—KGA脱氢酶的作用下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酸辅酶A,在正常的微生物体内他的浓度很低,也就是说,由α—KGA进行还原氨基化生成GA的可能性很少。只有当体内α—KGA脱氢酶活性很低时,TCA循环才能够停止,α—KGA才得以积累。
2.GA产生菌体内的NADPH的在氧化能力欠缺或丧失(1)如上图所示,NADPH是α—KGA还原氨基化生成GA必须物质,而且该还原氨基化所需要的NADPH是与柠檬酸氧化脱羧相偶联 的。(2)由于NADPH的在氧化能力欠缺或丧失,使得体内的NADPH有一定的积累,NADPH对于抑制α—KGA的脱羧氧化有一定的意义。
3.产生菌体内必须有乙醛酸循环(DCA)的关键酶——异柠檬酸裂解酶。该酶是一种调节酶,或称为别构酶,其活性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进行调节,通过该酶酶活性的调节来实现DCA循环的封闭,DCA 循环的封闭是实现GA 发酵的首要条件。
4+
4.菌体有强烈的L—谷氨酸脱氢酶活性α—KGA + NH +NADPH == GA + NADP L—谷氨酸脱氢酶,实质上GA产生菌体内该酶的酶活性都很强,该反应的关键是与异柠檬酸脱羧氧化相偶联
13.谷氨酸产生菌之所以能够在10%以上的葡萄糖培养基上,生产大量的GA,除了上述谷氨酸产生菌的内在本质外,其需要的外在条件有什么?
1.供氧浓度 过量:NADPH的再氧化能力会加强,使α—KGA的还原氨基化受到影响,不利于GA 的生成。 供氧不足:积累大量的乳酸,使发酵液的pH值下降,不利于GA的产生,同时,一部分葡萄糖转成了乳酸,影响了糖酸转化率,降低了产物的提出率。
4+
2. NH浓度(1)影响到发酵液的pH值(2)与产物的形成有关:过低,不利于α—KGA的还原氨基化 过高,产生固安酰胺 NH4+的供给方式:(1)液氨 (2)流加尿素 3.磷酸盐过量:(1)促进EMP途径,打破EMP与TCA之间的平衡,积累丙酮酸,产生乳酸等 (2)产生并积累Val。Val①可以抑制葡萄糖 丙酮酸,使GA的生物合成受到阻止②消耗了丙酮酸,降低了糖酸转化率③发酵液中的Val存在,严重的影响GA 的结晶、提出。
14.谷氨酸发酵过程中,生物素(VH)作用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1.生物素对糖代谢的影响
①生物素对于糖酵解有促进作用,对丙酮酸的有氧氧化——乙酰辅酶A的生成 也有促进作用,但两者的促进作用不一样,对前者大一些,这样培养基中如果有较丰富的VH,就会打破糖酵解与丙酮酸氧化之间的平衡,导致丙酮酸的积累,丙酮酸积累则可能导致乳酸的形成,乳酸声称,则使得碳源利用率降低,而且带来的是发酵液的pH值下降。 ②可以通过控制生物素的浓度,以实现对于乙醛酸循环的封闭。 2.生物素对氮代谢的影响
当VH缺乏时,异柠檬酸裂解酶的活性减弱,那么相反,当VH丰富时,异柠檬酸裂解酶的活性必然加强,则DCA 循环正常进行,DCA循环的进行,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中间性产物”,另一方面,菌体的能和水平得到提高。前者是菌体增殖的物质基础,后者则是菌体增殖的能量的保证。这样的结果是,有利于菌体的增殖和生长,则GA的生物合成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停止,这在生产上,就是通常我们说的“只长菌,不产酸”的现象。
以上分析说明,GA发酵过程中,前期,菌体的增殖期,一定的量的生物素是菌体增殖所必需的;而在产物合成期,则要限制生物素的浓度,以保证产物的正常合成。
3. 生物素对菌体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细胞膜通透性的调节对于GA 发酵时非常重要的,正如前述,当菌体进入产物合成期时,开始有GA的产生,这是如果能够大量的把产物及时的排泄到细胞膜外,可以解除GA对L—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从而使现由Glucose到GA的高效率转化
生物素对细胞膜合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磷脂中的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来实现的,当限制了菌体脂肪酸的合成时,细胞就会形成一个细胞膜不完整的菌体。其中,将乙酰辅酶A羧化生成丙二酰辅酶A的酶是乙酰辅酶A羧化酶,该酶的辅酶是VH,VH在此反应过程中起到传递CO2的作用。当培养基中VH的浓度较低时,细胞膜的合成就会受影响。
15.生物素(VH)如何封闭乙醛酸循环的?
DCA循环的关键酶是异柠檬酸裂解酶,研究表明,该酶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① 为醋酸诱导②受琥珀酸的阻遏,其活性受琥珀酸的抑制 这样,当VH缺乏时:(1)丙酮酸的有氧氧化就会减弱(由于VH对TCA循环的促进作用),则:乙酰辅酶A的生成量就会少,醋酸浓度降低,它的诱导作用降低;(2)VH对TCA循环的促进作用的降低,使得其中间产物琥珀酸的氧化速度降低,其浓度得到积累,这样它的阻遏和抑制作用加强;两者综合的作用使得,异柠檬酸裂解酶的活性丧失,DCA循环得到封闭。
16.微生物群体当实现从生长型到产物积累性的转变后,从外观上通常会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本质是由什么引起的?
庆大霉素的发酵(放线菌)在菌体的增殖期,菌丝体细长,而进入庆大霉素的合成期,菌丝体变得粗短;地衣芽孢杆菌由原来生长期的粗短型转变成细长。这与同样是细菌发酵的谷氨酸发酵不同,后者当菌体从生长型转变成产物积累型后,其形态由细长变为粗短。
外观:菌体停止生长但形态发生变化,变大OD值变大。 本质:某些营养成分成为限制性因子
17.从能荷的角度解释柠檬酸发酵过程中,“只长菌,不产酸”的原因。
菌体要大量合成柠檬酸,从葡萄糖经过EMP到柠檬酸整个代谢途径需要畅通,在这个过程中,有一步反应:丙酮酸氧化脱羧,每分子丙酮酸可产生一分子的NADH,在有氧的条件下,每分子的NADH经过呼吸链彻底氧化成H2O,并氧化磷酸化产生3分子的ATP,造成了微生物体内能荷的增加,能荷增加则抑制PFK等关键酶的酶活性,使得从葡萄糖到柠檬酸的代谢停止。如果NADH(还原型)不能够快速的被氧化转变成NAD(氧化型),则整个反应就会因为缺乏作为推动力的氧化型的NAD而停止,仍然不能够合成柠檬酸。而实际上,柠檬酸产生菌可以在有氧的条件下大量生成柠檬酸,即NADH即被氧化了,又没有产生ATP。该菌体内存在一条侧系呼吸链,NAD(P)H经过该呼吸链,可以正常的传递H+,将其氧化为H2O,但是并没有氧化磷酸化生成ATP,该侧系呼吸链中的酶系强烈需氧,如果在柠檬酸的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溶氧浓度在很低的水平维持一段时间,或者在这期间中断供氧一段时间(20分钟,根据处理情况如:紧急保压等)则这一侧系呼吸链不可逆的失活,其结果是菌体不再产酸,而是产生了大量的菌体,因为,标准呼吸链的存在使得菌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ATP,用于菌体自身的生长上,这种现象,在生产上通常称之为:只长菌不产酸 。
第五章
1.基本概念 发酵热:发酵过程中,由于菌体对培养基利用而发生的生物反应及搅拌时产生的摩擦等等,
都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同时罐壁的散热、水分的蒸发等也带走了一部分热量,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称为发酵热Q发酵热 = Q生物热 + Q搅拌热 + Q蒸发热 + Q辐谢热
生物热: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培养基中的营养性物质:糖、蛋白质、脂肪等被氧化,
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一部分用于合成高能物质(ATP\\GTP)等,这些高能物质用于菌体自身的生长、繁殖上;剩余的另一部分,则以热的形式散发出来,其表现在外观上,就是使培养基的温度升高,这一部分热量称之为生物热
发酵动力学类型: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与碳源消耗及产物合成之间不同的动力学关系,分为生长偶联型、部分生长偶联型和非生长偶联型发酵
生长相关型发酵:产物生成速率与细胞生长速率有紧密联系,合成的产物通常是分解代谢的直接产物
混合生长相关型发酵:生长与产物生成相关(如乳酸、柠檬酸、谷氨酸等的发酵)。
非生长相关型发酵:在生长和产物无关联的发酵模式中,细胞生长时,无产物,但细胞停止生长后,则有大量产物积累,产物的形成速率只与细胞积累量有关。
微生物的比生长速率:以单位细胞浓度为基准的细胞生长速率。μ=r/c r:细胞生长
绝对速率 c:细胞浓度
搅拌轴功率:搅拌器输入搅拌流体的功率,即用以克服流体阻力所需用的功率。
氧传递动力学方程:dc/dt = kLa×(c* - c) 也可以写成以(P*-P)为推动力的氧传递方程
式:dc/dt = kLa×(P*-P)
式中:dc/dt——溶氧速率,mol/m3.h kLa——体积溶氧系数,1/h c*——与气相中氧的分压呈平衡的液相中的氧的浓度,也就是一定体系下的液相中的最大的溶氧浓度,mol/ m3 c——液相中氧的实际浓度,mol/ m3
氧传递的双膜理论:○1溶氧过程存在一个界面,这个界面的厚度可以忽略不计。在这个
界面上,气相中氧的分压与溶于液相中氧的浓度呈平衡关系,既Pi与Ci呈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Ci= K *Pi ②传质过程是一个稳定的过程,各点氧的浓度不是时间的函数。 ○3气膜、液膜都以层流状态存在。
泡沫:定义:泡沫是指气体分散在少量液体中的一种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分散相是气体 连
续相是液体。
化学消泡:向发酵液中流加一定量的消泡剂,利用消泡剂的特殊性质消除掉泡沫的方法 机械消泡:一种物理消泡方法,靠机械强烈震动,压力的变化促使气泡破裂或借机械力将
排出气体中的液体加以分离回收。
2.计算酵母菌在厌氧条件下代谢葡萄糖的发酵热?计算在好氧条件下的发酵热?两者比较说明什么?
(1)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生物热
在有氧的的条件下Glucose经过MEP途经生成丙酮酸,丙酮酸进TCA循环被氧化成CO2和H2O,并有38分子的ATP生成,总反应式如下:
C6H12O6 + 38ADP + 38Pi = 38ATP + 6H2O + 6CO2 + Q生物热
-10×38×4.18KJ/mol
这一部分的能量用于菌体生长代谢,即△G= -10×38×4.18KJ/mol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