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案例
1、 掘进X区要认真吸取本次事故教训,对事故进行深层次剖析,找出自身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管辖范围内进行全面自查自纠,消除现场隐患,坚决杜绝类似事故发生。
2、 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争强员工的自保互保意识,对安全不放心人员进行全面彻底的排查帮教,消除现场低标准作业和违章蛮干现像,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3、 严格落实“三高、三严、三移”机制,进一步细化量化安全工作重点,明确现场安全责任。 11、大隆矿“1981.11.27”跑车事故
1981年11月27日白班,维修队毛××小组四人在N1 7—1 S2 段30°回风上山平巷处,翻修棚子出货。出货前他们将四台空车推进南二段回风上山上部车场叉口里边。组长毛××安排魏××在回风上山下部车场负责警戒。毛××便和其他两人到回风上山装货,装完准备往山下放车,因回风上山信号不全(只在绞车附近有点机、点铃,下部车场没有点机、点铃)。往山下放车时只能用灯语联系。毛××在上部车场往下部车场用灯光联系,见下部车场传来信号,就通知JD-11.4绞车工付××开车,当重车下放约13米左右时,突然断绳跑车,重车在下部车场掉道后,撞倒两架木棚后翻倒的同时,将担任下部车场警戒的魏××压在重车下,抢救出来后送往医院。但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
1、30°上山设置JD-11.4 绞车,绞车安设不合理,超载拉放车。 2、回风巷道绞车不经常使用,也不经常检查,状态不好,设施不全。
3、组长毛××、绞车工付××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在绞车状态不好,设施不全的情况下作业。
防范措施:
1、绞车安设要合理,严禁绞车超载拉放车。
2、绞车安全设施要齐全,加强绞车检查,使绞车保证良好状态。 3、加强对职工安全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 12、大兴矿“1995.8.9”运输事故
1995年8月9日白班,维修一队于××、国×两个班共9个人按照队的安排,将南五701回风道五台岩车推至-450总排风道。当时分工情况是:于××、国×、刘××、赵××、申××五人负责701回风道至-450总排风道与706回风道交叉点外18米的推车任务,其它四人与队长赵×、技术员刘×接他们推来的重车,负责推往-450总排风道。在推到第四台重车时,由于交叉点道尖处铁道宽达670mm,导致重车左前轮掉道。在距掉道车1.2米处有一架旧棚,棚腿高1.3米,棚腿底部距轨道0.8米,棚腿上部距矿车沿0.2米。在处理掉道时,于××、国×、刘××三人在车前负责往回推车,申××、赵××二人在车后面负责往回拽车。由于前两次推车用力不足,掉道车没有复轨,再次往回推拽车时,五人同时用力,掉道车复轨后快速向后滑动0.9米,将正在矿车右角与棚腿之间拽车而来不及躲闪的申××腹部挤在矿车右角,背部顶在身后的棚腿上,造成申××腹内受伤,送医院后诊断为肝脏破裂,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原因:
1、申××冒名顶替他人(李××),未经安全培训上岗,自主保安能力极差,违章作业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班长于××、国×安全意识淡薄,对工作不负责任,马虎大意,其他现场人员忽视安全,只顾推车,没有及时提醒在危险处拽车的申××,是事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3、队长赵×、技术员刘×对现场不安全隐患既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又不在现场指挥作业,也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4、该处铁棚严重变形,没有及时修复,给事故发生留下了隐患,也是发生事故的一个原因。
防范措施:
1、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使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真正懂法,按法律程序办事,杜绝冒名顶替上岗作业现象的发生。
2、加强全矿在岗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自主保安能力,减少和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行为。
3、发动全矿各级干部和全体职工,开展反“三违”、查隐患活动,真正做到“三不生产”。
4、进一步加强井下巷修和轨道维修工作,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安全生产的需要。
13、小青矿“1996.1.13”运输事故
1996年1月13日三班,维修区一队沈××班,安排在W1W705工作面回风顺槽分两组拉底修棚子,因该作业地点分两段作业,里侧用手推车向采面运货,外侧用本矿自制的侧卸式矿车运货。矿制侧卸式矿车规格为:长2.15m,宽1.05m,高1.05m。接班后,班长沈××安排何××、王××、武××、蔡××四人将车从外边切三角点处推到工作面准备装货。当车推至作业地点约8m处时,有三架棚梁弯曲较严重,矿车推不过去,何××等四人将车停下来,清理一下道心上的浮货,将轨道落下来,使车顺利通过。四人清罢浮货并将货装车
后,准备继续向前推车,这时,轨道有点上坡,且不平,加之车尾带着绞车绳,很难推动,于是,武××将绞车绳摘开,何××在左侧用右肩驱车,王××在右侧用左肩驱车,车推出约3m远,后轮掉道,车尾偏向左侧,将何××头挤在帮上,王××发现后连忙喊叫,何××已躺在车跟前,口吐鲜血,当时何××脉波还在跳动,现场人员迅速将其抬到WI大巷人车站时,经保健站大夫检查已经死亡。
事故原因:
1、作业环境差,巷道断面小(中宽为2.15m,高度为1.55m),而且底鼓造成轨道不平。
2、在作业环境较差的情况下,推车方式不妥,推车人将头部探向车帮外侧,安全意识淡薄,自主保安能力不强。
3、跟班队干部、当班班长、组长及作业人员没有意识到人力推车会造成事故,对何××采取的错误的推车方式无人纠正。
防范措施:
1、对全矿井下轨道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不合格的立即调整、处理、达到标准化要求,确保安全运行。
2、对巷道高度过低的区段进行拉底,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3、认真组织职工学习有关规程,重新贯彻推车安全施工措施,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4、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自主保安能力,做到“三不伤害”。 14、大隆矿“1997.8.9”运输事故
1997年8月9日19时40分,生产准备队在E2 401回顺用55KW绞车通过回风下山往四层车场放四台夹板车,其中3台车装挡煤板,一台装采煤机电机和减速机。当四辆大件车放到四层车场双排道时,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