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体写作论
文体写作论
文学文体写作
第一节 诗 歌
? 一、诗歌的界说 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集中,重在抒情,包含丰富的想象与情感,讲究节奏和韵律的文学式样。 ? 诗歌的广义、狭义范畴。 二、诗歌的特点 1、浓郁的抒情性。
? 2、高度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 ? 3、丰富的想象。
? 4、精美而具有韵律的语言。 抒情性是诗歌的本质特征 浓郁的抒情性
(1)具有真情实感,来自生活,出自肺腑。 (2)抒发健康、高尚的情感。
(3)诗人通过“自我”表现的情感内容,应该是个人的、独特的,同时又具有普遍意义。(别林斯基“伟大的诗人谈着他自己,谈着他的我的时候,也就是谈着大家,谈着全人类。”) ? 诗歌的抒情方式有两大类:直抒胸臆、以物传情。 ? 高度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
(1)诗歌一般不对事件作详细的铺叙、交代,而将笔力集中到感情的抒发上。
(2)诗歌对形象的刻画往往采用写意的手法。 ? 丰富的想象。
(1)诗歌情感的抒发 需要借助于形象, 他对事物的描写是写意性的,通过意象的创造构筑形象体系和艺术世界。
(2)意象是为了传达诗人心中的情感和体验而在外部世界找到的对应物。不是纯客观的描摹,而是诗人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
(3)创造意象的两种类型:以心写物、缘心造物
以心写物:直接作用于作者的感官印象,是对生活场景的诗意刻画。
缘心造物:其意象不是来自生活场景,而是诗人主观臆造的。 ? 精美而具有韵律的语言
(1)诗歌语言的音乐美,主要表现为节奏和押韵。 (2)节奏主要体现在“平仄”和“顿”。
(3)押韵一般押脚韵。偶韵、随韵、交韵、抱韵、排韵 (4)选韵
三、诗歌的分类及特点
1、依据诗歌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
抒情诗:以作者口吻抒发主观情绪、情感的诗体。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和事件过程,即使出现了少数人物形象、事件形象也是作者寄予强烈主观感情的形象片断。基本体式有山水诗、咏物诗、爱情诗等。如戴望舒《雨巷》
叙事诗:与抒情诗相比,有较完整的事件情节,但它的情节跳跃性大,人物性格单一,叙述语言比较概括并充满激情。基本体式有史诗、诗剧、一般叙事诗等
哲理诗:重在哲理的揭示,通过形象的比拟开掘生活的道理与规律。如顾城《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依据诗歌的语言:
旧诗:以古汉语为基础写成的诗歌。 新诗:以现代汉语为基础写成的诗歌。 3、依据诗歌的语言格式:
格律诗:篇有定句、具有定字,讲究对仗、平仄、押韵。 自由诗:诗歌语言形式不受格律限制的较为自由的诗体。 4、散文诗:介于散文和诗之间的一种新兴诗体。
5、民歌:劳动人民口头创造的诗歌。包括山歌、渔歌、童谣、信天游、秧歌等。
四、诗歌的创作
? 诗歌写作“灵感——寻象——寻言”的三阶段。诗歌灵感出现后,应迅速准确地将灵感体验到的内容及时意象化;灵感体验意象化后,应及时准确地将意象化为诗语和诗句。
1.激发灵感,展开想象 新颖、独特的构思增加诗歌的美质。
2.选择视角,生成意象
遇到灵感、展开想象之后,并非能成就好诗。这里还有一个视角选择问题。也就是说,作者总要选择一个独特的切入点,寻找到合适的意象,以结构全诗,进而产生一种意境美。 寻找独特的角度 诗的抒情 彭邦桢
善于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直接抒发容易流于抽象、空泛。即事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比喻象征等将情感形象化。 诗歌也可以用来发议论
一些抽象的概念运用想象使之形象化 ? 3.运用技法,锤炼语言 ? 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也。 比,比方于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通感:将各种感觉沟通和转移的一种艺术手法。 诗歌动词的使用 五、意象的组合方式
? 意象的组合:用一个接一个的意象按一定的美学原则组合起来,形成一幅幅跳跃的画面,使它们产生对比、衬托、联想、暗示等作用,让读者去揣磨和领悟诗意。
? 现代诗歌注重用变形的、多指的意象抒写生活的感受。
1、 平行式组合 在诗人情感的统摄下,按照时间、空间顺序
的并列组合。
2、递进式组合:采用顺序推进的方式,或时间上,或情感上层层推进。如:
3、重叠式组合:两个意象重叠起来产生了新的意象。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而且也富有暗示性和表现力。即意象派所说的“意象迭加”。
4、 辐射式组合:由一个主导意象射出一系列意象。
5、 向心式组合:多个意象围绕主导意象向内凝聚成意象整体。 6、 复现式组合:同一主导意象不断重复出现。雨巷
7、对比式组合:把语义上、感情上相互矛盾对立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富有情感张力。
六、诗歌意境的创构 1. 有我之境 2. 无我之境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为我,何者为物。”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王国维《人间词话》) 意境生成的三种方式 ? 意随境生
意随境生,即触境生情,由境及意、自外而内的意境生成
境从意出 境从意出,即先有情,再寻找适合感情负载的物,将主观情志投射于客观外物,使物着主观色彩,境因意而出。
? 意境相生 物境与人意相感相通,人体物情,物通人意,物我相得,意境自双向交流而生成 ? 七、诗歌的欣赏
? 1、欣赏诗歌要从诗歌的特点出发;
? 2、通过文字、意象和有关背景材料,运用想象、联想,进入诗作的情感世界;
? 3、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二节 散 文
? 识记:散文的含义;散文的类别。 ? 了解:散文含义的发展演变。 ? 领会:散文的特征。 ? 应用:散文的写作。 一、散文界说
(一)在古代,散文指与韵文相对而言的,不押韵,句式不整齐的文章。如《论语》、《孟子》、《劝学》等。 (二)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散文:包括随笔、小品、游记、书信体文章等。
狭义散文:以记叙、描写、抒情为主,写法自由,个性鲜明,文情并茂,篇幅短小的文章。 二、散文的特征
? 1.题材广泛,以小见大 。 ? 2.真实自然,不拘一格 。 ? 3.篇中有我,个性突出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