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农业信息化技术路线图
在推进农村通信的进程中,电信业因地制宜,重点推出了农村综合信息网、农讯通、农医保、“富农热线”等特色业务,并建设了一批农村信息化示范点。 2.科技优势
广东省农业科技贡献率由“八五”期末的45%上升到“十五”期末的51%,农业科技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广东农业科研机构有近100家,涉及农业领域的各个方面。农业类高等院校有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涉农高等院校有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等,以及一批地级市农业学校等涉农中等职业学校。农业科研平台建设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已经建有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资源圃。一批显示广东优势和特色的农业研究团队迅速成长,带动了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和聚集。 3.经济优势
2007年,全省实现农业总产值2821.19亿元(在全国排第6位),比2002年增长5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24.04元,比2002年增长43.8%。广东省经济实力雄厚,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劣势分析
1.基层信息化水平低
基层缺少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软硬件设备,信息网络体系不健全;信息服务中介组织不完善,基层缺少能够主动、科学地进行信息管理的人员;信息来源渠道少,信息时效性差;更为重要的是缺乏大型实用数据库,数据库数量不少,但质量不高,实用性差。 2.农业信息专业人才缺乏
广东省农业科技人才总量偏少,最为缺乏的是乡镇一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如果按全省1657个乡镇、每镇平均4个技术推广服务站、每站配备3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计算,全省共需农业技术推广人员19884人,目前缺口达12813人。而既有农科专业背景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短缺是制约广东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信息化及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不同层次的信息人才,然而目前广东的总体情况是,不仅信息人才的总量相对较少,而且层次分布也不平衡,特别是高层次的信息技术人才比较缺乏。另外,由于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集中于中心城区,故对于较边远的贫困地区而言,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吸引人才问题则更突出。
3.农业信息服务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
实际上,农业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农业信息化服务的对象不仅是政府和农民,还有每天离不开农产品的广大市民,以及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服务的涉农企业和部门。但是,目前农业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农业市场风险巨大,这使得这些信息利用的主体无法完全投入到农业这个大市场,由此导致的主要问题就是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短缺。 (三)机遇分析
1.各级政府积极出台政策,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
表3-3 SWOT分析矩阵
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 优势(S) 劣势(W) 1.网络基础设施优势 2.科技优势 3.经济优势 4.区位优势 1.基层信息化水平低 2.农业信息专业人才缺乏 3.农业信息服务市场不完善 4.产业规模偏小 机会(O) 1.各级政府重视 2.数字广东的推进 3.信息需求日益提高 4.区域合作扩展 5.国家惠农政策强化 6.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步伐 加快 SO战略:发挥优势、利用机会 1.抓住有利政策环境,充分发挥 WO战略:利用机会、克服劣势 1.强化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的信息 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优势,进一步扩 化技术培训,提高基层科技人员的信 大农业信息服务覆盖面 2.利用政府推进“数字广东”工 息化服务能力 2.整合“直通车”工程、山区信 程,做好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使农 息化工程等网络资源,为农业农村经 业信息化融人社会经济发展轨道 3.提供形式多样的信息产品,满 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撑 3.促进各类信息咨询、服务机构 足政府、企业、农户不同层面的信息 走向市场化,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需求 威胁(T) 1.信息意识薄弱 2.信息交流不对称 3.管理体制没理顺 4.知识产权保护薄弱 5.投入不足,限制“进村人户” 6.信息共享程度低 ST战略:利用优势,抵御威胁 1.加强基层科技推广力度,改造 和提升传统产业 2.建立信息化示范镇、示范村 3.加大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解 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WT战略:减小劣势,回避威胁 1.学习国内外成功经验,促进涉 农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 2.扩大宣传,提高农民的信息意 识和市场意识 3.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典 型示范、重点突破的原则,有步骤、 7.替代技术的发展 4.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共享 机制 有计划地推动农村信息化 4.引导农业财政资金向农业信息 化倾斜扶持 三、市场需求要素分析 (一)市场需求要素问卷调查
在现场确定市场需求要素之前,技术路线图秘书组采用德尔菲法对市场需求要素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对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到5个市场需求要素供专家在研讨会上进行头脑风暴法讨论。5个市场需求要素分别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村科技教育;提高村镇管理水平。
(二)市场需求要素讨论
在研讨会上,由秘书组人员将经过调查问卷整理出来的市场需求要素列在小题板上,由主持人引导各位专家在规定时间内阐述自己的观点,全部专家发言完毕后,由秘书组根据专家的统一意见对市场需求要素进行修改,并现场提请专家对达成共识后的市场需求要素进行重要性排序。
(三)分析结果
经专家头脑风暴法讨论,并由秘书组凝练,得出以下7个市场需求要素: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缩小“数字鸿沟”;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科技教育;提高村镇管理水平;提高政府决策与管理水平。并运用重要性排序技术方法,对市场需求要素进行排序,各要素排序见表3-4。 表3-4 市场需求要素排序
排序 市场需求要素 重要值 1 2 3 4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促进农业农村经济 促进农村科技教育 2.63 2.38 2.36 2.26 5 6 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缩小“数字鸿沟” 提高政府决策与管理水平 2.18 1.74 7 提高村镇管理水平 1.50 第四节 产业目标分析
一、产业目标要素
在确定广东省农业信息化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根据资料文献分析及工作组内部研讨,设计了产业目标要素(表4-1),包括5大类,21个产业目标要素。同时对其进行了问卷调查。 表4-1 产业目标要素
应用领域 目标要素 1.制定主要农作物信息采集标准与规范 2.制定主要养殖动物信息采集标准与规范 3.制定加工与流通环节信息标准与规范 数据采集 4.实现农业信息数据采集自动化、智能化 5.实现数据接口标准化、提高共享程度 6.实现数据采集过程无缝集成,克服信息孤岛 7.建立农业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农业信息资源 8.建立农民远程教育平台,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信息资源建设 9.建立科研公共平台,提高广东省农业科研管理水平 10.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交流与推广信息平台,促进广东省与国内外农业科技交流 11.农业专题数据库、种质资源数据库建设与共享 12.开发建立广东省土、肥、水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和专家系统 13.开发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专家管理系统 14.开发建立农业生产能力分析决策支持系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