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少即是多” - 图文
十字架,而原来前景的十字架上基督受难变成金色的光芒挂在十字架上。显然弗里德里希有意识将基督信仰的表现退隐到自然表象的后边。
当我们承认密斯的建筑和弗里德里希的绘画有着同一性时,就会在密斯设计的巴塞罗纳德国馆中有意外的收获。密斯用许多花纹非常明显的大理石来组合墙壁的表层,这些大理石墙面显示着上下左右对称构,成向十字为心的花纹模样,然而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花纹有着明确的暗示,既隐藏的十字架。这再次印证了先前所说的,密斯意在创造一个可以巡礼的环境,这也是密斯建筑崇高性的一个侧面。 ―祈‖之回归
1968年密斯的女儿曾问他最希望建造而没有实现的建筑是什么时,密斯回答说:―教堂‖。同年82岁的密斯完成了在他的祖国德国一生最后的作品―柏林新国家美术馆(‖1962-1968)。我曾在《黑色的沉默–密斯·凡德罗的新国家美术馆》一文中专门描述过这件正方形的赞歌,正方形作为一种模数,是密斯建筑设计的基础。密斯为了托起主体建筑,建造了一个一个长105米、宽110米的方形平台,而美术馆乌黑沉重的大平屋顶尺寸为64.8米见方。也就是说,建筑本身是在一块大的正方形上,重叠着另一块纯净的正方形,这正是俄罗斯构成主义巨匠马列维奇(Malevich)的绝对主义绘画―黑色的正方形‖(1914-15)所创造的偶像原型。 密斯的名声,从1929年设计巴塞罗纳国际博览会德国馆开始,走过40年的人生,为他的祖国设计的新国家美术馆,标志着人生最后乃至最高的到达。和巴塞罗纳的德国馆相比,晚年的设计已经是在单纯的造型中寻找到归宿,他为新国家美术馆设计的是一个几乎不需要进行任何切割的巨大正方形。
密斯同样崇尚绝对主义绘画的崇高性,并试图建造了一座绝对主义的殿堂,这座新国家美术馆,与马列维奇那件―黑色的正方形‖作品在精神上有着认同关系。只不过密斯是把灰色的正方形地面当作画布,如果我们的视角是从空中垂直看这座建筑,就是一个黑色的正方形,最好的说明是这座建筑的施工图纸上再清楚不过地展示了正方形和边缘的关系。然而真正的震撼不是来自从俯视的角度,而是当你走进这个美术馆,只有八根柱子悬挑起来的巨大黑色正方形屋顶,盖在所有人的头顶上,形成巨大的压迫感。 密斯代表作品——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National Gallery Berlin, Germany 1968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平面图
新国家美术馆平面构造图
马列维奇/黑色的正方形/1914-1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