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理综生物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练习(一)理综
生物 答案
1.B
【解析】缺氧时,酵母菌在细胞质基质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并释放少量能量,产生少量ATP,A错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且核糖体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正确;浆细胞合成与分泌抗体与内质网、高尔基体等膜结构有关,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C错误;胰岛B细胞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因此不能进行胰岛素基因的复制,D错误。 2.C
【解析】镁是构成叶绿素的原料之一,因此用缺镁培养液培养的植物叶片来提取分离光合色素,滤纸上两条叶绿素的色素带会变细,A错误;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应该先盖上盖玻片,再摇匀酵母菌样液后在血细胞计数板上滴加样液,让其自行渗入,B错误;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这样才能大致确定促进生根和抑制生根的浓度范围,而在正式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C正确;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将病毒外壳与大肠杆菌分开,离心的目的是将病毒颗粒与大肠杆菌分层, D错误。 3.D
【解析】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的,A错误;吞噬细胞对疫苗进行摄取、处理和呈递,B错误;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一种抗体不可能抑制上述三类致病菌,C错误;接种疫苗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增强免疫能力,D正确。 4.A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因为变异是不定向的,A正确;共同进化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只要发生了改变,则生物一定发生了进化,B错误;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可遗传变异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 5.B
【解析】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雌性的染色体组成为ZW,可以产生Z、W两种等比例的卵细胞。根据题干信息分析,①卵细胞形成时没有经过减数分裂,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形成的后代(ZW)与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相同,则后代全部为雌性;②卵细胞(Z或W)与来自相同卵母细胞的一个极体(Z或W)受精,产生的后代为ZZ:ZW:WW=1:4:1,其中WW不能成活,则后代雌:
雄=4:1;③卵细胞染色体加倍,后代ZZ:WW=1:1,其中WW不能成活,则后代全雄性,故选B。 6.D
【解析】据图分析,甲的捕食和竞争消耗的能量最少,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最多,说明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A正确;生物体同化的能量是一定的,若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则用于种群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B正确;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增加其被捕食的比例,即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C正确;种群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D错误。
7. 取一个大培养皿,加入适量特定浓度的生理盐水,将新鲜离体的枪乌贼巨大轴突的神经纤维标本浸泡在生理盐水中;在神经纤维某一端的适宜位置上正确连接电刺激设备,然后将多个相同的示波器等距离正确连接在神经纤维上;在电刺激设备上用适宜强度的电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使之产生一个动作电位;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电位测量装置的膜电位波形变化,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并比较最大幅
度值(或最大峰电位值)
【解析】试题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总是一样的,不会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神经纤维上示波器与刺激点之间的距离。 (1)实验思路:
①取一个大培养皿,加入适量特定浓度的生理盐水,将新鲜离体的枪乌贼巨大轴突的神经纤维标本浸泡在生理盐水中;
②在神经纤维某一端的适宜位置上正确连接电刺激设备,然后将多个相同的示波器等距离正确连接在神经纤维上;
③在电刺激设备上用适宜强度的电刺激离体神经纤维使之产生一个动作电位;
④同时观察并记录各电位测量装置的膜电位波形变化,统计分析实验数据并比较最大幅度值(或最大峰电位值)。
(2)本实验是一个验证性实验,证明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总是一样的,不会
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因此各个测量点的膜电位变化是一样的,如图所示: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兴奋产生、传导的原理,根据题干信息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并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性原则以及实验提供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设计,明确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进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8. 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 由于种子进行细胞呼吸需消耗O2释放CO2,密闭容器中CO2浓度增加,O2浓度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种子的细胞呼吸 较少 后期容器中种子以无氧呼吸为主,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大部分能量仍存留在酒精中;而初期进行的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较多
【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氧气不足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由于细胞呼吸是酶促反应,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因此细胞呼吸也受温度影响。
(1)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可知,由于细胞呼吸是酶促反应,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所以与25℃相比,0.5℃条件下低温抑制了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导致水稻种子的CO2生成速率较低。随着水稻种子储存时间的增加,由于种子进行细胞呼吸需消耗O2释放CO2,密闭容器中CO2浓度增加,O2浓度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种子的细胞呼吸,导致CO2生成速率逐渐降低。
(2)该密闭容器中的种子后期主要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和初期相比,后期容器中种子以无氧呼吸为主,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大部分能量仍存留在酒精中;而初期进行的有氧呼吸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较多,所以在分解相同质量的有机物时后期产生的能量较少。 9. 抵抗力 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灯距和灯高度 成虫数减少,出生率降低,使该种群的年龄结构表现为衰退型
【解析】试题分析:在不同群落的交错区内,单位面积内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较之于相邻群落均有所增加,生态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发育好的群落交错区,生物有机体可包括相邻两个群落共有的物种,以及群落交错区特有的物种,因此森林边缘和草原相邻的交错区是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
(1)根据题意分析,交错区物种繁多,不同生物通过食物链关系互相依存,导致营养结构复杂化,从而使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小鸟在取食之前,常在野牛面前舞蹈并分泌一种化学
物质,其中舞蹈属于行为信息,分泌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2)据图分析,本实验因变量为诱捕距离和灯的高度,因变量是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距和灯高度因素有关;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导致成虫数减少,则出生率降低,进而使该种群的年龄结构表现为衰退型。
10. 若基因A、a位于Ⅱ1片段,则杂交实验A的子一代中应有两种翅色,且雌性全为褐色翅,雄性全为五彩翅 40% 长翅白眼雌(AAXbXb
)残翅红眼雄(aaXB
Y) 长翅红眼雌(AaXBXb
)长翅白眼
雄(AaXb
Y) 残翅和小翅 出现长翅性状 不出现长翅性状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Ⅰ表示X、Y染色体的同源区;Ⅱ1表示X染色体特有的区域,Ⅱ表示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根据表格分析,褐色翅与五彩翅杂交,子一代都表现为褐色,说明褐色翅对五彩翅为显性性状;两组杂交实验后代的表现型相同,没有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说明该对基因很可能在常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褐色翅(A)对五彩翅(a)为显性性状,若基因A、a位于Ⅱ1片段,则杂交实验A的子一代中应有两种翅色,且雌性全为褐色翅,雄性全为五彩翅,因此该对等位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Ⅱ1片段;根据题意分析,AA占16%,aa占36%,则Aa占48%,则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的基因频率为16%+1/2×48%=40%。
(2)根据题意分析,若想在F2代获得纯合残翅白眼品系,应该先获得含有两种隐性基因的雌雄性个体,因此应该选择长翅白眼雌(AAXbXb
)与残翅红眼雄(aaXB
Y)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为长翅红眼雌(AaXBXb
)、长翅白眼雄(AaXb
Y),子二代会出现纯合残翅白眼品系aaXbXb
、aaXb
Y。
(3)根据题意分析,野生型昆虫的翅形表现为长翅,残翅和小翅都是隐性突变性状。为了判断控制长翅,残翅和小翅的基因是在一对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应该选择杂交的纯合亲本为残翅和小翅,若子代出现长翅性状,说明控制小翅的基因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推测①成立;若子代不出现长翅性状,则推测②成立。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遗传的一般规律,并根据表格中亲子代的表现型关系判断显隐性关系,根据正反交后代的表现型判断等位基因在什么染色体上。
11. 稀释涂布平板法 需要 因为需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有机碳 细菌大量繁殖 等量生理盐水 低 吞噬细胞 浆细胞(效应B细胞)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相关知识点,考查的知识点有微生物的培养、以及实验设计。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成分: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及特殊生长因子;无菌操作,包括灭菌和消毒两种方式;微生物的接种: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活菌数目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1)①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后者需要将采集到的患者皮肤脓胞渗出物稀释后滴于培养基表面,并用涂布器涂匀。
②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需要设置对照组,以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2)②炭疽杆菌是异养微生物,因此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有机碳。
③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细菌大量繁殖,导致液体培养基变浑浊;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生理盐水,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3)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杆菌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与产生抗体相关的细胞除T细胞、B细胞外,还有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
12. 替换 将目的基因整合进宿主的DNA分子 无毒性(或无感染性) Mx基因 逆转录 抗原-抗体杂交 禽流感病毒感染 Mx基因已经整合到转基因鸡的一条染色体上
【解析】试题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1)由于两种蛋白质在结构上的差异只是第631号氨基酸的种类不同,这很可能是由于Mx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而造成的。病毒作为运载体能够将目的基因整合进宿主的DNA分子,因此若对Mx蛋白缺陷的鸡进行基因治疗,用来传递基因的载体多是病毒类载体;但是病毒具有侵染性,必须进行改造,改造后的病毒无毒性(或无感染性)。
(2)研究人员利用Mx基因做探针,从某个品种的鸡体内成功提取出正常Mx蛋白的mRNA,以mRNA为模板通过逆转录法获取cDNA。检测发现,获得的鸡体内cDNA成功表达了,说明产生了相应的蛋白质,可以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进行检测;但所合成的Mx蛋白是否具有正常活性,还需要从个体水平上进行(禽流感)病毒感染试验。
(3)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子细胞中,而且这一定律只能适应真核生物细胞核遗传。因此让转基因鸡的雌雄个体之间随机交配,所产生的子一代、子二代均按照孟德尔的分离定律遗传,这说明Mx 基因已经整合到转基因鸡的一条染色体上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