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下学期5月期末练习(二模)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含解析)
在个体间差异稳定,根据这种差异性可以作为DNA上特定位置的遗传标记的作用,将某些特定基因筛选出来。
(2)分析题意可知,突变后的拟南芥自交得到的子代中抗盐:不抗盐=1:3,据此分离比可以判断抗盐为隐性性状。
(3)根据题意,杂交育种的目的是得到除抗盐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均与野生型相同的抗盐突变体;则育种方案如下:
步骤一:抗盐突变体与野生型杂交; 步骤二:杂交后得到的F1进行自交;
步骤三:从F1自交得到的后代中筛选抗盐突变体再连续自交;
步骤四:多次重复步骤一一步骤三,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使得后代的性状不断纯化。 从而最终得到除抗盐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均与野生型相同的抗盐突变体。
(4)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利用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SNP1和SNP2进行基因定位,判断抗盐基因在Ⅱ号还是Ⅲ号染色体上。实验方案如下:
用抗盐突变体m与另一野生型植株B杂交,用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SNP1和SNP2进行基因定位,①将m和B进行杂交,得到的F1,F1植株自交。由于自交得到的后代中含有耐盐植株,将F1植株所结种子播种于含盐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筛选得到F2抗盐植株。②分别检测F2抗盐植株个体的SNPI和SNP2,按照基因的分离定律,若全部个体的SNP1检测结果均为SNP1m, SNP2检测结果SNP2m和SNP2B的比例约为1:1,说明抗盐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且抗盐基因与SNP1m不发生交叉互换。
(5)根据题意,为进一步精确定位基因位置,选择该染色体上8个不同的SNP,得到与抗盐基因发生交叉互换的概率,分析表格中交叉互换的概率的可知,抗盐基因与SNP的距离越近,发生交叉互换的概率越小,故抗盐基因应该位于-6SNP位置附近。
(6)根据题目中的研究可知,SNP可以作为DNA上特定位置的遗传标记的作用,因此可以用于亲子鉴定或者遗传病筛查等方面。
【点睛】本题以SNP为背景,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以及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交叉互换等知识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是该题的难点,能够彻底掌握题意并且运用所学的分离定律的知识点解决问题,特殊分离比的应用判断显隐性,根据分离定律的自交结果判断基因的位置,以及连续自交提高纯合度等,这是该题的重难点;根据题意的分析掌握SNP在遗传学上的用途,达到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的需要。题目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对知识有迁移应用的能力。
8.光合能力是作物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为研究水稻控制光合能力的基因,科研人员获得了种植株
高度和籽粒重量都明显下降的水稻突变体,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实验。
(l)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能够 ___和利用光能.光反应阶段生成的 ATP和[H]参与在____(场所)中进行的C3____过程,该过程的产物可以有 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蔗糖和淀粉。
(2)科研人员用电镜观察野生型和突变体水稻的叶绿体,结果如下图所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___;②____。此实验从________水平分析了突变体光合产的叶绿体出现了两方面的明显变化:① 量变化的原因。
(3)半乳糖脂是类囊体膜的主要脂质成分,对于维持类囊体结构具有重要作用,酶G参与其合成过程。测序发现,该突变体的酶G基因出现异常。科研人员测定了野生型、突变体和转入酶G基因的突变体中的半乳糖脂及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对比三种拟南芥的测定结果可知,____。
(4)综合上述研究,请解释在相同光照条件下,突变体产量下降的原因____。
(5)若要利用酶G基因培育高产水稻,一种可能的思路是:将酶G基因转入____(选填“野生型”或“突变体”)水稻,检测 ___是否提高。
【答案】 (1). 吸收 (2). 叶绿体基质 (3). 还原 (4). 类囊体结构散乱 (5). 淀粉粒数量减少 (6). 细胞 (7). 突变体的半乳糖脂和叶绿素含量均低于野生型,转入酶G基因后两者含量恢复 (8). 酶G基因异常,半乳糖脂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影响类囊体结构,进而影响光反应,导致暗(碳)反应合成的蔗糖和淀粉减少 (9). 野生型 (10). 产量(或“光合速率”)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的过程: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1)环境因素:光照的影响、温度的影响、CO2浓度的影响、水分含量的影响和矿质元素的影响;(2)内部因素的影响:叶绿素的含量、酶的含量以及C5的含量。 3、分析题意可知,该题以突变体水稻为材料研究控制光合能力的基因,比较电镜下观察到的野生型和突变体水稻的叶绿体结构可知,与野生型水稻的叶绿体相比,突变体水稻的叶绿体中类囊体结构分布散乱,且叶绿体中合成的淀粉粒数量明显减少;根据测序发现,突变体的酶G基因出现异常,科研人员测定了野生型、突变体和转入酶G基因的突变体中的半乳糖脂及叶绿素含量,根据结果可知酶G基因影响了叶绿体的结构和色素含量。
【详解】(1)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色素的作用能够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参与叶绿体基质中的暗反应过程,用于的C3还原形成以糖为代表的有机物。 (2)科研人员用电镜观察野生型和突变体水稻的叶绿体,比较二者的叶绿体结构可知:①突变体的叶绿体与野生型的叶绿体相比,类囊体结构分布散乱;②图中可以明显看到,突变体的叶绿体比野生型的叶绿体中的淀粉粒减少。此实验从通过对比叶绿体的结构组成分析了光合作用的变化原因,因此属于细胞水平上的研究。
(3)科研人员测定了野生型、突变体和转入酶G基因的突变体中的半乳糖脂及叶绿素含量,分析表中的结果,对比三种拟南芥的测定结果可知:突变体的半乳糖脂和叶绿素含量均低于野生型,而转入酶G基因后表中数据显示,两者含量均恢复到野生型水平上。
(4)根据上述研究可知,突变体由于酶G基因异常,导致半乳糖脂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影响类囊体结构,进而影响光反应,而光反应可以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进而影响暗反应,导致暗(碳)反应合成的蔗糖和淀粉减少,从而使突变体产量下降。
(5)根据以上研究可知,酶G基因可以有助于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和增加类囊体的数量,从而提高产量。若要利用酶G基因培育高产水稻,根据基因工程的方法,可以将酶G基因转入野生型水稻中,检测野生型水稻的产量是否提高。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光反应中具体发生的物质变化和暗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性,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能够正确
分析题中的图和表格中的数据,从而推导出酶G基因的作用,以及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色素的作用和类囊体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结合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知识解决问题是该题的重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