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产与运作管理
型)领导方式下的领导者对业绩关心较多,对人很少关心,属于任务式领导。 134: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
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彩的领导风格是(高工作—高关系)。
135: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可直接处理、
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转移法)。
136:激励过程就是一个由(需要)开始,到(需要)得到满足
为止的连锁反应。
137:人们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碍是(挫折)。 138:激励方法得当,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美国哈
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而受到激励的员工的能力可发挥到(80%~90%)。
139: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和行为家亚伯拉
罕。马斯洛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 140:(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
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41: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保健)不能直接起到激
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142:根据佛鲁姆的期望理论公式,一般说来,效价越高,期望
值越大,激励的水平就越(高)。
143:波特—劳勒模式是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引申出一个实际
上更为完善的激励模式。 144: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其所具有的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
这是(成就需要)理论的观点。 145: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
果,这就是(消极强化)。
146:成就需要理论主要用于对(管理人员)的激励。 147:工作丰富化的重点是(一般专业人员)。
148:表扬,赞赏,增加工资、奖金及奖品,分配有意义的工作
等行为在强化理论中属于(积极强化)。
149: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150:当信息接受者对信息发送者的信息作出发应时,就出现了
反馈。反馈体现了沟通的(双向性)特征。 151:按照功能进行分类的沟通类型中,(感情式沟通)具有润
滑剂的作用。 152:(书面沟通)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 153: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
沟通方式是(正式沟通)。 154:信息沟通在上下级之间进行,而并不与链条两端的人员直
接进行。信息层层传递,路线长,速度慢,且容易发生信息的过滤、篡改和失真的沟通模式是(链式沟通)。 155:下级不愿意向上级传递坏消息,怕上级认为自己无能,这
种引起沟通组织障碍的原因是(地位差异)。 156:人们只记忆经过自己的选择愿意记忆的信息,由于这种认
知过程产生的沟通障碍是个体障碍中的(选择性知觉)原因造成的。
157:不属于克服沟通障碍的组织行动有(使用反馈技巧)。 158:导致组织冲突产生的基本原因中,(组织中个体差异的客
观存在)是由于组织中的每个人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经历、禀赋等各不相同而导致的。
159:在冲突发生后,管理者可以召集冲突的双方,通过开会等
方式,让双方开诚布公地交流,积极倾听并理解对方的意见。这种解决冲突的方法是(协调解决)。
160:现代管理中,需要激发的冲突是(建设性冲突)。 161:如图所示的正式沟通模式是(环式沟通)
162:能够有效发现计划与计划实施之间差距的管理环节是(控
制)。
163:管理的各项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过程,而(控
制)始终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终点,同时又是新一轮管理循环过程的起点。
164:控制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反馈)过程。 165:即时控制通常指的是(现场控制)。 166:管理人员在事故发生之前就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
未然,这是(前馈控制)。 167:在黄金首饰加工企业,管理者通过电子监测仪检查进出车
间的每一个人,以便控制黄金的流失。在这里,电子监测仪就是控制的(媒体)。
168:某企业将企业的历史最高利润额作为本年度的利润指标,
这在控制标准中属于(历史标准)。
169:在控制标准中,诸如单位产品产出所需工时数、耗电量、
原材料消耗量,及单位机器台时产量、货运吨公里油耗等标属于(实物标准)。 170:不能以实物又不能以货币来徇的标准,如用于徇管理人员
的创新能力、协调能力、责任感的标准,用于衡量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协调能力、责任感的标准,用于衡量广告效果的标准等,被称为(无形标准)。 171:某单位制定的年终考核指标中有一条?工作要认真负责?,
这样的标准不符合控制标准的(可检验性)要求。
172:某销售人员去年销售额为300万元,今年初,企业为其
制定的本年度的销售额指标为1600万,在今年市场情况没有特别大的变化的情况下,这样的标准显然不符合控制标准的(可行性)要求。
173:管理者的精力及其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有
效的控制要求管理者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最为重要的事项、活动或环节上。这就是控制的(控制关键点)原则。 174:控制工作应当着眼于组织发展的整体需要,这就要求控制
应具有(全局观念)。 175:依据控制措施作用的(环节)不同,控制可分为现场控制、
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176:组织控制系统首先是(人员控制系统)。 177: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是(员工的行为)。
178:基层管理者常用的控制方法是(直接监督或巡查)。 179:人事调整的目的是(保证工作或任务的完成)。 180:(工作质量)控制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对经
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水平控制。
181:进行质量控制,首先应掌握(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182:质量小组一般有(6~12)人组成。 183:对于营利性组织来说,(降低成本)是提高组组织经济效
益或获取价格优势的基本途径。
184:平衡记分卡的核心思想以(战略组织)为出发点。 185:确定目标成本的方法中,(定额法)是以组织在长期的实
践过程中确定的各项劳动客额,消耗定额为基础的目标成本。 186:采购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向作业系统输入足量的、质量可
靠的、来源稳定的输入品,同时(降低采购成本)。 187:对供应商的评价中,(协同能力)主要涉及的是供应商响
应买方需求变化的能力。
188:采购是有成本的,控制(采购)成本是降低经营成本的重
要途径。 189:(总预算)是指以组织整体为范围,涉及组织所有收入或
支出项目的总的预算。 190:(运营)控制能够反映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进而使管理
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191:(投资收益率)反应企业资产创造利润的效率。 192:当存货周转缓慢和难以出售时,(速动比率)能更准确地
反映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193:评价企业运营能力的财务指标不包括(资产负债率)。
二、多项选择题:
1: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比如(ABC)。A:管理具有二重性 B管理具有科学性 C管理具有艺术性 D管理具有时效性
2:根据管理二重性的原理,管理具有同(AC)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社会化大生产 D:社会制度
3:关于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ABD)
A:他们所履行的管理职能是相同的
B:高层管理者花在计划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多 C:高层管理者花在控制职能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者少 D:基层管理者花在领导职能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多 4: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十种角色,这些角色被分为(ACD)。
A:人际关系角色 B:组织角色 C:住处角色 D:决策角色
5:下列选项中,(ABCD)属于管理者所扮演的决策角色。 A:企业家角色 B:干扰应对者角色 C:资源分配者角险性较高
21:计划按照其所涉及时间跨度的不同可以分为(ABC) A:长期计划 B:中期计划 C:短期计划 D:近
期计划
22:用数字形式表示的计划是预算,如选项(ACD)
A:销售费用预算 B:零基预算 C:广告预算 D:
成本预算
23:规划是指组织为实现它的(BCD)等而制订的综合性计划。 A:发展 B:目标 C:策略 D:政策
24:计划工作的起点是机会分析,包括下列内容(ABCD)
A:外部环境分析 B:内部因素分析 C:自身能力分析
D:对手能力分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